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白崇禧兵败退守广西
年9月至11月,我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连续取得了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华南军政长官公署”余汉谋集团和“川湘鄂边绥靖公署”宋希濂集团共同谋划组成的“湘粤联合防线”,迫使余汉谋集团残部逃至粤桂边界的博白地区,白崇禧被迫仓惶逃回老巢广西。
广西是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军阀赖以起家的基地。该省东北与湖南接壤,北与贵州相邻,西与云南接壤,东南与广东相接,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交界。境内山脉连绵,河川交错,地形复杂,有利于白崇禧集团组织防御。
白崇禧退至广西后,将退入广西的湘、鄂、赣各省的保安、自卫等地方团队,统编入正规军,使兵力达到5个兵团、12个军、30个师的番号,共15万余人。同时,为配合正规军坚持游击战,实施他惯用的“空舍清野”政策,白崇禧将整个广西划分为桂东、桂南、桂西、桂北、桂中等5个军政区,建立了10万人的地方武装。后来,从广东溃逃到粤桂边境地区的粤系军阀余汉谋所属第23、第63、第70、第军残部约4万人也归于白崇禧麾下。
白崇禧企图利用他在广西经营了20多年的社会基础,依托有利地形,与滇、黔、川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组织“西南联合防线”,继续与解放军抗衡。
02毛泽东电令第四野战军:咬住白崇禧,将其歼灭在广西
此时,刚打完衡宝战役的四野已牢牢控制着粤汉路、湘桂路及湖南全境,进军广西的条件也基本成熟。
于是,中南战区的又一场新的战役即将展开。
10月28日,四野正在召开前委会议,主要研究对广西之敌的作战指挥情况。
林彪看着大家,半开玩笑地说:
“现在白崇禧已经南退广西,敌方的电讯信号太弱,我们捕捉起来特别困难。我们前线各师也逐步向前推进了,那些小功率电台的信号也难以远达武汉。我们这个指挥部不知彼也不知己,眼看就要失去作用喽。”
萧克若有所思地接过话题说:
“主席曾经说过将来可能要把华中军政委员会设在长沙。那我们干脆就搬到长沙去好了。”
谭政起身走到墙上的地图跟前,扶着眼镜看了看,说:
“搬到长沙,既可以兼顾武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有效指挥作战。我觉得此法可行。”
林彪笑了笑,指着地图说:“就目前形势来说是可以的。但如若白崇禧节节南退,我军肯定要长距离追击,到那时长沙也难以指挥作战了。我认为要搬就应该更远些。”
此时,邓子恢、赵尔陆等人也围了过来。林彪朝地图上的衡阳一指,说:“军事指挥部就设在一个月前白崇禧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至于武汉方面的工作,就由老邓、老赵等人留下负责吧。”各前委成员纷纷表示赞同。
03白崇禧的防守计划
白崇禧这几天可真谓身心憔悴了。他不光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大失败、大逃亡,而且还要在蒋介石、李宗仁之间的勾心斗角上大费心思。
蒋介石要“复进”,继续做他的总统,但还想让李宗仁假惺惺地“劝进”。
而白崇禧知道,这个李宗仁根本不会去“劝”这个“进”的。用李的话来说就是:他老蒋说“退”就退了,退了后把我弄出来背这个骂名,而他却处处在幕后掣肘,现在把局面弄垮了又要让我“劝进”,他想复辟就自行复辟好了,我李宗仁才没这个脸“劝进”呢。
蒋介石和李宗仁就这样僵持了很久。之后,他们俩同时想到白崇禧。白崇禧以出卖李宗仁为条件,向蒋介石要“国防部长”这个官位,想乘机捞点政治资本,不料蒋介石不买他的账。蒋介石、李宗仁都对白崇禧很不满意,可“国难”当头,白崇禧又手握重兵,蒋、李二人都拿他没办法。
白崇禧从蒋、李两处都没得到好处,政治上的失意迫使他回头重新收拾自己军事上的残局。
