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抢抓新机遇共谱协奏曲系列报道都匀市墨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国发〔〕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3个方面加强区域互动合作。

抢抓机遇齐争先,我省各地认真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位于六盘水、毕节、铜仁、黔南、黔西南的生态农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云贵川共同保护赤水河享绿水青山发展红利,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遵义交通物联网建设、面向成渝地区加强人文交流,推进人才大汇聚;息烽的大型纤维石膏板生产线联通上下游企业……近段时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各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推出见闻式报道,反映贵州在区域互动合作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都匀市墨冲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青山环绕,流水潺潺的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良田坝区,正值各类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节。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农户们正在坝区里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里劳作。“再过两天,水稻就栽好了,这几天正在采收黄瓜,到6月底,茄子也将迎来丰收。”基地负责人李艳笑呵呵地说。

这里是贵州珠江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供港专业蔬菜基地,是重点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保供蔬菜基地、省级重点高效农业产业园区。

都匀市墨冲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年以来,我们在大湾区总部指导下,打造海关备案供港标准的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构建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稳定提供优质绿色农产品,实现共建共赢。”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子丹说。

自对接大湾区以来,该基地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种植面积达亩,另有亩土地按供港标准有序建设。基地瞄准大湾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市场新趋势,不断培育和引进新品种,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每年有多吨蔬菜销往广州市场,多吨销往本地市场。

农户们正在栽种水稻

“基地主要以精品蔬菜种植为主,种植茄子、黄瓜、西红柿、苦瓜等十多种蔬菜,这片是板栗南瓜,都是广州人比较喜欢吃的,已经开花准备挂果了。”朱子丹说。

为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将贵州“菜园子”变成大湾区“菜篮子”,助推黔货出山。都匀市农业农村局与省农科院合作,研究探索11个种植模式,并采用接岔、间作、套作、复种等多种方式,以提升基地种植技术,提高蔬菜品质。

基地种植的南瓜

“基地种植的茄子比较多,我们采用‘再修剪技术’,将茄子的生长采摘期从8、9月延长至11月,亩产量提高至斤,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每亩地节约元。”朱子丹说。

据了解,基地采用分品种管理模式,共分6个组,为帮助农户更好地种植管理,市农业农村局安排9名技术人员常驻基地,点对点指导,开展技术服务、新品种试种、人员培训等,深受农户欢迎。

农户正在进行管护

分组管理模式按照定产量的标准进行绩效考核,超出产量则进行奖励,大大提高农户积极性、责任感。同时,每年都会组织五六期培训,开展农技竞赛,培育新型农民。

“我从年就一直在这里务工,基地现在有多人,大家每月基本都能挣元工资,分组管理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在很多基地遇到务工人员紧缺的问题时,我们基地人员一直比较稳定。”李艳说。

茄子即将迎来丰收

朱子丹介绍,基地现有27个摄像头,基地的信息中心与大湾区总部共同建立溯源平台,可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数据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的互动。下一步,基地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强化综合治理能力,依托供港蔬菜基地,巩固东西部协作成果、拓宽协作领域、丰富协作内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尹长东李玲杨红段艳

执行杨鸿新

编辑杨羽

二审杨韬

三审田旻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