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名家视点陈钢突破与超越贵州摄影人要用镜
TUhjnbcbe - 2024/12/25 17:15:00
年,我在贵州大学参加一次摄影理论研讨会时提出“贵州摄影要走出去”的观点,然而并不能被所有人理解。有人诘问:“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有人说,“天上、地上、水里我们都在拍,我们还拍到了南极北极,还要走去哪里?”他们对我这个观点的疑问多少有些南辕北辙,然而,要阐明我的观点的确也要下一番功夫。四月影会第一届展览中山公园(李英杰摄于年4月)我们可以简要回顾一下贵州的摄影史。19世纪中叶,怀抱殖民主义理想的西方冒险家们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摄影术,开始记录中国的地理、民族、宗教、经济和人文等方面的影像资料。年,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EtienneAlbrand)在贵州传教的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照片。年代,驻云南府名誉总领事、法国人方苏雅(AugsteFrancois)在贵州安顺和贵阳拍摄了许多有价值的摄影作品,他们为贵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开创了贵州摄影的先河。此后,摄影术不断地从省外引进和被贵州人掌握,从开办照相馆到涉足新闻、报道民生、记录重大事件,贵州人逐渐进入了自己的摄影境界。至此,辛亥革命以来发生在贵州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被摄影所记录。第一届“自然·社会·人”展览时人流如织(李英杰摄于年4月)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贵州的摄影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贵州日报社摄影组、贵州新闻图片社(贵州画报社)等专业摄影机构的建立和各级摄影家协会的产生,不仅比较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贵州发展的火红年代,还为贵州现代摄影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当然,贵州摄影也走过艰难时期,在动乱的年代,贵州摄影事业也遭受了很大的挫折,然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记录,贵州摄影人也并未缺席。《山村的灯》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彭香忠摄)改革开放为贵州摄影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自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贵州摄影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引领下,在“四月影会”等中国摄影创新思维和实践的影响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贵州摄影创新之路。在记录贵州人与千年贫困的搏斗、创新进取、探索纪实摄影的当代手法等方面,几乎冲在了中国摄影潮流的前端,在几届国展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国际国内的各种摄影赛事中斩获各类大奖。贵州也出现了一批在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摄影家、评论家和策展人。《石头寨》第十七届摄影艺术银牌(韩贵群摄)后来,贵州又有了既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又在国内外文化界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摄影平台,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和多彩贵州·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两项赛事,培养了大批摄影人才,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摄影作品,极大地促进了贵州摄影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外留下了很好的影响。回顾历史是为了看清当下。贵州摄影的发展既有值得骄傲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难题。有的问题是当前中国摄影界普遍存在的,有的则是贵州摄影界特有的痼疾。《石板寨》年第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铜牌,年美洲、亚洲艺术学会永久收藏(林坚摄)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照相器材的普及,加之技术门槛低,造就了千军万马搞摄影的局面和庞大的摄影群体。然而,这支队伍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对摄影的认识是相对不足的,他们有大块的时间和精良的装备,却缺少必要的艺术修养的支撑。各种摄影比赛的来稿中形式类同、内容粗浅的作品蜂拥而至。加上摄影器材商和各类摄影教学机构出于各种目的的推波助澜,摄影这一行当就出现了许多泛艺术化的现象,有逐渐走向思想观念平庸、作品表现苍白、拍摄过程娱乐化的倾向。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在某些赛事中走下坡路的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摄影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独立的、具有中国自身文化语境的摄影审美观也远未成熟,有关的摄影批评也还未形成气候,再加上庞杂的摄影群体参差不齐的文化结构,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绝大多数“摄影家”们不研究摄影史,不注重摄影理论的学习,不研究作品中摄影本质的体现和艺术表达上的时代要求,不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视点陈钢突破与超越贵州摄影人要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