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法定户籍及身份证信息显示:他现年岁,估计是都匀市乃至贵州寿命最长的世纪老人了。
不过,通过都匀融媒体“走进百岁老人采访组”深入采访及其本人记忆口述,他至少也是岁以上的世纪老人,读过私塾,有文化,写得一手毛笔字,当过警察,可以挑多斤东西,采集草药维持生计几十年,从没生过大病,如今生活还能自理,徒步几里路锻炼身体。
他就是家住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瓮桃村三组(厂上组)瑶族农民老寿星许明忠。
年11月3日中午12时,天气转阴,气温下降。
都匀融媒体“走进百岁老人采访组”走进许寿星居住的百年老木屋时,他和他的儿子坐在屋里一个旧布沙发上,面前有火盆烧着“木炭火”,凳子上放着一副老花眼镜和皮纸手抄古本《应用文》。
许寿星见“不速之客”到来,笑眯眯地连声招呼入坐,其下巴长着的那撮长长的银白“山羊胡”格外耀眼,戴着眼镜,成为世纪“文化寿星”形象标志。
许寿星的身份证信息显示:“许明忠,男,瑶族,出生日期为年11月6日”。
许寿星对自己的身世还可以自述:
许寿星说,我的父亲许玉荣和母亲“许杨氏”(绕河苦竹寨人)都是本土本方的庄稼人,勤劳吃苦,把积攒的钱就置地和送我们读书。我有8兄妹(5男3女),老大至老五是兄弟,老六至老八是姐妹,我排行老三,父亲活到96岁才去世,母亲活到60多岁去世,最小的弟也是活到80多岁。
我9岁开始在本寨和附近的麻江县宣威镇协肉寨等地读“私塾”,“私馆先生”教我们主要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古书,练习毛笔字,抄写背诵古文。我前前后后读了7年左右的私塾。
我是20岁左右结婚的,旧社会的医疗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生育小孩都是在家里请接生婆或者自然生育,出生存活率很低。最后我养活了5个子女(4男1女),现健在的大女儿已是76岁了,目前,我是和幺儿许厚先一起居住,他也是64岁了。五代同堂直系亲人20多人。
我是民国二十九年(年)到都匀当警察,先去贵阳(老东门)受训几个月后,再回到都匀当警察3年,每天在街上巡查和在县衙(*府)大门(“演武厅”)站岗,当时都匀有宪兵队伍、警察队伍,宪兵队伍负责*队的纠察,我们警察队伍就负责维持社会治安。当时还有都匀炮校学生队伍,街上经常张贴一些“安民告示”和孙中山画像等宣传画,我才晓得炮校有个长官名字叫“史文桂”,他有个侄儿子当营长,我们的警察头头也是炮校毕业的,炮校教官也经常给我们训练和一起开展一些联谊活动。炮校学生经常到我们牛场、瓮桃等一带,砍柴和树木去学校搞建设。我还看见炮校师生用马匹拖大炮出城演练,炮筒(炮杆)估计有七、八尺长,一次,在老人街城外一座小山坡上打炮,炮弹飞到我们瓮桃银石坡(石门坎)一带,我还捡得一些炮弹尖残片来“安钢火”(加工菜刀、柴刀、铧口、锄头、铲子等)。
抗战期间,我们还走路到独山参加修建飞机场(注:年10月),才去修几天,就听说日本*子在广西南丹,要打到独山来了。飞机场工程建设就停了,我们只好撤回都匀,我便回到老家躲避日本*子。
都匀解放后(注:年11月),*府开始落实推行落实土改*策,我在生产队当过记分员。文革期间,我的大量古书都被销毁,现在仅幸存一本用皮纸手抄本《应用文》(抄于民国庚辰年孟夏,也就是年夏天),其中内容有抗战书信、民间习俗、家风家训等。我喜欢翻看一些农村医药书籍,了解几十种草药名称及用途,经常上山采集草药,走路2个多小时赶都匀场,先后在大桥头、南门头、后街、关乡街等处摆地摊卖草药,一次可以得到一二十块钱,换点盐巴、煤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80多岁的时候,都还坚持走路赶都匀卖草药。我一直没有生过大病重病,有的伤风感冒,我自己熬草药吃了就好。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许寿星一生的生活很简单,农闲时候读点书、看点报纸,有电视机后,看点电视新闻、以及古装及打仗的电视剧。一直到晚年,早睡早起,都是全家一起吃饭,从不开“小灶”,现在仅有8颗下门牙,吃生硬的东西比较困难。饮食没有特别之处,喜欢吃豆腐、蔬菜等素食为主,每天两餐,每餐2两左右的米饭、几乎每天喝米酒2两左右,渴了就喝茶水、白开水、或直接喝井水(冷水),自己可以用电磁炉热吃饭吃。
只要天气好时,许寿星每天都要独自出门徒步窜寨几里远,并不拄拐棍;还可以打扫卫生等做点简单家务;看点书消遣时间,现在还背得几句“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三字经》内容。
记者采访当天,贵州峪丰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洪森专门送许寿星两盒价值元的新产品“清炖石蛙养生汤”,现场开瓶品尝,许寿星连声称赞好吃,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
许寿星还为记者的百岁寿星手印本签名留念:“许明忠,被(鄙)人系民国九年庚申年生,读诗书7年,年11月3日古历9月18日”。
作者:文隽永制作:罗家瑞
编辑:饶希莜编审:叶灿海
往期
精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