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作者:廖崇虹
摘要:贵州的茶有着悠久历史,以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为首的茶产业已发展成为黔南的优势产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黔南应该顺势而为,利用自身的优势产业通过“茶文化+旅游”的模式,进一步挖掘、开发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项目,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关于中国茶树起源,目前学术界提出中国茶树起源于云贵高原,中心在贵州的论点。其证一:年在贵州晴隆笋家菁发现一枚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且唯一的茶籽化石。其证二:年在贵州瓮安发现的来自6亿年前的古地衣化石。其证三:年在瓮安发现的距今6.32亿年最早的动物休眠卵化石“小春虫”。其证四:在贵州凤冈发现了距今大约4.28亿年的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标本“黔羽枝”化石。据统计,贵州现有茶树品种多种,其发现的野生大茶树,从时间、数量、树体、分布上都算得上世界之最。在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本茶叶专著《茶经》中对贵州茶早就有很高的评价。
1黔南茶的历史文化
黔南茶是中国古代茶叶史上,拥有贡茶佐证最多的茶叶,它作为贡茶最早的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之后的唐宋元明清都有历史文献对黔南贡茶进行了记录。在黔南州贵定县云雾镇的鸟王村,有一块目前国内唯一发现并保存完好的贡茶碑,在清代鸟王村生产的茶已经是皇家贡茶了,身处偏远山区的黔南鸟王茶为何能得到皇家的青睐?历史又追溯到明代,在明朝史书中就有关于都匀毛尖茶的记载,明崇祯皇帝指着毛尖茶说:卿所供之茶,历朝有名,生时为枪,熟时似钩,从此都匀和贵定的茶叶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御赐芳名——鱼钩茶。“鱼钩茶”的出现,开启了茶叶整形的先河,它的命名也使茶叶浸泡形状成为品茶的一项内容。
年,都匀市团山村的几名干部将亲手采制的9kg茶叶寄给了毛主席。几天后,他们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内附毛主席题词:“今后山坡多种茶,茶叶可命名毛尖茶”,都匀毛尖的名字由此而来,中国的茶业史有都匀毛尖浓墨重彩的一笔。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都匀毛尖和贵州茅台双获大奖,这是中国的骄傲,更是黔南、都匀的骄傲。
2都匀毛尖茶及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从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到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从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到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历经百年都匀毛尖已香飘万里,荣誉满满。年,黔南州茶园面积8.26万hm2,茶叶产量4.79万t,省、州级茶叶园区13个、万亩茶园乡村56个,茶叶从业人员38.8万人,都匀毛尖以35.28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北有茅台,南有毛尖”,辉煌的历史和屡获的殊荣打造了都匀毛尖这个响亮的文化名片,同时伴随着毛尖茶从物质到文化的提升,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概念也应运而生。
茶文化是指人们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精神、茶学、茶艺等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旅游业提供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园生态环境、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的新兴旅游模式。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层次的文化休闲消费,茶文化旅游以“茶文化”为主题,通过游览、品尝、体验等方式,去认知茶文化的价值和人文精神。近些年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文化+旅游的模式,可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茶文化的内涵包括了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它能激发参与者的旅游动机,并产生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都匀市现有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都匀茶博园、都匀毛尖茶城、都匀毛尖小镇影视城、都匀螺丝壳茶园景区等,为了提高都匀毛尖的品牌知名度,带动茶产业以及相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匀市通过对外招商,举办茶文化节、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以及参加茶博会、各类推荐会的方式宣传和营销都匀毛尖,使都匀毛尖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是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文化旅游产品基本是低层次的观光型产品,与贵州省内其他茶文化旅游区同质化,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素设计的特色体验式旅游产品不足,这与都匀毛尖的茶文化历史、知名度以及高品质不相匹配。
3关于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提高都匀毛尖知名度,推进茶产业向其它产业的拓展,并激活旅游经济、旅游文化、旅游生态的价值。旅游体验时代文化和旅游是一对羽翼,已经从过去走和看的观光式旅游,发展成为有参与、有体验的新兴旅游,所以茶文化旅游应该是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
黔南应以都匀毛尖重点景区为依托,围绕毛尖茶文化,深入设计观茶史、看茶剧、尝茶艺、吃茶食、采茶青、制茶叶、购茶物、游茶村等等系列特色体验旅游活动,打造多条独具一格的旅游线路,提升旅游竞争力,使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成为贵州乃至全国旅游的一大亮点。
3.1以“茶史”为主题,开发茶博园展览线
依托现有的都匀茶博园,除了展示茶叶的发展历程以及都匀毛尖茶的历史和文化以外,增加游客对茶文化的感知、体验,通过展示讲解、文化表演、现代技术等寻找展示和体验茶文化的开发模式。如运用VR等现代技术,展现茶的历史和文化;安排茶艺表演,让游客在品尝都匀毛尖的过程中了解茶礼、茶道;定时组织关于毛尖茶俗的文艺演出,邀请现场游客参与茶礼的体验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静态的展示变成活态化展现,丰富游客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3.2以“茶剧”为主题,开发歌舞剧目线