白崇禧召集来了华中长官公署副长官李品仙和夏威、参谋长徐祖贻、副参谋长赖光大、第1兵团司令官黄杰、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第10兵团司令官徐启明、第11兵团司令官鲁道源、第17兵团司令官刘嘉树等人,共商今后的去留问题。
白崇禧低声叹了口气,无力地说:“自广东失守之后,中南这块版图上就只剩下你我这支队伍了。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想共商国是,以图解决之法。”
黄杰首先站了起来,语气铿锵地说:“我建议向西转移,进入黔、滇,与西南地区兵力会合,以策后图。”
白崇禧知道,这第1兵团虽是自己一手拉起来的,但黄杰却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黄杰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蒋介石的意愿。
白崇禧对黄杰的意见不置可否,他看了看徐祖贻。
徐祖贻在白崇禧的目光注视下站了起来,分析道:
“西退云南固然比较容易,也便于与胡宗南、宋希濂等部联合。但若刘伯承、林彪、贺龙联合进军大西南,恐怕我们再坚固的防线也不堪一击。我建议,向南转移,于广西地区策划持久,不得已时经钦州转运海南岛。”
李品仙反对徐祖贻的意见,他说:
“我赞同黄司令的主张。进入贵州、云南后,不仅可增强西南地区的防卫力量,且可收支援川、康地区作战之效,尤以黔、滇地势险要,有利于在战略上采取持久,在战术上形成局部优势,前途大有可为。若向南转移,不仅造成大大部队陷于海南岛弹丸之地,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使四川、广西兵力过于分散,容易遭到共军包围,一不小心有遭全军覆灭之危险。”
李品仙话音一落,夏威也坐不住了。他起身说道:“相比之下,我认为南退海南岛比较保险。一来海南岛有琼州海峡天险,共军没有海军难以进行渡海作战,国军金门大捷即为明证。二来万一海南有失,也易于退守台湾,将来再作他图。”
此时,各与会将领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多数人同意退守海南岛。
对白崇禧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选择。广西是他发迹之地,他不想就此放弃,但不放弃行吗?他也意识到国民党在大陆已是强弩之末,兵退海岛是迟早的事。因此,若从这两种方案中选择,他宁愿退守海南岛。
于是白崇禧做出如下兵力部署:
刘嘉树兵团第、第军部署于湘桂黔边境的靖县、通道、榕江地区,阻止共军由桂西北进攻,保障其逃往云贵的道路。
黄杰兵团的第14、第71、第97军和徐启明兵团的第46、第56军集结于桂林及其以北地区,其中第46、第14、第93军部署于东安、全县、黄沙河的湘桂铁路段,主要任务是在共军进攻广西时,于正面节节抗击,破坏道路,迟滞其前进。
张淦兵团第7、第48军、第军集结于恭城、阳朔地区;鲁道源兵团第58、第军集结于龙虎关和荔浦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湘桂铁路和桂江南岸进行防御,或者撤向柳州和南宁地区。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他打的这个如意算盘可谓精妙之极:一则可勾结云南、贵州国民党军队残部,组成“西南防线”;二则可确保左江、右江,屏蔽昆明,退缩海南岛;万不得已也可进入越南,立足越南以图再举。
但从整体上看,这个部署还是呈向南退缩之势。
04林彪的战略目标
在云遮雾罩的五桂岭上,人们很难看见前指司令员林彪那白皙而又清瘦的面孔。他几乎足不出户,日夜隐居在四壁挂满了作战地图的斗室里。
林彪正半躺在一张躺椅上,腹部盖着一件黄呢军衣,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不时托腮沉思。参谋人员昼夜不分地紧张工作,将最新侦测到的敌情准确地标在地图上。
其实,林彪早已预测到白崇禧有逃往海南岛的企图了。林彪想:毛主席让四野解放中南地区,海南岛也在其中。与其和白崇禧打海岛战,还不如将他全部歼灭在四野擅长作战的陆地上。
