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废弃工厂改建的博物馆,以三线建设为主题, [复制链接]

1#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迁移过程,是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共计有多个“数字”企业。

在那段时期,大批“三线”企业落户贵州大山深处。当时的贵州主要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大规模建设包括其他相关产业等的基础设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众多的三线厂要么搬走,要么就是政策性的破产,或者是改革合并。曾经热火朝天的景象不见了,一切都回归于以往的平静。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慢慢开始发现那些废弃的厂区至今仍然有存在的价值,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于是很多三线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一些破旧的厂房、办公楼、仓库等通过装修改建成为餐馆、宾馆、音乐酒吧、创业中心等等。

在贵州都匀就有一个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东方记忆”文创小镇内,是由原东方机床厂工业遗址进行改造升级,馆区建筑面积㎡,主要陈列了黔南都匀三线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贡献,突出电子军工基地的定位。

还没走近展区内,仅从外面的广场就能感受到当年三线建设浓烈的气息。博物馆分有室内场馆和室外文化广场两个区域,文化广场包括了当年三线建设的办公遗址、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以及育才壁、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

展馆内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历史文献、图片等,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来三线建设博物馆游览,了解那段历史,可以看到老一辈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岁月痕迹。

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已成为过去,但它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产。通过博物馆可以了解三线建设开展的历史背景,真切感受到几十万建设者在贵州开拓“大三线”的那段艰苦岁月,重温了当时生产生活的画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