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职业,塑造着人类的灵魂;
有一个群体,无私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有一种奉献,像涓涓细流,持续温暖人心。
这种职业是教师,这群人是老师,他们对学生的爱温暖又无私。
在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点点滴滴的关爱,让生活在无声世界、看不见阳光的孩子们,感受世界的律动和生命的精彩,心向阳光,自信坚定;
在长顺县鼓扬镇交麻村中心校,22岁的支教老师吕泽柔,用温暖和爱心,填满了留守儿童的幼小的心灵,成了孩子们最爱的“管家婆”;
在都匀市匀东镇明英村明英小学,52岁的老校长陆明杰等3名老师为2个年级31名学生撑起了温暖的乡村小学,守护着31名孩子的梦想……
年9月10日,在我国第37个教师节的日子,黔南记者站推出系列报道,致敬所有老师。
“文明村寨讲文明,互敬互爱一家亲;”
“有点矛盾别计较,老老少少喜盈盈。”
......
9月8日,在罗甸县边阳镇居民委员会小园内,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志坚正在给居民上一堂精神文明山歌培训课,在他的声声教导下,三五学员你唱来我这对,曲调爽朗质朴的山歌萦绕院内,让人听完回味无穷。
“我们编写山歌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俗易懂的文字,与山歌曲调相结合,群众更容易理解与记忆。目前,我编制的疫情防控山歌、护林防火山歌、禁毒山歌等二十多类山歌,已在村民之间相互学习并传唱。”陈志坚曾是一名教师,退休后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一职,继续延续他的教育情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人说,“退休后到居委会任职,图个什么?”陈志坚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多办点实事而已。”从年参加工作起,陈志坚就把根扎在了家乡教育事业——从边阳一小到边阳中学,从教师到班主任、再到校长。39年从教经历对于陈志坚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热爱,一份责任与担当。
从粉笔板书,再到智能化教学......在教师生涯中,陈志坚饱含着对工作有火一样的激情,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总是最早到学校,最晚离开学校。从小学辗转到中学上语文时,他努力自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知识》等,对文言文,津津有味地“啃”,一遍不懂两遍,两遍不懂三遍,拜能人老师为师,直到将知识学懂弄精变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几十年来,他的教学成绩一直显著。历届学生普遍反映:“陈老师上语文上得好,做到深入浅出,思路清晰,而且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在读、背、写三关训练到位。”
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十多年来,爱生如子的陈志坚一直为贫困生学生找资助,每年近两万元,他本人也资助学生生活费等,每年不少于元。陈志坚虽然从教学岗位退下来,在边阳镇居委任支部书记,仍一心牵挂贫困学生,仍然为其找资助,同时为特困居民寻找建房费、建房材料、房屋维修经费等。
不管在教学岗位,还是社区岗位上,陈志坚都一直默默奉献着。如今,在陈志坚家中还完好地保存着,年9月10日被罗甸教育局评为至年度“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多张时代久远的荣誉奖状。这一沓有些已经发黄、略显褶皱的奖状上,记录下往年来陈志坚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的不平凡的成绩。
今年4月份,为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根据《黔南州年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要求,边阳中心学校领导向陈志坚发出重返校园讲学的邀请,希望其能发挥退休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为农村学校提供智力支持,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管理与开展相关教研工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即,陈志坚便答应下来,目前,相关资料正在提交审核当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陈志坚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实践在行动中。曾经,他把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台;现在,从39年教龄的老教师到写山歌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他依然发挥余热,关心关爱下一代健康快乐地成长,用实际行动彰显教育人的初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维维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