确如毛泽东所说,白崇禧是一个极其狡猾的对手。在前几个回合的较量中,林彪已经领教过白崇禧精明之处了。林彪从来没有轻视过自己的这个“老朋友”。
但这次林彪有足够的信心彻底击垮白崇禧。因为,他已经设计好了天罗地网,专门来对付这个狡猾的狐狸。
海南岛当时是一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岛屿。在粤军残部逃上该岛之后,使缺粮形势进一步加剧。现在白崇禧要率30万部队上岛,余汉谋、薛岳这帮岛上的乌合之众首先就不答应。蒋介石也认为,广西门户洞开,黔、滇两省就保不住了,他偏安西南的美梦也就成为泡影。所以蒋介石也不同意桂系去经营海南岛。
白崇禧见自己的计划处处遭反对,于是又拿出李宗仁说事。可是在周旋了几日之后,李宗仁找借口飞往香港,蒋介石处处给他施加压力,白崇禧又白忙乎了一阵。
等白崇禧把主要精力从政治漩涡中抽出来的时候,却发现战场态势已大变,变到只有收拾残局的份儿了……
11月6日,毛泽东批准了四野上报的作战计划。林彪当即电令:
黄永胜率第13兵团8个师为西路军,迂回至湖南和贵州让边境,首先袭击盘踞在靖县、通道的刘嘉树兵团,而后切入广西占领河池,将敌人逃往贵州之路封死,再进攻百色,把敌人西窜云南之路也封死;
陈赓则率领第4兵团的三个军和第15兵团的一个军共12个师组成南路军,向南迂回进入广东,切入广东信宜、和广西玉林的博白,将白崇禧海上逃跑的道路切断,而后与西路军钳形包围白崇禧集团,把敌人封闭于广西境内;
而作为北路军的第12兵团,先按兵不动,让桂北敌军滞留在原地不动,等到西路军、南路军进入广西合击敌军时,再沿湘桂铁路及其以东地区向敌发起攻击;
接到林彪电令后,四野西路军即日向广西进发,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于10日攻占通道、靖县;14日进占黎平、从江、榕江;15日进入广西境内。
10日,四野南路军开始向廉江、信宜迂回。
随着刘嘉树兵团西退和黄杰兵团南撤,徐启明兵团第46军也于10日撤出全县。
四野北路军第41军主力遂于14日进至东安、新宁、全县一线;第45军同时移驻东安以东地区;第40军则早在6日便移驻零陵、道县地区。
15日,进军西南的二野刘邓大军解放了贵阳,白崇禧集团西逃云南之路彻底被堵死。一个无形的口袋也正在悄悄向白崇禧集团张开。
白崇禧是何等精明之人!虽然还身处政治漩涡之中,但四野西、南两路大军的迂回动作,并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只是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误以为势不可挡的四野西路军为主力,而一直处于迂回状态的四野南路军兵力薄弱。
白崇禧自觉退守云南、贵州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便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把四野南路军吃掉,然后再向海南岛方向退却。
于是,白崇禧命令黄杰、刘嘉树兵团兼程向独山、都匀方向西进,将四野西路军牵制住;命令张淦、鲁道源兵团在岑溪、容县一带秘密集结,吃掉四野南路军,将广东西南滨海地区控制,以便于打开通向海南岛的通道。
白崇禧再精明,此时也已是袋中的王八瓮里的鳖,做任何动作都无法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林彪很快便发现白崇禧调整部队的企图。他决定引诱白崇禧部至桂南集结后再行围歼。
11月16日,林彪向各兵团下达了在两广边界地区歼灭白崇禧主力的作战命令,
命令随着电波悄无声息地传向各路部队。四野西、北、南三路大军动如疾风,迅速展开了对白崇禧集团的围歼之战。
自李宗仁11月20日飞往香港后,白崇禧才如同梦中惊醒一般,抓紧时间经营起自己的军事力量来。可面对他的已是极其不利的颓势。
于是,白崇禧又把目光投在南面集结于廉江、化县地区的解放军第13军上。
抓住这支孤军深入的部队!
白崇禧想,在整体上我不如你林彪,可是在局部上我可以掌握主动。抓住你这个军,即使一时吃不掉,也可以赢得时间,安排好撤退步骤。
