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扶贫故事用真情当好四员丨都匀 [复制链接]

1#
我叫沈远成,年12月从福建泉州某部队转业到黔南自治州都匀市纪委工作。年,根据组织安排,我到都匀市平浪镇沙拉河驻村,成为一名驻村队员。刚接到驻村任务时,我内心一片茫然,在部队工作十多年里我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群众工作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想到“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才是纪检监察干部本色,驻村后,我主动请缨到交通最差的龙河组当网格员。
  早就听说龙河组的群众家庭困难,但是真正走遍了龙河组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我才明白了实施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深刻内涵。他们有的是家庭离异,有群众天生残疾,有的家人长久生病,有的人则不思进取。村民的现状超乎我的想象,语言上的障碍让我与老百姓的沟通难上加难。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于是我调整好心态,从语言攻坚开始了我的脱贫攻坚之路,只要有时间我就向村支两委、同事学习当地语言。同时,也积极向当地村民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我用当地话说顺口溜都贼响亮。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点点关怀温暖百姓心
  记得刚到组里时,除了语言关难过,更多的困难则是很多村民对我不认识、不熟悉、不信任。于是我暗下决心,在脱贫攻坚中,要做就必须做好。给群众宣传政策清晰地记得,去年冬天,我到寨组走访时,发现贫困户莫荣光夫妇精神状态很差,脸色惨白。一问才知道,二老感冒好几天,因为二老膝下孩子全部外出务工,老两口又晕车。见此情况,我急忙赶到几十公里外的社区,根据其病情,咨询医生后买了药,还给二老分别买了棉衣,随即一并送去。当看到老人颤抖的双手接过药和衣服时,那眼中滚动的泪花是我一生难忘的回忆。
  那一刻的我,是守护百姓健康的“安全员”。
  同样一件事情也发生在去年,在外务工的汤廷宽打电话给我,让我帮忙去他家看看他父母家中是否有油有米。当我到他家后,发现其父是聋哑人,其母肢体残疾,并且夫妻二人智力方面也有些许问题。虽然该户已有兜底保障,但是其生活质量、生活安全还存在问题。于是,我立即向驻村第一书记汇报,积极同村干部沟通协商解决办法。终于,在做通汤廷宽及家人的思想工作后,协调将汤廷宽父母送往市医院。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其父母康养身体,还减少汤廷宽在外务工时的担心。给贫困老人送粮食此时的我,摇身一变成了为外出务工人员照顾老人、化解烦恼的“服务员”。从那之后,医院的老人又是我的一个新的牵挂,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看望他们,并及时将情况告知其在外务工的儿子,让他们安心工作。
  记得第一次到网格内走访时,我发现很多群众生活习惯、人居环境既不健康又不卫生,黎型芝户就是较典型的代表。低保户黎型芝与儿媳、孙子共同生活,孙子常年在外务工,她与残疾儿媳生活在一起,家里的环境卫生很糟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每周坚持到她家走访,给他们灌输卫生知识,教他们使用家用电器,协助他们打扫卫生,帮他们申报房屋改造,道路维修。通过无数次的努力和耐心说教,终于有了改观。如今再去她家,不再是到处乱窜的鸡和满地的鸡粪,不再是横七竖八的工具和一地的杂物。
  黎型芝家庭环境的改观也换来了当地老百姓的赞叹,他们叫我家庭卫生“监督员”。
  教育决定未来。在网格内,有两户贫困户长期在浙江务工,他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只能依靠亲戚和年迈的长辈来照顾。这两个孩子,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稍有不慎,很容易走歪路。得知这一情况后,每次到寨组走访,我都要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对其严格要求。沈远成(右)向务工回家的贫困户反馈子女学习情况通过我的监督,两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两家人也对我满怀感激,他们叫我教育“指导员”。
  现在,我可以不用花名册就能点出网格内的所有人员名字,他们的家庭情况、务工信息等信息也是随口即来。一年多来,我协助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宣传政策、整修马路、危房改造、抗战疫情,给贫困老人送物资、带生病群众看病、解决邻里纠纷、帮助联系工作……
  种种简单朴实的工作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不管是在哪里,只要心系群众、履职尽责,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我们,面对贫困群众,只要坚持做好做好守护健康的“安全员”、为民解忧的“服务员”、政策落实的“监督员”、脱贫致富的“指导员”,才能更好地工做好服务工作。  
  岁月承载思考,人生历练真情。回顾走过的扶贫路,我深深感受到,从都市到贫困村,从军官到纪检监察干部再到网格员,改变的是环境和工作,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和情怀。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坚编辑潘晓飞编审杨仪杨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