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南州都匀市人民法院平浪人民法庭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思考,充分发挥植根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切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案件,以“德法”谱写了一曲“和谐乐”,先后荣获“青年文明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州示范人民法庭、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线上+线下”奏响“前奏曲”“人民法庭是为人民服务的”。基于这一理念,平浪人民法庭搭建了多个法官工作站,在每个村聘请诉讼联络员,在联络员处配备诉讼须知、诉讼指南、联系人、法官及法庭名单和联系电话等资料,方便群众诉讼。且坚持巡回制度,到案发地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巡回审理以案释法。年,该庭就在法官工作站办理案件余件,占总收结案60%左右,50%以上的案件到纠纷地开庭或调解。
另外,根据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特点,平浪人民法庭还推出了一站式窗口服务、网上立案、网上远程开庭、预约立案、网上送达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只“跑一趟”或“一趟都不跑”,大大降低外出务工当事人和距离较远当事人的出庭成本。整合资源奏响“协奏曲”“法庭的案件好多都可以通过调解方式来化解。”平浪人民法庭试行“三员合一”,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等三大调解资源,成立以调解员为枢纽的化解涉诉纠纷团队,将送达、诉前调解、庭后调解、调查取证等审判工作与调解员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平浪法庭还积极对人民调解进行培训,帮助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诉讼联络员在送达过程中对案件“问诊把脉”,在庭审前找准矛盾焦点并“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陪审员、调解员、诉讼联络员在委托送达过程中开展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委派调解的诉讼辅助功能,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诉讼前、在庭审前、在裁判前,有效解决“送达难”、“取证难”、“调解难”等难题,大大节省寻找当事人的时间,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
此外,该庭还在一站式窗口设立了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窗口,邀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轮流坐班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鼓励当事人对达成的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法庭法官一般在24小时内作出确认。年,平浪法庭共调解、撤诉案件件,调撤率60.81%;办理司法确认案件件。“明德法庭”奏响“交响曲”以平浪镇本身固有的文化底蕴,构建以“明德平浪”为背景的“明德法庭”,在审判工作中加入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元素,将法律规定、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村规民约、民族风俗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有效、系统的调解方式,真正让“明德法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平浪人民法庭在调处一些婚姻家庭、土地等纠纷时,主动邀请当地“寨老”、“族老”以及德高望重的长者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还针对矛盾较为尖锐的纠纷引入“人民合议庭”评议机制,借助村干部以及当地少数民族族长“明事实、威望高、易沟通”等特点,邀请其与法官在庭后当场组成“人民合议庭”参与案件评议。年以来,通过其调解尖锐纠纷10起。“法庭传统”奏响“新风曲”平浪人民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发现当地群众法律意识有些薄弱,特别是婚姻家庭类案件。“如果群众懂一些法律,像留守儿童伤人、亲儿子状告母亲等这样的案件就可以少一些。”时任平浪人民法庭庭长韦一郎充分思考,选择与团市委和市妇联密切合作,在法庭设立了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基地,州、市妇女儿童维权岗、妇女之家等多个窗口。
“我们到一个学校宣传,学生再向家庭宣传。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年,平浪人民法庭以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青少年维权岗为契机,通过开展“争做学法小先锋”、“青少年模拟法庭有奖知识竞赛”、“家事案件以庭代训”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从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入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辖区家庭的法治意识。现已成为法庭的一项重要“传统”,仅年,平浪法庭干警就进入校园宣讲17次,入户走访人次,举办模拟法庭15次,开展以庭代训20次,为遏制辖区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讯员向冬雪石学
编辑范良丽
编审梁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