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记者从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多姿多彩,通过“五张名片”认识她。
黔南州州长吴胜华介绍,这五张名片分别是:中国天眼、都匀毛尖、地球绿宝石、红色圣地、亚洲磷都。
第一张名片“中国天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的国之重器---“中国天眼”,是贵州享誉中外的一张世界级名片,就坐落在黔南州平塘县。黔南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天眼的系列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力保障中国天眼安全运行。同时,也高质量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成的“平塘国际天文科普文化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黔南已成为天文科普体验的一个好去处。
第二张名片“都匀毛尖”。“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具有年种茶史、多年贡茶史、多年世界品牌史,曾于年与贵州茅台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素有“北有茅台、南有毛尖”之美誉;曾获毛主席亲自命名、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去年,“都匀毛尖”荣获中国产业区域品牌价值十强;今年,又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茶叶地标品牌,成为贵州唯一入选的茶叶品牌。
第三张名片“地球绿宝石”。黔南州的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拥有地球同纬度仅存并保存完好的生态植被,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是贵州第一个、中国第六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大世界级品牌和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是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第四张名片“红色圣地”。黔南作为贵州红色基因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富矿”。红军长征六过黔南,并在瓮安县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中央红军在瓮安江界河强渡乌江,打下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贵州成立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一一蛮瓦支部就诞生在黔南州罗甸县。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水族)代表邓恩铭是黔南州荔波人。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黔南已建立了47个红色教育基地。
第五张名片“亚洲磷都”。黔南是亚洲最大的磷肥生产基地,已探明的磷矿储量达40亿吨以上,瓮福、金正大、芭田、川恒化工等大型磷化工企业落户黔南州。当前,全州正按照省委、省政府“以渣定产”和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园区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此外,黔南州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建成了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年,全州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为4.5%,排全省前列。特别是我们依托多个文化产业基地,黔南州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在都匀取景拍摄的大型影视剧达50多部。(如:票房近8个亿的《无名之辈》;《星火云雾街》《天盛长歌》《特种兵之深入敌后》等在央视黄金档及各大卫视热播;大型历史连续剧《霍去病》《大秦帝国》也即将登上荧幕。著名导演黄健中执导的大型经典历史剧《鲲鹏与蝴蝶》,最近播出的《伟大的转折》这两部剧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将陆续颁上银屏。)都匀已逐步成为西南地区最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贵州综合广播黄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