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满片花儿的开放,隐隐约约听到欢快的歌声,荷花和村民最灿烂的笑容比日光还要亮。”这是我驻村以来最真切的感受。
我叫罗强,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年3月到墨冲镇沙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沙寨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初到沙寨村,我就被一堆繁琐零碎的事务包围了,为尽快理清驻村工作头绪,解决问题,我组织召开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会议,集思广益、合理分工,驻村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为摸清村情民意,我和驻村队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情况,开院坝会议,与群众拉家常。我在走访中得知,鸡井组人畜饮水困难,原来的自来水管为胶管,水管经常爆裂,饮水困难,群众苦不堪言。这一难题也成了我们驻村工作人员的问题,在多方奔走申请援助后,帮扶资金很快到位,我立即安排人员购买钢管进行更换,彻底解决了水管爆裂致使群众饮水困难这一难题。
组织当地群众到百亩荷花基地采摘莲子不论是与同事相处还是与群众谈心,我总是与人为善。墨平公路改扩建,道路泥泞,全是坑洼,为方便开会办事、走村串户,我的私家轿车成了村委公共用车。而我却认为,用自己的言行积极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才配得上“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也是我驻村期间的一大工作任务。我积极发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与后备干部,为农村党支部补充新鲜血液奠定了基础。青年党员的加入,增加了基层党支部的朝气。同时,在学习时,我以理论联系实际,由原来的机械式台上讲,台下听,变为台上讲,台下现场发表学习心得,现场交流学习,逐渐打开老党员心结,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党员们都说,驻村帮扶队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作为老党员也要发挥余热,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当好楷模,做好表率。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协调各方资金、水泥等物资,利用“百企帮百村”这一机遇,解决了沙寨过境公路水泥硬化这一遗留难题;推动完成了麻凼组串户路的修建,完成了牛棚组机的耕道建设,完成了鸡井组米农田灌溉水渠的修复,完成了岩寨组机耕道的建设等等,村庄一天天变好,沙寨村的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在帮助村民脱贫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发展。为发展一村一特色,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共同商议,共同谋划,决定引进荷花种植,依托沙寨地处都匀市、独山、平塘两县一市交汇处的区位优势,以百亩荷花产业为基础,莲子销售为主,乡村旅游为辅,以农促旅,写好乡村旅游文章,着力打造继沙寨板栗、辣椒后的第三张名片。
我和驻村工作队员们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利用扶贫政策、技术帮扶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吸引了一批敢想敢干的农村优秀青年发挥带头领路的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运作,不仅增加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稳定收入,还为附近部分村民就近务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务工增收,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开办。
百亩荷花的成功种植,为沙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支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彦君
编辑周睿
编审王璐瑶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