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温暖而热烈地洒在都匀市毛尖镇江洲大坝凌湾村片区碧绿的蔬菜基地上。微风吹来,阵阵绿浪送来丰收的香甜。沿着平直的硬化路走进大坝,毛茸茸、胖嘟嘟的冬瓜,圆溜溜的小南瓜,紫莹莹的茄子,嫩生生的苦瓜,长条长条的丝瓜,一片挨着一片,煞是可爱。坝区里,一台蓝色的“大铁牛”——耕地机,正“轰隆隆”地在耕地,翻起一片湿润的泥土。驾驶这台耕地机的是人是都匀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洲坝区负责人杨宗海,“基地里种植的茄果类蔬菜马上就过季了,要赶紧犁地,种白菜了,农时一天都不能耽误了。你看那边,育苗大棚里的白菜苗已经在移栽了。”他笑着说。顺着杨宗海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覆盖着地膜的大坝里,移栽菜苗。“自从村里把土地流转给了公司,我们不仅每亩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天天来给基地干活,一天80元的工资,一个月能挣多元,一年下来就是2万多了。”45岁的村民罗余群一边手脚麻利地栽菜苗,一边和务工的同伴笑着聊了起来。年,江洲大坝成为都匀市重点打造的15个亩大坝之一,开启了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毛尖镇副镇长陈再松说:“年,根据坝区实际,我们重点发展蔬菜产业,随后陆续引进了都匀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黔南州蔬鲜农业有限公司、贵州天天向上中心厨房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进驻江洲大坝,共同发展农业产业。”凌湾村村支书莫定武说,“公司带头发展搞农业,比我们农民种地用的高科技要多多了,农业生产更专业、更科学了。”莫定武的话不假。杨宗海说,公司不仅根据坝区的土壤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而且还采取茄果类蔬菜、叶菜类蔬菜轮种的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值。不仅种植方式更科学,公司还有一些高科技农业设施。记者在一片茄子地旁边发现了许多“长”着一块太阳能充电板、连接着水管的小机器。杨宗海笑着说:“这是基地安装的太阳能只能喷灌装置,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系统就能自动浇水,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一大片地。”不仅如此,基地还配置太阳能杀虫灯,“不打杀虫剂、用物理方式安全灭虫,保证蔬菜的品质。”杨宗海说。有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大坝的蔬菜水灵灵的,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我们跟天天向上公司签订了长期购销协议,还通过都匀市农投(集团)公司搭建的‘大宗供销+市场专柜+社区直供+电子商务’市场流通平台,将坝区的优质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杨宗海介绍。江洲大坝红红火火的农业产业直接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数据显示,公司每年给务工群众支付劳务报酬超过40万元。“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实施乡村振兴,江洲大坝的蔬菜产业无疑就是推动农业产业化,主推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陈再松说。秋日的阳光下,江洲大坝的一片繁忙,孕育着下一个丰收的金黄。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鹏宇梁晓琳编辑莫宇编审张发扬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