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寒潮频袭,因为疫情,大家绷紧了防疫之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匀市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市民”们,看看他们在暖洋洋的新家怎样筑牢疫情防控墙,过着属于他们的易地搬迁幸福生活。
在城南移民安置点的思源社区里,这里道路干净整洁,小卖部里的货架上摆着很多生活用品,充电桩前一排整齐的非机动车正在充电,新市民们偶尔悠闲地在小区里散步聊天。
“刚来的时候确实不太适应,现在已经习惯啦!做什么都方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社区帮忙。”从墨冲镇凤啭村搬迁来的罗来兴大爷刚刚从宣传栏上看完最新的公告信息,然后踱着步回家。他熟练地打开电暖炉,再打开电视,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以前在老家冬天要烧炭火才行,现在用电暖炉很暖和的!”六年级在读的小朋友胡昌跃笑着说道。父母都上班去了,姐姐在做家务,胡昌跃就伏在电暖炉的桌子上认真地写作业。虽然年龄小,但是他还记得在老家每到冬天,家里烤炭火取暖的场景。他说,当时上学也不方便,有一段时间要寄宿在学校里,现在去上学只用走15分钟就到学校了。
在思源社区的办事大厅里,社区工作人员们有的在有序地给外来人员做好登记和体温测量,有的在飞快地给群众办事,有的则忙碌地穿梭在每一栋居民楼中,热情地和遇到的群众打招呼,叮嘱他们用电用火安全,以及提醒从外乡务工回来的亲人及时来社区作登记。
在城西的班庄安置点春晖小区,一位小朋友刚刚和妈妈在超市里买了很多零食,边走边吃。一位妇女带着孩子在健身广场器材上开心地运动,旁边做针线活的老奶奶们也笑着和她们搭话,几个刚下班回来的年轻人拎着刚买的菜往家的方向走……
“请问从外面打工回来是在这里登记吗?”一位戴着口罩,拖着行李箱的小伙子走进了社区服务大厅,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查看绿码、填写告知书、签署承诺书等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后,小伙子安心地回了家。随后,陆续有返乡人员到社区服务大厅进行登记。
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每一位返乡人员做好登记后,居家观察期间,工作人员都会随时监测他们的体温等情况,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罗云是春晖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本社区内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之一,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她回到温暖的家中,坐在电暖炉边上和女儿聊天。罗云说,她从广东省嫁到平浪镇石龙村,贵州的冬天相对要冷些,但现在家里有电暖炉,很暖和,而且每个月的电费也不多。从乡下搬迁到这里,做什么都方便多了,现在在社区工作,日子过得更踏实了。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转入以后续扶持为中心的新阶段,都匀市将继续健全完善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续写好搬迁群众长久获得感的“后半篇文章”。(原载年1月25日多彩贵州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