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s://m.39.net/disease/a_6211035.html 在西太平洋上过一个难忘的生日,到三线博物馆探寻那段历史背后的故事……暑假临近尾声,浦东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累累。小布发现,不少高校都将学校专业特色和大思政育人相结合,让00后学子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不仅提升专业能力,更收获身心的成长。
上海海洋大学
难忘生日“拥抱大海”
对于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樊庆王来说,今年的生日终生难忘: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行驶在西太平洋上,同行的师生为他唱起了生日歌,气球与彩带、大家贡献的零食,让餐厅变成了欢乐的派对现场。
两个月前,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再次出航。本次的航次任务为年度西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21名师生将在海上开展70余天的调查。正值暑期,探索海洋奥秘、开展拖网作业、感受鱿钓乐趣等,对于出航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特别的暑期社会实践。
“刚出海晕船很正常,闭眼小憩、坐上甲板、听听音乐都有助于缓解。”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21级渔业发展专业研究生冷甜甜已是“淞航”号上的“老住户”,她鼓励第一次登船出海的学弟学妹:“吐着吐着就习惯了,坚持下去,一两周适应期后,感觉就会好很多。”
此次出海,团队的科考调查内容包括渔业资源调查、渔业声学评估、渔业水环境要素调查、浮游生物调查及鱼卵仔稚鱼调查。叶旭昌介绍,“淞航”号具备中层和底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和灯光鱿鱼钓三种鱼类采样作业方式,并配备多波束系统、ctd、水下机器人、水文绞车、渔探仪等调查设备。学生们亲手对每次航行的渔获开展生物实验的取样工作,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浩瀚无垠的大海上,特殊节日总有满满仪式感。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海大师生昂首阔步来到“淞航号”甲板,开展升国旗仪式。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海上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子越期待:“同学们从拥抱蔚蓝大海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闯大洋、赴深蓝,让生命跃动海洋的风采,书写蔚蓝的人生。”
上海电机学院
脚步探寻“三线文化”
这个暑假,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一群朝气蓬勃的00后学子,踏上了探寻川黔三线建设文化的壮丽征程。他们用镜头捕捉历史的沧桑巨变,用脚步丈量文化的深厚底蕴,绘就出一幅生动的三线建设文化地图。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上海电机学院里,有上海唯一一家建设于高校内的三线精神主题馆,场馆的实物和图文资料蕴含浓厚的新中国工业发展红色基因,展现了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在这次三线建设文化的研学中,研学团来到都匀、六盘水、攀枝花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和相关负责人围绕三线建设学术研究、数字资源共享、共建大学生研学基地等开展深入交流,深切感受到三线建设企业不仅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促进,对国家整体工业布局和科技水平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深切体会到各地百姓对三线建设文化的深厚情感。
“川黔地理环境独特,完全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要求。这不仅是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明智之举,更是我国工业布局深远智慧的体现。”该校电气学院学生龚祯祉来自贵州,透过三线建设文化和历史变迁,感受到三线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学生王修羽则比较了几个三线建设博物馆的特点: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将三线建设文化弘扬、工业遗产保护与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完美结合;六盘水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作为全国第一家三线建设主题馆,主打场景再现、沉浸式体验,让人触摸历史的同时接受三线建设文化的熏陶;而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宏伟规模与全面展陈,全景式地展现了全国13个省区的三线建设史诗,令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奔腾的年代。
“在这些城市和博物馆,工业文化、三线精神、旅游资源与育人基地等多重属性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电气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匡禹感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暑期研学促成的馆校合作,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也是对实践育人的一次大胆创新与尝试。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