在都匀毛尖小镇,可依托山水地形地势,搭建一处实景舞台,打造一台以都匀毛尖茶文化为主题的实景歌舞剧,类似福建《印象大红袍》实景山水剧,通过真景、故事、歌舞全方位动态立体展现都匀毛尖茶的历史文化,这样的文化体验非常直观的加深游客对都匀毛尖的感知和认同。
3.3以“茶味”为主题,开发品茶体验线
目前,在都匀市的灵智广场设有都匀毛尖茶城,主要是以销售都匀毛尖为主的商铺组成,茶商贸是其核心功能。都匀的茶馆零星分散在市区各个地方,缺乏一条特色茶馆街区。另外,据了解,跟茶有关的茶宴、菜式之类的也只是在某些饭店有推荐,并没有打造成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茶食,所以建设一个集商贸、品茶、餐饮、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城迫在眉睫。茶城除了汇集都匀乃至黔南的茶企业外,应增加一些风格雅致、环境优美的茶馆,增设茶艺表演的内容,让游客在品茶的同时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立体享受,让品茶成为一种高端品质的体验,并成为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
此外,茶城可以引入一些餐饮饭店,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取材都匀毛尖的各类菜式,如毛尖红烧肉、毛尖虾仁、毛尖茶饼、茶冻等等,让深藏在高档饭店的茶宴走进寻常街巷,成为大众美食,也让游客来到都匀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要品毛尖、吃茶食、购茶叶。
茶城还可以开发一个休闲体验区,游客除了可以亲自体验泡茶的过程外,还可以参加毛尖茶饮、毛尖茶食如茶叶蛋、茶饼、茶冻的制作,增加旅游的体验感和趣味性。
3.4以“茶祭”为主题,打造茶俗游览线
每年三四月份是都匀毛尖茶产区最佳的采摘时节,都匀的布依族茶农会通过举行祭茶神仪式来祈求茶神保持茶叶的丰收。可依托原本的祭茶仪式,每年定期组织一次大型的“毛尖茶祭活动”,除丰富祭茶仪式的环节和内容以外,可延伸开展游茶山、品毛尖、听茶歌、观茶艺、购茶叶等活动。将都匀毛尖茶祭活动打造成为一个类似傣族泼水节、壮族歌圩节的民族节俗活动,使大众提起茶祭就想起都匀的毛尖茶祭,提起毛尖茶祭就想起一系列的都匀毛尖茶事活动。
3.5以“茶园”为主题,开发制茶体验线
茶资源丰富的地区,大部分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适宜度假休闲。依托都匀市螺丝壳茶园景区,开发集茶种植加工、制作体验、文化展示、度假养生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以茶叶种植、加工为基础,开发品牌都匀毛尖茶外,可提供私人订制服务;依托茶园本身的自然生态开发高端康养产品,如度假酒店、茶园民宿、茶浴SPA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从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焙、干茶精选等每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和讲究,茶园可利用茶山的自然条件和车间的加工优势,现场演示都匀毛尖的制作过程,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非常有利的途径;通过观看毛尖茶的制作技艺,同时开发可供游客参与的采茶、制茶、炒茶的茶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带走自己亲自参与制作的毛尖茶别具风味和意义。
3.6以“茶学”为主题,开发高校茶旅研学线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而茶旅研学,有游更有研。旅行社可联合高校推出茶旅研学项目,做成黔南茶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例如: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本身拥有省级都匀毛尖茶大师工作室、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都匀毛尖茶种质资源圃以及8hm2有机茶园、都匀毛尖茶科普馆、茶叶加工实训室、省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非遗”传习培训基地等等资源,可为游客提供茶叶培育、采摘、制作、冲泡等研学体验项目,如茶旅研学一日游,茶学夏令营、冬令营等等,让参与者从视、听、嗅、味、触、思中全方位一体化的体验茶的魅力,对于茶文化的发展传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7以“茶村”为主题,开发茶文化乡村旅游线
茶文化旅游村是以乡村为依托,以茶产业为核心的一种发展模式,如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整合村内资源,打造了集茶馆、茶山民宿、茶艺表演、采茶体验、茶林古道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都匀市西部的毛尖镇因毛尖茶而得名,从历史上到现在,都是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主产区,除此之外,毛尖镇辖区内还有螺丝壳风景、瀑布群、生态茶园、古茶树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行社可联合当地开发一条茶文化乡村旅游线,以毛尖镇坪阳村为核心,覆盖周边区域,内容包括:参观古茶树、进茶园采茶、制茶,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制作技艺”,茶庄休闲品茶,尝农家乐茶食,住乡村民宿。通过发展茶文化乡村旅游,能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经济收益,也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
3.8以“茶会”为主题,打造全国知名的茶会品牌
茶文化是中国代表性文化产业之一。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也是体验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黔南州成功举办的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以“茶人会”为平台,推出了茶产业招商、茶文化高端论坛、茶叶展示展销等一系列活动,在集中展示贵州茶文化力量,推动黔茶出山,树立贵州茶产业品牌形象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纵观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种茶文化节、茶人会数不胜数,如何能在国内国际市场异军突起,避免同质化带来的影响,都匀市乃至黔南州自上而下必须在创新上做文章,以“茶树起源——明代贡茶——毛主席赐名——百年金奖——高品质绿茶”为卖点,从丰富茶人会的内容入手,在茶会形象的包装以及茶会对外的宣传力度上着力,在举办茶会期间同步开展观茶史、看茶剧、品茶味、游茶村、进茶园等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形成政府与民间联动、线上与线下互补、营销和旅游结合的节会,使之成为贵州乃至中国的一张独具特色的毛尖茶会名片。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廖崇虹(—),女,贵州都匀人,贵州省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员,天津大学公共管理MPA。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