白崇禧急忙调整兵力部署,加快“南路攻势”的节奏。他急令张淦兵团向玉林、北流线赶进,令鲁道源兵团主力向榕县附近集结,并实施佯攻以配合张淦兵团的行动。
为便于指挥控制部队,白崇禧将他的指挥部迁到了南宁。
此时,我军的作战室内一片忙碌。在接到敌情报告后,冷静、沉默而又似乎每分钟都在思考问题的萧克走到地图前,仔细地察看了敌我态势后,立即看出白崇禧的作战意图。
萧克急忙来到林彪的斗室里,报告了这一重要情况。
这时,谭政也闻讯赶来。林彪起身后走到地图前,用手轻轻指了指濒临北部海湾的廉江、化县以南地区,对萧克说:“白崇禧想占雷州半岛,以确保撤往海南岛的通路,必然要从这一带经过。他以为陈赓的第13军孤军突出,想重温青树坪的旧梦,我们何不给他来个将计就计。根据白崇禧的进攻态势,应先求歼灭战斗力较弱的鲁道源兵团,然后再集中兵力歼灭战斗力较强的张淦兵团。”
萧克、谭政点头称好。林彪于是电令陈赓,留第13军1个师在廉江阻敌向雷州半岛方向进攻,调第14、第15军和第13军主力北上,围歼鲁道源兵团。
05陈赓与林彪的几次意见分歧
林彪以为自己的部署天衣无缝,可万万没有想到陈赓又一次对他的部署持不同意见。
陈赓的第4兵团原本是刘伯承、邓小平的第二野战军主力,在解放中南时归属林彪指挥。但自从归林彪指挥以来,陈赓先前已有两次对林彪的部署提出异议。
第一次在7月,陈赓组织第4兵团正向广东迂回,林彪却令陈赓率军进入湖南,在醴陵、衡阳、株洲一带与白崇禧决战。
第二次在广东战役期间,林彪为让广东之敌不退回广西,让陈赓暂放广东,转往桂林、柳州,歼白崇禧主力于湘桂边境,而陈赓认为应先解放广州。
这两次严重分歧中,都是由毛泽东亲自出面并以同意陈赓方案而告终。
今天这次是陈、林第三次分歧。
陈赓接到四野前指电报后,认为第4兵团距鲁道源兵团较远,可能追赶不及贻误战机,况且以1个师的兵力留守廉江、化县,假若白崇禧趁机将几个兵团冲压过来,到时偷鸡不成反蚀米不说,还白白将白崇禧放到雷州半岛。
但林彪仍坚持自己的部署不变。为表示自己决心之坚定,林彪分别于23日4时和24日11时两次电令陈赓执行自己的决定,并将同样的决定上报中央军委。
如同前两次分歧一样,这次又是毛泽东出面裁决。
11月24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向林彪提醒陈赓的建议,并让其“按情酌定”。林彪知道,毛泽东让他“按情酌定”,实际上基本肯定了陈赓的意见。
11月25日,林彪电令陈赓:令第4兵团立即布置就近歼灭敌第7军之2个师,仍以13军及14军之1个师在正面顽抗和消耗敌人,第14军主力及第15军全部向敌左侧后攻击,配合正面歼敌。
事实证明,陈赓这一次固执己见,不仅在广西战役中起了关键性作用,而且直接改变了下一步海南岛战役的敌我作战力量对比。
白崇禧当然对此一无所知,他还在做着“南线攻势”的美梦。
11月25日张淦兵团、鲁道源兵团主力向陈赓兵团阵地连续发起猛烈攻击时,遇到了顽强阻击,伤亡十分惨重,未能前进半步。
张淦见陈赓以第13军钳制己方第48、第军,以第14、第15军主力侧击自己第7军时,唯恐被陈赓吃掉,遂率部向博白方向溃逃,企图由钦州、北海向海南逃跑。
陈赓见张淦兵团已抱头鼠窜,便指挥大军乘胜追击。
远在南宁的白崇禧很快便看出了陈赓兵团后方空虚的破绽来。他密令中将喻英奇率1万余众,于28日夜攻占了廉江城。
陈赓兵团第13军主力离开廉江向西追击了一整天后,副军长陈康得知廉江被占,怒从心中生:“他娘的,老子倒要看看谁敢在我的后院放火。”当即率大军回师廉江,于30日夺回廉江,生俘敌首喻英奇。而后又率部调头西进钦州。
白崇禧见廉江被陈赓1个军的兵力夺回,却还有2个军正以每天里的急行军速度追击,方才明白自己先前是判断失误了。
白崇禧见“南线攻势”已成泡影,便立即改“南线攻势”为“南线大撤退”。他立即令张淦兵团、刘嘉树兵团迅速向合浦转移,准备从钦州转运海南岛。
然而,陈赓是何许人也,想从他手中逃出谈何容易!张淦兵团在前面快速逃窜,陈赓兵团如影随形地跟在后面,两个兵团又一次展开了脚力比赛。
就在陈赓兵团死死咬住张淦兵团的时候,白崇禧的鲁道源兵团也相继向信宜东镇逃窜。
11月26日,正忙于逃窜的鲁道源兵团在信宜以北的桥头铺、安峨圩地区与四野南路军第15兵团第43军相遇。第43军军长李作鹏也是善战之辈,一举将鲁道源先头部队第58军第师击溃,并乘该军向容县、北流收缩之际尾随其后,于28日连克容县、北流,歼灭该兵团部及第58军大部,击毙该兵团副司令官胡若愚,司令官鲁道源只身逃走。
