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5/10 17:38:00
又到了蜂蜜收割的季节,大家都穿着防护工作服,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轻轻地扫去沾满蜂板的蜜蜂,将蜂板放在缸筒里拌摇一会儿,晶莹剔透的甜蜜就这样“流淌”出来了……
往事历历在目,想起洋溢在老百姓脸上幸福的微笑,还有他们丰收时喜悦的心情令我至今难以忘怀。我对绿茵湖有着特别的感情,这里是让我快速成长起来的地方。我所包保的胡广村位于海拔米的“黔南第一山”斗篷山的山腰上,平均海拔米,全村绝大部分面积被原始森林覆盖。由于村地理位置偏远,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增收渠道单一,缺少产业典型带动,贫困发生率达50%以上,属贵州省一类深度贫困村。
成为胡广村的包村领导以来,几乎每隔一天我都会进村入户。我也从不把自己当外人,为了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好多夜晚我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胡广村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野生花卉四季常开,自然蜜源如此丰富,正是养蜂酿蜜的好地方。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仅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一番考量之后,我与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组多方考察调研,决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蜜蜂产业。
一罐成熟的土蜂蜜,一年仅收成两回,产量很低,每一滴蜂蜜都是农民辛苦的收成。来之不易的蜂蜜都需要精细地过滤,消毒,杀菌后,才可以被大家食用。花是不等人的,蜂农只能追着花跑,为了保证能封存好这一份舌尖上的自然之甜。春始冬末,胡广村的蜂农们不断辗转于四季花林中,在山岭沟壑间迁徙。正是因为我们胡广村这儿带有人情味儿的匠心,采蜜过程的来之不易,才换来了现在大家幸福甜蜜的好生活。近两年,村里积极利用中央、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采购四百余箱蜂蜜,带动受益贫困户户人,做到了产业帮扶全覆盖。为了让村里面能够得到专业的养殖技术支持,我向村合作社提议聘请有养蜂技术的村民担任合作社蜜蜂养殖技术员,鼓励大家积极向外界资深技术员学习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养好村合作社蜜蜂,并且要指导自养蜜蜂贫困户,使散户养殖的群众也能出效益。
在这三年的基层工作中,我非常高兴能够见证咱们胡广从省级一类贫困村按照现行脱贫标准脱贫出列。下一步,我将同广大群众继续管理好蜜蜂养殖,不断扩大产业链纵深发展,全面发扬咱们胡广村的匠心“蜜决”。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彦君编辑韦一茜编审杨仪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