都匀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省都匀市多处下笔奋力书写易地扶贫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今年以来,都匀市委、市政府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为抓手,从就业服务、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方面着手,精准管理,分类施策,抓牢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在就业创业上铸精品乐业保障安居

跟踪就业服务,精细台帐管理。逐户逐人开展就业信息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并按月进行动态更新,针对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搬迁劳动力,提供“一对一”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确保搬迁劳动力能稳岗就业。目前,全市搬迁劳动力户人,实现稳定就业户人。提升劳动力技能促就业。以市场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制定培训计划,采用“用工方培训—现场培训—协议就业”方式,组织培训提升就业技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截至目前,已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人次。多种方式扩大就业渠道。政企联合,送岗上门。与园区搭建企民信息互通桥梁,组织用工企业到安置点举办现场招聘会18场,为搬迁群众“送岗上门”;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因大龄、轻度残疾、技能低下及特殊原因等就业难的搬迁劳动力人;建成扶贫车间11个,在建扶贫车间2个,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人,解决搬迁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增收难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切实就业扶持政策落地落实。今年,共向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发放各类就业补贴.06万元(其中:稳岗就业公益性岗位69.16万元、一次性自主创业补贴和求职创业补贴4.9万元),有力促进了搬迁群众转移就业。

在公共服务上强落实满足民生需求

进一步完善公共教育服务,让孩子“有学上”。结合安置点教育需求,科学统筹调配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设施,配强师资力量,对安置点周边教育资源提质增效。目前,累计为安置点周边学校增配教职工人,合理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人就近入学。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让老、小、弱“就近就医”。9个安置点均建立了医疗卫生服务室,配备医务人员19人,年累计接诊余人次,确保搬迁群众就近就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让弱势群体“有依靠”。统筹做好搬迁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参保率达%;加大农村低保向城市低保转接。截至11月,全市易地搬迁群众享受农村低保户人,农村低保户人,城市低保户人,特困供养人。

在社区文明上强建设精神需求更满足

文化进社区,丰富精神生活。组织“匀声”宣讲团和“党史学习教育文艺轻骑兵”宣讲队伍。以送文艺下乡的方式,运用山歌对唱、快闪、歌舞表演、快板书、小品、红色电影播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9个安置点开展宣讲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班授课,素质更像“城里人”。助力搬迁群众提升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年来,各乡(镇、办事处)易地扶贫搬迁夜校开课次课时,培训人次。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各类特色陪伴项目,在安置点开展“希望工程·陪伴行动”次人,让移民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他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在做优管理服务上出实招促进生活融入

强化基层党组织,社区有党性。坚持党建引领,合理设置安置点党支部,配强社区干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确保每个安置点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全市安置点成立党支部8个,党员人;同时精心选派31名干部进驻安置点真帮实扶,进一步增强安置点党组织力量。

强化服务机制,社区有秩序。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在城南、滨江、金恒星、班庄等安置点设置独立社区,剩余安置点就近纳入社区(村)居委会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三位一体综合运行体系,利用公益性岗位按照服务50户配备1名的原则,为社区配齐网格员(楼栋长),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吸纳党员群众参与网格服务管理,了解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搬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装上“天眼”,社区更安全。完成各安置点警务室设置,分别安排3名民警进驻跟踪服务;完成安置点雪亮工程建设,根据规模确定视频监控安装点位及数量,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个,并实现了与“天网”并联运行,确保监控无死角,为辖区居民的安定生活保驾护航。

中共都匀市委组织部都匀市生态移民局

编辑莫宇

编审张发扬梁晓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