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扶贫故事扶贫之路,是我热血挥洒的 [复制链接]

1#

夜深人静的犬吠和清晨伴随着曙光的鸡鸣,是我这些年来的“入梦曲”和“起床号”,每天听着犬吠入眠,闻着鸡鸣起床已经成为了我每天雷打不动的规律,还记得我刚来到拉海村时常因为这样的吵闹而失眠,到现在却是听见这些声音才能安然入睡。我爱脚下的这片热土,我是都匀市税务局派驻拉海村驻村工作队长岑义斌。

 

初识贫困群众,结下深厚友情拉海村地处都匀、平塘、独山三县交界,地形崎岖,可耕地面积稀少,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总人口户人,贫困人口共99户人,属于贵州省级一类贫困村。
  第一次来到拉海村的时候,是17年的夏天,那时候的我还是作为一名帮扶责任人来到这里,村两委的同志带着我去往我的结对帮扶对象何腾昌的家中,与何腾昌一家交谈起来,虽然感到了他思想上的落后,但他一家人的质朴与善良深深的触动了我。
  我了解到何腾昌从小就学会木工的手艺却不懂得推销,一直赚不了什么钱。自此之后,我与村支书密切的联系,每当附近村庄有什么木匠活时我总是第一时间给他推荐,并积极的鼓励与他外出到独山务工。也积极的帮助他家完成房屋鉴定,得到了危房改造等一系列的帮扶。两年下来,我逐渐发现他的言辞不再笨拙,手中的活也慢慢的多了起来,就在去年他的新房快要建成的时候,我为他送去了六扇大门。  
  

关键时刻,主动请缨,村中旧貌换新颜年正值贵州省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都匀市里需要加大驻村帮扶力度增派一批帮扶干部,接到了组织的询问电话,我立马告诉组织我愿意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到拉海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完成脱贫攻坚最后的收官任务。
  因为我知道,局党组里只有我对拉海村最了解,在当地最方便开展工作。刚接手村里的工作,我就发现虽然大部分群众已经实现脱贫增收,但是多数是靠外出务工与政策兜底,村里的产业基础薄弱。为了改变现状,我先让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经常与村里的骨干村委谈话,并建立AB角制度,让驻村队员与村委对应,手把手的教授计算机操作,带领他们融入工作机制。发展党员积极分子,为下一步的党组织培养了后备力量。
  为了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我积极协调争取资金,新建1处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修缮文化室90平方米,配套图书3余册,配齐了娱乐设备、文化器材和健身器材。  
  

抓产业发展,留星火燎原为了抓好产业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我梳理出了历年来村里的产业发展路径,我发现中华蜂养殖与核桃种植是目前村里尚存的项目,产量一直不成规模。中华蜂养殖项目总投资28万元,养殖箱,由于拉海村缺少花圃,更缺少养殖能人,一时半会无法改变现状,听说邻村中华蜂养殖已经初具规模,我便积极对接开展合作,以我们现有的蜂箱与蜜蜂入股,充实产能,扩大规模,目前该项目覆盖贫困户77户,通过入股合作实现分红增收20%,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为了发挥好主包单位的力量,我积极协调都匀市税务局的支持,为核桃苗种植项目买来化肥与农药,折合帮扶资金2万余元。  
  让我感到欣慰与自豪的是,去年我们拉海村的贫困发生率从最初的41.2%,降到了0,真正的做到了精准脱贫,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有党和群众的信任,无论我今后去往何处,拉海村也是我割不断的念想,因为这是我热血挥洒的地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彦君整理

编辑徐然

编审杨仪施昱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