陈赓原计划先打张淦后打鲁道源,没料到战役刚开始,鲁道源兵团一击便垮。
鲁道源兵团在容县、北流一带溃散之时,张淦兵团正兵分四路向钦州方向逃窜。
张淦兵团部的“车轮子”当然快过四野的“泥腿子”。11月28日夜,张淦率兵团部跑到了博白县城,见陈赓的追击部队还远在90公里以外,便想乘机松口气,消除一下连日来的疲劳。
11月29日黄昏,李作鹏的第43军后卫第师第团进抵苏立圩。团长张实杰组织部队埋锅造饭,准备宿营。
此时,一群从博白方向逃来的难民从他们营帐前经过。张实杰从一个教师模样的人口中得知张淦还在博白逗留,于是兴奋不已。他早已为自己做后卫多日没有战功而抱怨呢,没料想却撞大运碰到这么大一条鱼。
张实杰立即组织部队奔赴博白。饭熟了,战士们带着边走边吃,没熟的就地一扔。就连背包等物件也全都扔掉了。
张实杰部队的三营七连到达博白城时,正值深更半夜,上弦月西沉,伸手不见五指。张淦兵团守城门的哨兵还在为是鲁道源兵团第58军的。该连副连长芦福山便将计就计,声言有紧要情报报告张司令官。当哨兵将他们带至兵团指挥部时,张淦还在后院蒙头大睡呢。两军交战不久,随后赶到的张实杰部队便从床下拖出瑟瑟发抖的张淦来。
此后,降将张淦电令其在廉江、陆川一线与陈赓兵团交战的三个军立即撤出战斗,连夜向博白转移,并协助陈赓兵团招降了大部兵力。
12月1日,第43军与第14、第15军对张淦兵团残部发起总攻,战至当日15时,除少数漏网西逃外,其余全被歼灭。
鲁道源、张淦两个兵团突然失去联系,白崇禧忧心如焚,他顿感“南线攻势”如同扑火的飞蛾一样自取灭亡了。十几万大军竟如此不堪一击,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他又看了看地图上四野的西路军和北路军的发展态势:
四野西路军连克思恩、金城江、河池、东兰,于12月1日占领万冈,完全切断了白崇禧残部向云南退却的路线;
四野北路军接连攻占兴安城、灵川县、甘棠渡、桂林、阳朔、荔浦等地以及太平天国时期的临时首都蒙山,已经击破了他的桂北防线,解放了首府桂林,现在主力已经广西东部重镇梧州直插而去。
尽管此时白崇禧尚有黄杰、徐启明两个兵团残部10万余众团集宾阳至南宁一线,但桂系的精锐部队已失,一向拥兵自重的白崇禧突然感觉到自己戎马生涯将就此结束,心中竟生出许多莫名的悲哀来。
12月2日,黄杰报告从柳州南下的四野军队已经逼近宾阳。
白崇禧迫不得已,令黄杰死守昆仑关,确保南宁的北大门,同时令徐启明掩护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向钦州南撤,准备由龙门港逃往海南岛。
12月2日上午,白崇禧向李品仙匆匆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便只身乘飞机逃往海南岛。这位叱咤疆场20余年的“小诸葛”从此便在海南岛与台湾岛之间辗转,再未踏入大陆半步。
林彪从黄杰、徐启明兵团的动向上,立即判明白崇禧的企图。他走到地图前对萧克说:“我们决不能让白崇禧越过雷州海峡。”
萧克回答说:“你说得对!如果白崇禧残部撤退到海南岛,将会增加我而后解放海南岛的困难。”
林彪说干就干。他一边踱着步,一边让作战参谋记述他的命令:
令第43军第师立即轻装强行军,自选道路向钦州急进,第43军主力在先头师后跟进;第13军第39师立即轻装强行向钦州急进,目前在公馆圩至北海沿线之敌,可由该军后续部队解决;第14军由陆川地区向合浦、钦州前进。以上部队全力封闭白部从海上逃跑的出海口。
令第40军由岑溪地区取捷径向灵山前进,堵截由南宁南撤之桂军;第45军全力由贵县经横县向钦州前进,追击桂系第46军南下;第38军第师到达宾阳后继续沿公路向南宁前进,以策应钦州地区之作战;第38军以一个师继续向百色前进,主力改向果德前进;第15、第41军在容县、郁林、陆川地区打扫战场,搜捕溃散的国民党军张淦、鲁道源残部。
林彪命令发出当天,各路大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了最后的围歼战……
白崇禧到达海口后,匆忙求见余汉谋,请求余汉谋派舰船去钦州龙门港营救桂军残部。
