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熊绍涵,20来年我在都匀这座城市的六、七个乡镇办事处和部门工作过,也辗转扶贫了好几个地方。从年的甘塘镇胡广村,到年的小围寨办事处各里村,年的平浪镇卡鲁村、匀东镇新坪村,年的墨冲镇凤啭村,再到年的沙包堡办事处文德村。扶贫时间短的有几个月,长的也有一年多时间,不管在哪里,总是应了那句话,扶贫工作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帮助网格内低保户张忠兰收谷子
20年,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许多我曾经扶贫过的地方都换了名称,调整了行政区划。从毕节织金到黔南都匀,因为方言障碍,从大学毕业之初连一个会议记录都无法顺利完成,到现在只要群众不说少数民族语言,我都能够和他们愉快地沟通并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走近他们,靠近他们,我知道,这是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历练了我。
作为从毕节织金乡镇里考取大学走出来工作的农村孩子,多年来我一直在思索着两个字,贫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贫困总是由很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正是因为这样,现在扶贫力量越来越强,扶贫措施“组合拳”越来越有力,而我们,需要去认真做的事情则还有很多。可我总是做得不够,这样的遗憾总是在每一段扶贫工作结束之后深深地困扰着我,让我有一种亏欠感和内疚感,睡觉也不能安稳。
年我去往甘塘镇胡广村扶贫,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年轻力壮,脚长手长,去村里工作全靠步行。去的时候爬坡要走四个半小时,回来的时候下坡好走,只要三个半小时。就这样来来回回地走,有时候走上一个多小时看不见一个人影,让年轻的自己心里直发怵。但正是这样的坚持和组织地锻炼与培养,让我在第二年获得了“都匀市党建扶贫先进个人”。
进村入户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排查
年8月,刚刚做了经皮肾打孔取石手术不到一个月,正处于康复中的我,接到都匀市司法局党组派驻文德村驻村的工作安排。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新的一轮扶贫工作中,作为一名党员,我努力学习各项业务,从一个普通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干起,充当起了文德十组的网格员。这一干,又是一年多,今年的5月,身体扛不住我又做了第二次经皮肾打孔取石手术,短暂休整之后又投身扶贫工作。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省、州、市安排部署,围绕“一宣六帮”和“四个不摘”,我们每天走村窜寨,忙碌在文德村的十一个村民小组,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奔行在脱贫攻坚的历史洪流之中,浩浩荡荡,勇往直前。
每一天,干着虽然平凡、普通却很有意义的驻村扶贫工作,这一年多来,我的中气越来越足,身体越来越好。我才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农村的空气最清新,农村的笑容最真诚,农村的眼神最期盼,农村始终是最滋养我们的土壤,而群众,也始终是最期盼我们的群体。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彦君整理
编辑孙远铭
编审杨仪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