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绿水青山新画卷,民族绚歌好花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黔南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
这十年,黔南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3亿元变成到年的.41亿元,经济社会一步跨千年,万黔南人书写了发展史上的绚烂篇章。
在都匀,郑新顺不仅是绿博园建设者中的一员,也见证了黔南州十年来那份愈加浓郁的生态底色,如今他更是享受着好生态带来的好生活;
在三都,潘永贤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回村当村支书,再到一步一步带领全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十年,他和他的村庄变了模样。如今他正和乡亲们谋划乡村旅游,稳步实现乡村振兴;
在荔波县,罗树宽看着村里的公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好,村里的蜜柚从村里“飞驰”出山,不仅带火了当地蜜柚产业,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幸福大家的甜日子;
……
细数十年发展历程,成果惠及黔南人民。值此十年之际,贵州日报报刊社黔南记者站开设专栏,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线,选取黔南这十年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用普通人的温暖故事,为读者展示黔南非凡十年的发展画卷,激励干部群众以此为起点,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秋日阳光温和,天高云淡,一到周末,郑新顺就去绿博园锻炼身体了。
郑新顺是都匀人,是都匀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更是绿博园的建设者。闲来没事的时候,他喜欢绿博园走走看看。
郑新顺欣赏绿博园美景
绿博园里,三三两两的市民,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拍风景,有的带着孩子合家出游……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郑新顺的脸上笑意满满。“能参与绿博园建设,给大家留下一处风景,我非常开心。”
“你看,绿博园南门的这座桥,为了呼应对面的塔,桥墩设计成了花篮造型;绿博园的灌溉用水用的是洛帮水库的水;南门那片绿地,我们特意留了一大片草地,不仅让景观更通透,也方便大家游玩……”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郑新顺如数家珍。
绿博园里曾经的矿山被因地制宜地建设成了七彩滑道
“绿博园从一个有十多家砖瓦厂、裸露矿坑的地方,变成现在这样一个月月有花、四处皆景的大公园,就是黔南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这些年,黔南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更好了,我们的生活也更舒心了。”郑新顺笑着说。
绿博园只是黔南州好生态的缩影。
美丽黔南,俯仰皆是绿色。这里有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的荔波,有“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三都,还有高达66%的森林覆盖率。
瓮安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于雷摄
黔南是长江、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绿色,成为黔南人融入血液的记忆。十年来,黔南人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这么温柔的绿色,收获了发展的金色。
黔南人爱绿,黔南人更护绿。
虽然已经从贵定甘溪林场退休了,但彭秋荣依然喜欢去林场走走,听听松涛、清除杂草、闻闻树木的味道。“这十年,我看着我们这边森越来越茂密,越来越漂亮,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我心里就高兴。”
贵定甘溪林场
这些年,在彭秋荣一样的黔南人的呵护下,绿色,在黔南一点一点蔓延,浸润黔南大地。
数据显示,截至年7月18日,黔南州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25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营造林43.8万亩;新增林下经济34万亩;完成刺梨抚育提质10.6万亩,植绿护绿早已成为黔南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绿色的森林在黔南人的呵护下,长出了致富的金色。
森林多宝贝,绿色能生金。黔南州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林下经济,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蔬菜、花卉等林下种植;养牛、养羊、养鸡、养鹿等林下养殖;野生药材、竹笋、野生菌、蕨菜等为主的林产品采集;以森林景区、森林人家、林家乐、民宿等为主的森林景观利用,让林下经济全面开花,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荔波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铁皮石斛
数据显示,年,黔南州林下经济规模达.7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实现产值88亿元。
不仅如此,为了这绿色更加纯净,黔南州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力打好“五场战役”,12县(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达99.2%、高出全省1.2个百分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河(湖)长制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全省第一,是9个市(州)唯一优秀等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9.41%,排名全省第一。推行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实现产消平衡,淘汰落后产能.5万吨。
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黔南州12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9%,其中,都匀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30个月排全省中心城市第一位,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高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黔南将继续厚植生态绿色,擦亮生态名片,逐绿前行!
大事记之一:年10月18日,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都匀市开幕。中国绿化博览会是中国国土绿化领域组织层次最高、展示内容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绿色盛会,每五年举办一次。在黔南召开的第四届绿博会开创了“四个第一”,即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在西部地区、第一次在非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一次在高原山地举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实习生 段彦伊
编辑卢泰铭
二审莫宇
三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