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刷屏的孟晚舟最新演讲,教我学会了松弛感
TUhjnbcbe - 2025/7/12 17:11:0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届年轻人已经不再追求“仪式感”了。打开社交网站,似乎人人都在说:“生活需要松弛感。”这个概念的火爆,源自一位博主的生活分享:一家人出行时,因为证件问题造成不便,却并未因此焦躁,而是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处理问题。这种面对窘境依然松弛的态度,让不少习惯了紧绷的网友破防。很多话题里,松弛感可以成为一切的解药:松弛感生活、松弛感恋爱、松弛感穿搭……仿佛只要加上这3个字,世界就会瞬间变可爱。“松弛感”为什么突然火了聊松弛感之前,我想先问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了?”不需要狼吞虎咽,不是随手点的外卖,不用紧张地刷手机,更没有工作等着你10分钟吃完饭。对现代人而言,松弛地吃完一顿饭,是奢侈的。不只是吃饭,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选择,都好像有一条绳索在绑着你向前。职场上,要时时刻刻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发送“好的,收到”;回到家,名为年龄焦虑的高压线垂在面前,逼迫着人按照轨迹前进。于是,如何放松下来,成了时代赋予年轻人的命题。这两年,治好精神内耗的二舅火了,记录朴实农村生活的张同学火了,开着房车深漂的情侣火了……年轻人们试图从前人的生活、身边的故事里,提取出对世界的观察。席卷互联网的“松弛感”,或许就是因为大家终于意识到,我们给自己的生活套上了太多枷锁。松弛感的关键,在我看来,就是拥有“允许一切发生”的勇气。生活重在体验与创新,人与人的关系重在交流与碰撞,精神世界重在坚定所爱、精益求精。那些曾经历过的低谷或巅峰,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成为珍贵的财富。几天前,孟晚舟回到自己的母校——贵州都匀一中。在这里,她用一场演讲,分享了她人生中的苦与乐。刚刚加入华为财务部门时,孟晚舟是从会计做起的。那时,会计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为了把单据手工装订成册,他们坐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用冲击钻打孔,用麻线装订。奋斗过程无比艰苦,但精神的养分始终存留。

正如她在演讲中说到的那样:

“人生处处是课堂,人人皆可为吾师,人生处处是考场。”

当你拓宽生命的边界,那些曾经走过的路、吃过的苦,都会变成能量,在下一场考试里闪闪发光。拥有开放心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不断破题解题,才是松弛感的意义。年轻人的解题之道然而,向往着松弛感的年轻人们,又常常走入另一个误区——松弛,等于躺平吗?孟晚舟也分享了两个小故事。20多年前,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从事算法研究。他是华为早期高薪聘请的为数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加入华为之后,他不喜与人来往,终日就是摆弄摆弄电脑、打打游戏,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看上去,他似乎碌碌无为,没有什么科研成果。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怪异”天才,在10年后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RAN方案,逐步超越了竞争对手。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咖啡的。在华为全国各地的园区里,有各种各样的咖啡厅。公司高管可能在此接受访谈,外国面孔可能在此分享观点,年轻人可能在此推演公式、激烈辩论。一个在华为研究“类脑智能”的博士生,常常在园区咖啡厅里和高校老师、学生喝咖啡、聊技术,和不同部门的专家探讨学术,联合攻关。1年多时间里,他喝了多杯咖啡,与此同时,也和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有些人的生活,看起来总是充满各种下午茶,动不动就约人喝咖啡,而实际上,那可能亦是松弛有道的思想能量。所谓松弛,既不是毫不费力,也不是故作轻松。它是打开思维天花板后寻找突破的方向,跳出原本舒适圈,去追逐独一无二的“松弛感”。我想起一个好友。热爱新闻的她,在高考时被迫选择了金融专业。4年的学习,并未让她爱上这个专业,也没有让她获得成就感。相反,她泡在校报的编辑部和新媒体中心,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在毕业季的迷茫时刻,她不清楚该怎样选择。这时,一位老师给了她答案。金融行业,一样需要文笔优秀的新闻作者。凭借着扎实的金融功底,和4年来浸润的文笔,她写出的专业新闻,不仅一针见血,还往往可读性极强。有时候,不必拧巴在小圈子里找终点,打开思维之后,我们能抵达的结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多。而我们所要的松弛感,就是在这样聚焦目标的同时,用多元的方式得到答案。面对流变的生活,或许,这就是当下年轻人的破题态度。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在《不安之书》里写:

“如果我别无所长,至少我永远保持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新奇感。”治愈全网的“二舅”也好,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的“天才”少年也好,抑或是身边的朋友,他们都让我们看到更多生活的新奇感。人生本就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也找不到唯一必胜的解题思路。或许,你可以尝试下面这些方法,找到让自己松弛下来的方式。首先,不必拧巴,不要用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做比较。其次,学会求助,也学会合作。有个著名的理论,叫“糨糊”哲学,核心在于价值创造、价值分享、共有共享,保护每一个贡献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个集群。回想我们的工作中,这种糨糊哲学也可以被好好利用。有人适合统筹全局,有人适合深耕专业,有人擅长和客户打交道,也有人更精通于技术。人们想法不同、理念不同,而“糨糊”,可以把一切尖锐的不同都包容起来,真正做到和而不同。松弛感,或许并没有那么玄乎。实际上,我们最紧绷、最用力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被迫突破生活边界的时候。在这种突围的时刻,我们小心翼翼,我们寻求解题之道,于是紧绷着一根弦,想找到合适的破题之法。但是,沉浸在当下这个安心做事的状态,不去考虑未来,等待结果自然发生,又何尝不是一击制胜的“松弛感”法宝?无论企业或个人,这大概都是能够不断解题破题的核心。用开放的心态和对未知的好奇,沉心钻研,松弛以对,或许才是把握长远主动权的关键。仰望浩渺星空,啜饮手中咖啡,诚如孟晚舟在演讲最后说的那样:“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本文转自网易文创旗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刷屏的孟晚舟最新演讲,教我学会了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