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俊平,年4月下旬,由贵州省委组织部选派,到都匀市极贫乡——归兰水族乡阳立村担任第一书记。
我来到阳立村走访调查后发现这里土地分散,荒坡占地比重大,人流物流滞后,发展的关键还是交通。同时我了解到阳立村历来就是都匀市的“空壳村”,要脱贫,首先要先脱壳。为此,我根据村支两委和贫困户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意愿需求,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针对阳立村无实体经济,村集体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到安顺市油脂集团为阳立村争取到5万元现金捐助,帮助村级集体经济一次实现“脱壳”。并个人捐赠给村支两委笔记本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现金元。并到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争取到资金1万元,用以加强阳立村阵地建设。同时,我还向所在单位贵州省交警总队办公室争取到了1.22万元,改造了阳立大寨文体广场,并向贫困学生吴金平资助学杂费和生活费元。争取到贵州省交警总队办公室、秩序处职工个人捐款近万元,资助阳立村4户贫困户开展生猪养殖,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打下基础。赵俊平(右一)走访群众来到阳立村后,我总是在思考,阳立村除了自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怎样去创造一个可发展的空间呢?怎样去为阳立村的村民们增加收入呢?这是阳立村“脱壳”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另一难题。
经过反复思考,我认识到阳立村只有依靠产业项目支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贫困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脱贫。为了寻找到适合阳立村发展的产业项目,我多次个人出资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地方经济发展经验。结合阳立村的实际情况,我发现银杏种植项目投入低、风险低、收入高、见效快,很适合在阳立村大面积种植。为此,我到专门从事收购银杏叶的公司,对阳立村进行考察评估,最后达成协议,村里负责种植看护,公司则负责提供种子、收购以及销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我高兴地向村民宣布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原本以为会得到阳立村村民的欢呼,没想到村民都怕种植失败,不敢承担风险,没有人愿意首先参与银杏种植。为把这件好事做成功,我一家家上门拉家常,套近乎,立保证,最后争取到亩的银杏种植。我想,现在虽然离目标还很远,但是可以先利用这亩建立银杏种植示范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然后再以点带面,将银杏种植推广出去,进而带动整个村寨种植银杏,最终完成亩的目标。
考虑到仅仅发展银杏产业太单一,不利于阳立村经济协调发展,我邀请了都匀市农工局的专家对阳立村的土壤、水质、环境等进行评估,专家们发现这里的水质特别好,非常适合养鱼养鸡。于是我又动员村委会出资购买斤鱼苗和只鸡苗,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模式,动员20多户贫困户饲养,现已初见成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关群众脱贫和生活的事情只能实实在在地办,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群众得到实惠,早日迈上小康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彦君整理编辑何涛编审杨仪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