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记者从在都匀市召开的黔南州“建设绿色新黔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州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5%,并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的市(州)之一。
全州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5%的背后,黔南州做了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统筹严格监管和提供优质服务,主要采取了4项措施,全力推动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黔南州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韦明刚说。
强化源头管控,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在产业规划布局环节,建立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并将生态环境“三线一单”数据与自然资源部门的“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实现交汇,为全州“四化”产业项目的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在具体项目审批环节,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坚持“三严”措施(即严把政策关、严把选址关、严把治污关),通过提前介入、州县联动全过程服务等措施,确保建设项目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环保“三同时”落实到位。
强化末端整治,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以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打非治违等为抓手,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装备差、环境管理水平低、不落实治污主体责任、不能达标排放等企业项目,通过采取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限期达标整治、限产停产或关停取缔等措施,推动企业升级改造生产工艺、治污设施,实现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数据项看是,今年来,黔南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9家,推动完善环保设施家,关停取缔、改造升级企业共15家。
强化试点示范,带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制定“十四五”生态示范创建计划,指导各县(市)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目前,我州平塘县和荔波县已申报省级“两山”基地,省生态环境厅已完成初审,正在公示,在示范创建方面年将实现零的突破。在节能减排方面,指导全州公共机构开展节约型机关示范创建,从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能节水改造等方面,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目前,全州有家党政机关创建成为节约型机关,创建完成率达85.9%。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筑牢生态环保意识。通过深入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充分调动流域上下游县(市)政府保护水环境的积极性,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造升级、提升污染防治水平等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配合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执纪监督检查等重要内容,有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落实到位。
数据显示,年度,黔南州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9%,全省排名第二;年上半年,全州工业利润总额增长85.5%、产业投资增长44.8%。与此同时,年至年,黔南州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良好的市州,今年1-8月,全州地表水、城市环境空气等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韦明刚表示,未来该局将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兼顾,继续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进行谋划,推动生态保护要求融入“四化”发展全过程。同时,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健全“三线一单”特别是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情况的监督执法机制;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生态环保基金(资金)、试点示范政策等支持黔南生态环保产业、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协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经济发展和生态产品总值“双考核”等改革工作,推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梁晓琳
编辑卢泰铭
二审莫宇
三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