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风物特产
大家不难发现,图巴巴食材的很多都来自贵州,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品贵州以及贵州的风物特产!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居全国第三位。所以贵州的美食特产都带有少数民族的元素。这里,巴巴君整理了一些贵州的著名特产。
一.菜系和特色美食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大约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经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多年的历史了。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口舌生津、开胃消食。
1酸汤鱼
酸汤鱼在贵州算得上是王牌菜,尤以凯里酸汤最为正宗,当地有“做不来酸汤嫁不了人”的俗语。其做法来自苗族,把烧开的米泔水酿制到醇厚的乳白色。原料是用野生小西红柿调制,加了木姜子、贵州酸笋的酸汤。在经过改良的技巧以后,鱼片也不是直接放在汤锅里一同加热了端上来,因为泡的时间太长,会影响鱼肉的鲜味,所以现在和涮羊肉一样,变成现涮了,口感自然鲜嫩得多。
只靠酸汤短暂的加热入味,鱼肉仍旧没什么味道,还得在特制的蘸水里滚上一圈。这蘸水是用腐乳、香菜、辣椒末再加上一勺酸汤搅拌成的,别具风味。鱼肉嫩而不肥,捞完了再加白菜和豆腐,真是越煮越入味。
2折耳根炒腊肉
说折耳根的话,很多人都不熟悉,如果告诉你其实折耳根就是鱼腥草的根,是不是就如雷贯耳了?
与别的地方用鱼腥草的叶做菜不同,在贵州多半用的是它的根。很细很长的浅白色茎状物,吃起来粉粉的,炒熟了以后腥味没那么重,不习惯的人还是能嚼得出来。腊肉也是贵州土法腌制的腊肉,肉色明显比市面上看到的更深,尤其是边缘较硬的一圈。有点发紫的腊肉喷香浓郁。
3米豆腐
用当年的新米经水浸泡打磨成浆,用小火加热煮沸,并用卤水点制而成。
食用时切成长条,放入葱花、姜末、蒜泥水、*豆、黑大头菜、酱油、食醋,最后淋上香辣红油,即成一碗解馋的食品,令你欲罢不能。口味咸鲜偏辣,有点酸味,据说还有美容、清肺的功效。
4丝娃娃
这道菜是因为一张小薄皮面饼包了很多“丝”而得名,又名素春卷。
先用面粉制成直径两寸左右的薄皮面饼,然后由食者亲自动手,依次放上少量的海带、萝卜丝、豆芽、酸菜、折耳根等,再将小面饼卷成筒状,灌进糊辣椒、酱油等制成的调料,一个“丝娃娃”就做成了。放入口中,脆生生、凉悠悠、酸溜溜、辣蓬蓬,味道十分可口。
5遵义羊肉粉
遵义的传统风味食品,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省内外。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
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其做法是先将米粉在开水锅里烫三次,除去米粉本身的酸味,盛在碗中。然后在米粉上放一层薄簿的熟羊肉片,冲入滚烫的原汁汤,最后浇上鲜红的辣椒油,并撒上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葱、芫荽等,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二.名茶和名酒
贵州是白酒第一大省,是名符其实的名酒之乡,其酿酒历史悠久,以白酒为主体。
贵州是有名的产茶大省,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得贵州省成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
1茅台酒
茅台酒,素有中国“国酒”之称。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名甲天下,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酒中名珠”。
中国的茅台酒,产于贵州仁杯县的茅台镇(原为村),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享有“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之美名。这种“特殊的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凡盛过茅台酒的杯子,瓶子隔了多天仍然芳香馥郁,被誉为“空杯香”、“瓶瓶香”。由于茅台酒因郁而不猛、柔和芬芳,故清代诗人郑珍对其曾赋予“酒冠黔人国”的美称。
2贵州董酒
董酒产于贵州遵义董公寺镇,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董酒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国评酒会上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董酒的工艺和配方曾三次被国家权威部门列为“国家机密”,国密董酒由此得名。
董酒是串香工艺的鼻祖,其独特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香”――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香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3金沙回沙酒
金沙回沙酒是贵州老牌名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采用,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轮发酵、七次摘酒的茅台酒生产工艺酿造。生产出的基酒须经过三年储存后精心勾兑包装上市。
是贵州除茅台酒外的第一个大曲酱香型白喝,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味醇丰满、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独特风味。
4都匀毛尖茶
又称“鱼钩茶”、“雀舌茶”,产于贵州都匀。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面东山屹立,西面龙山对峙。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十六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
5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又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典型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
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
三.民族工艺品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有差异,使贵州民族民间传统特色工艺品形成较强的区域性。
形形色色的贵州民族民间传统特色工艺品,是历史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直接延伸,是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的无形文化遗产,它同历史文物及古代文化遗迹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1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曾经只是水族人自给自足的物品,只有在背小孩的背带上会大面积的使用。在鞋子、服饰上只是极少的点缀,且并不普遍。马尾绣背带是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生第一个孩子时候的唯一礼物,这床马尾绣背带会成为传家的物品,会一直给子孙保留使用,叫做“传家背带”。不到严重破损不会烧毁。马尾绣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了严重的断代,只有五十岁以上的人普遍会制作。三十岁左右,技艺精良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此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马尾绣绣品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
2苗族蜡染
亦被称作“苗族蜡花”,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
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巴巴君仅以此文带你了解一部分贵州特有的生态,了解贵州独有的民族风情,发现你所不知道的贵州味道。也希望让这些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特产走出贵州、走向世界。让大家通过贵州的特产及其蕴涵的民族文化,了解贵州,知晓贵州。
文丨莎莎
排版丨莎莎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巴巴君
喜欢巴巴君分享的美食
不要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