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波,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王家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在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后,我“上岗”了。在部队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的我,转业到地方后,曾在都匀市政法委机关工作,也在都匀市平浪镇新龙村驻过村,来到小围寨办事处任政法委书记不满一年的我,并无多少基层工作的经验,对能否胜任驻村工作队长一职,心里感到一丝丝忐忑。同时,我又身兼“多职”,既是王家司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又是包村工作领导,也是该村仅有的2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多重身份,让我觉得自己责任的重大……但我也坚信,自己一个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村娃,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使出浑身的干劲,有信心、有能力干好这份工作。
入驻王家司村之初,我先是按照“五步工作法”、“一宣六帮”和省委提出的“生产八要素”工作要求,对该村的村情寨况进行全面了解。该村位于都匀市南工区城郊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9个村民组,户人,中共党员名。黔桂铁路、国道穿境而过,水、电、路、讯覆盖全村,有卫生院1个,中小学各1所,公(私)立幼儿园3个,文化广场2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2人。主要致贫原因为无劳力。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经商、建筑、交通运输和家政服务等行业,以及房屋出租,部分村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我深知,一个团队要打胜仗,离不开集体智慧的发挥,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作用,有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才可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胜仗。当解到该村党总支部在换届后由于各种原因缺额2名委员后,我首先确立了先指导村党总支健全完善组织机构的思路。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听取了大部分村支两委同志的意见后,采取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的方式,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补选了两名年轻村党总支部委员,从而增强了村党总支部的领导力量,大大提高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为贴近困难群众,我带着满腔的激情,事事想在前面,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以心交心,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贫困户陈灿菊是一位年近80的老人,年轻时再婚嫁到王家司村纸户二组,现丈夫已去世多年,丢下老人一个人生活。见到她时,看到她孤寂的身影,我就想到自己远在老家年迈的母亲,眼眶不由地湿润了……自己是一名远在外乡的游子,从十八岁当兵入伍、到军校学习、在部队服务,直到转业到地方的将近三十年间,都不能在母亲跟前好好尽孝,于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眼前这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我都会买些礼物去看望,为老人买御寒的冬衣,陪老人唠唠家常,疫情期间为老人送去口罩,拉近与老人的距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多来,在村支两委和驻村队的共同努力下,该村的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村社合一”工作稳步推进,村民经济收入逐步增长,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费用收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在年底全面脱贫。
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许,丰富了我的精彩人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涂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彦君整理
编辑胥芬芳
编审王璐瑶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