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足有四五百种绿茶,其中,有13种绿茶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你都知道哪些?
0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的产区位于杭州西湖区一带,唐朝时期,在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关于西湖龙井最早的记载。
作为一种扁形的炒青绿茶,西湖龙井最显著的特点是“一旗一枪”。
在清朝时期,乾隆下江南路过杭州西湖,喝过西湖龙井茶后,大赞其口感极佳,于是将狮峰山下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的名气传遍天下。
02婺州举岩茶
婺州举岩茶的产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双龙洞顶一带,最早在唐朝时期出现。
由于婺州举岩茶的汤色仿佛碧乳,因此,它又得名婺州碧乳茶,在明清时期,婺州举岩茶通常被作为进献给皇家的贡品。
它的初展多半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想要制成克的干茶,需要采摘6万片的芽叶。
03黄山毛峰
顾名思义,黄山毛峰的产区确实位于安徽省黄山一带,外观呈现条形状,这款青绿茶浑身披满白毫,且芽尖似峰,所以就被世人誉为“毛峰”。
如今,黄山毛峰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末年,徽州的谢正安创办茶行,并凭借多年的制茶经验,研发出外观像雀嘴的新茶叶。
04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产区在太平县的猴坑、猴岗一带,初展为一芽二叶,由于该茶叶的制作技艺首创者叫“魁成”,因此这款茶就得名“太平猴魁”。
05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世界唯一没有芽没有梗的茶叶,它的产区位于安徽六安一带,外观是片状的烘青绿茶。
六安瓜片是由单片生叶制成,在每逢谷雨前后的十天内完成采摘,不过,选取制茶原料只取二、三叶,要肥壮不要娇嫩的叶片。
06碧螺春
碧螺春的产区位于苏州洞庭湖一带,形状像条索,且卷曲成螺,经过沸水冲泡后,它的茶汤碧绿,口感爽甜。
在清朝时期,康熙微服出访到太湖一带,发现该茶叶色碧形似螺,又是早春采摘,因此康熙便赐名给它“碧螺春”。
07紫笋茶
紫笋茶的产区在浙江省顾渚山一带,由于它的芽头发紫,嫩叶的形状像笋壳,所以就有了“紫笋茶”的名字。
08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虽带有“白茶”二字,但是它却是一种绿茶,最早创制于年。
从外观上看,安吉白茶叶白脉绿,经过沸水的冲泡后,它的茶汤也变得清澈透亮,口感香味十足。
09赣南客家擂茶
赣南客家擂茶是一种吃食,原料包括鲜茶叶、芝麻、糯米、花生、黄豆、盐以及各类青草药。
首先,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盆里,用沸水冲泡后,倒入茶油,接着用擂杵搅拌后,就可以享受一份香气飘飘的擂茶了。
10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的外观紧细,香气馥郁,口感醇厚,叶片嫩绿,在《宋史·食货》中被誉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
11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产区位于河南信阳,外观呈现针状,它是一款叶片细嫩的青绿茶。
信阳毛尖的初展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茶工艺有摊青、生锅、熟锅、烘焙、摊凉、二次烘焙等步骤。
从等级上看,信阳毛尖可以分为五级十二等。
信阳毛尖的茶身多白毫,茶汤清澈翠绿,入口清爽甘醇。
12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的产区位于湖北省恩施五峰山一带,它是一款针形的蒸青绿茶,最早创制于清朝康熙年间。
恩施玉露的初展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需要经过蒸汽杀青等茶工艺,它的茶叶、茶汤以及叶底都呈现翠绿色。
13都匀毛尖
这是一款由毛主席命名的绿茶—都匀毛尖,除了都匀毛尖这个名字,它又被叫为“鱼钩茶”,“雀舌茶”。
都匀毛尖要经过杀青、锅揉、做形、烘焙等茶工艺,外观卷曲如螺,经过沸水浸泡后,它的香气清鲜,茶汤清澈。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