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安全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8月下旬,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当地组织科技特派员奔赴田间地头,协助农民抢收水稻。肖伟摄(人民图片)
年12月7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道义村一个油茶种植大户家里,县林业局的科技特派员(左)到场检查油茶果机械脱壳质量情况。黄胜林摄(人民图片)
年12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戈坪乡舍龙村,科技特派员(左二)向农户讲解油菜冬季管护技术。陈福平摄(人民图片)
年11月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横塘村的田间,科技特派员(左七)指导农户秋收秋种。过仕宁摄(人民图片)
1月3日,在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安康市瀛湖镇,枇杷树层层叠叠,黄色小花点缀其间,空气中飘散着阵阵幽香。
“得把多余的花剪掉,才能保证今年的果子大、产量高。”科技特派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鲁周民在枇杷树间一边剪花,一边讲给身边的老乡听。
“鲁教授把技术要领编成顺口溜,手把手教我们。”王岩村枇杷种植大户郭国战说,鲁周民年年上门给自家枇杷树做修剪示范,“这样长出的果子一颗能有一两重,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约29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入乡村、进田野,送技到地头,把科技致富的种子播撒在广袤沃土中,实现了对全国近10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让农民增收有了新的盼头,为乡村振兴孕育新的希望。
送服务,破解农业生产的技术难题
年,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福建省南平市起步,后来逐渐在全国推开。
年,科技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西北五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年,科技部、原人事部扩大科技特派员试点范围;年起,科技特派员工作先后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地方实践,一步步上升到国家行动,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沈希表示,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大量适用人才、技术对接三农、服务三农,直接破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
枇杷是安康当地的特色水果。为了让这个土生土长的果品有更好的品质,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关庙镇建立了55亩试验示范园。鲁周民既是示范园的首席专家,又是陕西省科技特派员,他每年都会为周边果农送去科技服务。
“刚担任科技特派员时,我工作很‘闲’,周围村民很少来找我。”在鲁周民看来,能否当好科技特派员,最关键还是取决于能否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这需要我们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以最快速度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丰产增收。”
转机发生在年。一场多年不遇的极端寒潮,使枇杷树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时个体较大的枇杷幼果全部受冻,但由于其生长特性,短时间内受冻幼果并没有表现出症状。担心村民会疏除未受冻的小个体幼果、保留已受冻但未显现症状的大幼果,鲁周民在大年初八就赶回关庙镇,通知所有枇杷种植户停止疏果,村民们半信半疑地停止了操作。等到天气回暖,受冻大果纷纷掉落时,村民们彻底信服了鲁周民。
11年来,鲁周民一年有1/3的时间在安康市的田间地头,他以疏花疏果和套袋技术为突破口,使种植户当年就可见到实效。在他的技术帮扶下,“瀛湖枇杷”于年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科技特派员一头连接科技、一头连接生产,为农业企业提供细致周到的技术指导。
“仓库里还有大批菌包不知道怎么处理。”3年前,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秀娟刚被选派到福建容益菌业当科技特派员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受疫情影响,过去常来收购废菌包的有机肥工厂不得已中断了合作,这让日产菌包3万袋的企业着实头疼。“废菌包就堆在那儿生虫子,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回想起当时场景,容益菌业有关负责人缪雯皱了皱眉。
陈秀娟先将菌渣取回实验室,研究分析发现其富含蛋白质、还原糖等营养物质,如果只是沤肥用,利用率太低。“一吨菌渣的回收价,也就一两百元,更多时候还要企业自己花钱处理,我就想着能不能把菌渣应用在蔬菜的无土基质栽培上。”陈秀娟回忆说。
经过她的多次试验,菌渣利用取得新突破。通过注入“科技配方”,废菌包可用于绣球菌的二次栽培和蔬菜的无土栽培。截至目前,废菌包二次循环利用技术累计推广应用多万袋,节约成本超过万元。
陈秀娟是奋战在福建农业战线上的科技特派员之一。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福建大力培育和挖掘各领域优秀人才,造就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产业升级。
近年来,福建以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着力推动科技特派员的服务领域从一产拓展到二产、三产。据统计,全省已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人次,全年在一线开展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超过1万人次,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和重点行政村全覆盖、一二三产业全覆盖。
传技术,培育本领过硬的乡土人才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为了把技术真正留在乡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农业、本领过硬、善于管理的乡土人才。
“若想让农作物后期不生病、不受虫害,我们需要给种子穿上‘防护服’,相当于给人打防疫针一样,这一步就叫做‘拌种’。”不久前,科技特派员、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二级研究员夏忠敏带着团队,来到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现场为村民讲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原来村民一般选用普通大豆种子种植,亩产不到斤。这两年,通过夏忠敏团队的指导,村民们不仅对大豆新品种产生了浓厚兴趣,还了解到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方法,这对增产增收起到很大作用。
除了粮油,夏忠敏在辣椒种植领域也是研究成果丰富。年,她加入省辣椒专班,走遍了全省40多个辣椒产业发展重点县及主要乡镇,并从辣椒育苗、起垄、施肥、覆膜、移栽等环节入手,手把手指导培训农民种好辣椒。
为了提升技术培训实效,让老百姓一看就会、一学就懂,夏忠敏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组织编写出多本图文并茂的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基层技术人员、合作社等,为全省椒农送上“定心丸”。
疫情发生后,她开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