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广“合力惠民”模式和经营理念,创新和完善惠民生鲜超市服务体系,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由政府引导,企业实施,按照市场规则因地制宜推广贵阳市惠民生鲜超市“合力惠民”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坚持保本微利经营,优化惠民生鲜超市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提升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更加紧密的产销对接机制,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二)工作目标
到年底,“合力惠民”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贵惠荟”网上惠民生鲜商城建成运营;到年底,全省建成惠民生鲜超市个,实现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区全覆盖;到年底,全省建成惠民生鲜超市个,实现县域城区全覆盖。
二、重点工作
(一)合众之力,创新完善互补共赢建设机制
1.创设“贵惠荟”惠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明确“贵惠荟”为全省惠民生鲜超市唯一公共品牌,按照统一业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公示、统一管理等要求,完善惠民生鲜超市建设标准,系统性打造“贵惠荟”品牌及子品牌体系,在全省惠民生鲜超市体系推广使用,提升品牌市场知名度、美誉度。
2.打造惠民生鲜超市2.0版本。建立联动机制,提升完善贵阳市惠民生鲜超市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鼓励“一码贵州”“多彩宝”等现有国资平台公司聚合现有各类要素资源,畅通“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渠道,打造“贵惠荟”网上惠民生鲜商城。推动在具备条件的小区增设生鲜自提柜,引入智能信包箱、自助售卖机、蔬菜直通车、箱式移动餐饮售卖车等可移动商业零售设施,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等运营模式,把优质农产品便捷高效送到市民手中。
3.积极培育惠民超市主体。支持采取国有独资、混合所有制、社会投资等方式,择优选择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建设。以市场化模式引导各类国有企业利用存量房屋、场地租赁、参股等方式参与惠民生鲜超市建设运营。鼓励贵州蔬菜集团、贵州电商云、贵阳农投集团、贵州合力超市、贵阳星力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参与市(州)惠民生鲜超市建设运营。积极引进华润万家、钱大妈等省外大型连锁超市入黔参股或加盟惠民生鲜超市体系。
4.优化惠民超市布局。以“按需设置、大小适配,均衡布局、全面覆盖”为原则,按照辐射服务半径为市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网点设置要求,实行“增量与存量并举、新建与改建结合”,率先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布局建设惠民生鲜超市,逐步向市、县辖区推进,加快实现县域城区惠民生鲜超市全覆盖。积极引导经营较为成熟的社区超市、农贸市场转型发展为惠民生鲜超市。注重在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流动人口集中街道、新改造棚户区、低保户困难户集中区、偏远社区等区域布局惠民生鲜超市,推动市(州)新(改)建住宅小区、生态移民小区规划预留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网点,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使用。
5.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产地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提质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强化公益性建设,提升保供稳价和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赤水、正安、玉屏、从江、独山、兴义、盘州、威宁等8个出省重要枢纽农产品集散中心和毕节、兴义、都匀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搭建“贵州农产品网上批发市场”,健全“基地+集配中心+超市”农产品直采直供服务体系,架起“从田间地头直达市民餐桌”的绿色农产品流通供应链。
(二)惠及民生,创新完善共享利益联结机制
1.创新提升惠民模式。引导市(州)因地制宜、创新推进“合力惠民”模式和理念复制推广工作,鼓励“遵惠民”“毕惠民”等“一地一策”模式创新,打造各有亮点和特色的多元化惠民生鲜超市体系,探索集市场保供、绿色生鲜、便民惠民为一体的惠民生鲜新模式。
2.丰富惠民商品供给。以满足居民一站式购买需求为目标,以惠民生鲜超市体系网络为基础,按照粮油类足量、生鲜类平价、水产类保质原则,扩大低价专区覆盖面和惠民生鲜品类范围,满足高中低端各类消费需求。大力引进品牌企业,提升现有生鲜超市功能,配齐配优配强便利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等业态,形成“一站式”多元化便民服务体系。
3.深化产销衔接。支持惠民生鲜超市运营主体在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重点帮扶县建设蔬菜、生猪、蛋鸡、水产种养殖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组织模式,推进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做大做强基地“菜园子”,实现一头连接农户生产基地,一头连接市民“菜篮子”,让农民得实惠。
4.坚持“保本微利”经营。通过基地直采、农超对接等模式,打通生鲜品类的产供销环节,形成产业闭环,最大限度缩短生鲜商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仓储和损耗成本,提升本省产品在惠民超市体系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实现惠民生鲜产品价格低于周边农贸市场产品的15%—30%,让市民得实惠。
(三)提升服务,创新完善常态长效监管机制
1.引导规范经营。加强惠民生鲜食品安全网络及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推动各超市主体与“贵州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接,确保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建立完善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大数据监管平台和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对惠民商品进行品种、价格、库存等方面的监控和调控,完善指导价形成机制,确保定价合理;健全市场预警机制,对违规高价出售、缺货脱销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处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提高惠民生鲜超市服务水平。
2.提升运营水平。加强对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管理,强化对合作企业的遴选,将企业公益性职责履行情况、门店数量、营业收入、供应链体系完善程度、员工及管理人员等作为重点指标,提高合作企业准入条件。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动态调整优化合作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和行业培训,积极打造专业化企业运营队伍,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加强政策扶持。对惠民生鲜超市建设企业自建冷链集配中心或合作企业建设的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中央服务业资金、省级服务业专项资金等资金积极予以支持。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探索以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建设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整合财政资金、相关金融政策和国有物业资源,对开展惠民生鲜超市建设企业场地租用、贴息贷款或物业回购回租等方面予以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省商务厅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牵头负责日常调度,推动工作落实。各市(州)商务局比照成立相应机构,推动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部门协作。各市(州)商务局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建设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强化工作指导,全面落实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建设各项任务。
(三)强化监督管理。将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建设纳入省级目标项目统筹,加大项目调度和督促检查力度,定期对各市(州)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督促检查。领导小组适时对工作推进情况予以通报,保质保量完成的项目优先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补助。
来源贵州省商务厅网站
编辑吴一凡
编审王璐瑶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