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12586.html测产现场初秋时节,穗满鱼肥。9月9日,位于都匀市匀东镇甲登村的省级综合种养示范点测产现场稻谷飘香,肥硕的鱼儿在稻田里游弋,人们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欢庆今年的丰收。测产现场甲登村于年开展了土著稻田鱼金背鲤(本地称为都匀红鲤)稻鱼种养的试验示范。当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生态渔业专班副班长崔巍,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工程师熊伟,贵州大学教师周贤君等一行稻渔专家团队,对该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稻田金背鲤省生态渔业专班副班长崔巍表示,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今年全省打造了20个“万元田”示范基地,甲登村示范项目属于其中之一,“从现场看,项目技术成熟,产值产量高,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希望今后继续加强技术服务、强化鱼米品牌建设,加大金背鲤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稳粮增收,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据介绍,金背鲤是贵州土著稻田鲤鱼,因其头部、背部两侧有一对遗传稳定的金色条纹而得名。近年来,贵州大学生态渔业团队姚俊杰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稻田金背鲤的研究与应用,并于年在甲登村首次开展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现场水稻测产“我们发现稻田金背鲤相比于池塘养殖金背鲤的尾柄更加短粗肥厚,特别适合养于稻田,于是开展了稻田金背鲤尾柄肌肉生长特性在稻田这种浅水生态条件下的相关性研究。”姚俊杰说。在年,姚俊杰教授团队继续开展了金背鲤的种质研究及纯化选育,帮助甲登村孵化金背鲤幼苗万尾,年产稻鱼5万斤,产值达万余元,使该村依靠金背鲤赚到了“第一桶金”,村民通过养殖和分红得到了实惠。年,甲登村因稻田金背鲤的特色,成为贵州省年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试验示范稻鱼模式。现场金背鲤测产“金背鲤是贵州土著的稻田鱼,是优良的稻田鱼资源,是稻田中的珍宝。”在测产现场,姚俊杰介绍,团队于年承担了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农业重大产业科学研究攻关项目“贵州山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研究与应用”,积极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的研究与应用。据他介绍,年,贵州大学渔业团队的纪达、白天泉、赵武、余钟奎、刘焕等成员,与甲登村养殖户杨再恩一起攻坚克难,首次实现了金背鲤的人工繁育,金背鲤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和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