余汉谋为难地说:“蒋总裁已任命薛岳为海南岛防卫总司令,节制岛内海、陆、空三军,我的部队都丢在了大陆,这里我做不了主哇。”
于是白崇禧红着眼睛去找薛岳。白崇禧几乎用哀求的口气说:
“广西的局面已经不可收拾了,当务之急是速派舰船赴龙门港接运徐启明兵团,请薛司令援手相救。”
这薛岳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与桂系矛盾甚深。但他明白一旦大陆战事一定,海南岛必成为林彪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单凭岛上现有兵力是难以固守偌大一个岛屿的。他希望桂军残部上岛以充实防卫力量,但又怕白崇禧的到来威胁自己总司令的位置。薛岳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答应由白崇禧出钱购油,自己出军舰去接徐启明兵团。
当白崇禧乘军舰返回龙门港亲自指挥总撤退时,他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和黄杰、徐启明兵团还在远离钦州公里开外,而陈赓兵团呢,却还在距钦州多公里的地方追击——他们之间又是一场“泥腿子”与“车轮子”的大比拼。
这时,林彪的三路大军已开始了以南宁至钦州一线为中心的向心合击,拉开了第二次粤桂边境围歼战的序幕。这是四野自南下以来,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战役。
北路第45军兼程南下,一路势如破竹。12月3日攻占贵县,歼敌1个师部;4日攻占横县,击沉2艘军舰;5日进至旧州,歼敌0余人;7日赶至小董圩附近,正遇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宿营,俘敌0余人于睡梦中。
西路第39军进展也极为神速。于12月2日占领宾阳,3日越过昆仑关,4日占领南宁,5日渡邕江南下,6日进抵大塘圩并俘敌0余人,7日进抵那晓圩歼敌0余人。
南路第43军于12月6日进抵大垌圩,与此同时,第14军第40师、第40军第师、第45军第师等部纷纷赴至小董圩、钦州一带,将白崇禧部00余人一举围歼。
06白崇禧命令部队化整为零,自己绝望中投靠薛岳
白崇禧在龙门港空等了几天,此时钦州战火已经平息,四野大军正向龙门港袭来。“小诸葛”电令黄杰等人“暂避决战,轻装分散,化整为零,机动出击,待机反攻”,自己则在绝望中乘舰离去。
在这种情况下,白崇禧用无限依恋的目光注视着渐渐模糊的大陆,热泪夺眶而出,淹湿了胸前五颜六色的勋标。
黄杰在左、右江地区接到白崇禧“化整为零”的电令,十分震惊。他认为数万人聚集于狭小地域,无法分散游击。并且他的兵团成分复杂,又不是桂军嫡系,语言不通,很难生存下去。于是黄杰当即去电请示蒋介石。
蒋介石让当时担任东南军政长官的陈诚电示黄杰:
“并力西进,进入越南,保有根据地,相机行事,无论留越、转台,皆能自如。”
黄杰得此电令,即率部向中越边境逃窜。
黄杰肯定没有料想到,他的兵团残部不动则已,刚一动就被四野紧紧咬住。
12月8日晚,林、谭、萧致电陈赓等:令第13军以1个师向思乐西南前进,截击敌人,但勿入安南(越南)境。第39军2个师与第43军4个团向上思、思乐追击。
中越边境追歼战又是一次拼脚力大比赛。在这一次比赛中,还是四野的追击部队获胜了。
第43军第师于14日追至公母山,一举歼敌第97军军部、2个主力团和1个补充团,俘副军长郭文灿以下0余人。
第13军于9日攻占边防重镇东兴,11日在公安圩歼灭敌第46军等部0余人。
第39军于8日攻占上思,歼敌71军直属队和第88师一部,俘敌余人;9日在那隆击溃第14军和第71军等部,俘黄杰兵团副司令兼第71军军长熊新民;11日进抵明江,迫敌第56军第师余人投诚,同日于旭塘歼敌第97军第33师0余人;12日占领镇南关;14日攻克龙州。
至此,黄杰兵团除少数逃往越南外,大部被歼于中越边境地区。随着黄杰兵团的覆没,广西战役也拉下了帷幕。
在这场战役中,四野第12、第13、第15兵团及二野第4兵团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紧追不舍的战斗行动,彻底歼灭了白崇禧集团,从国民党手中解放了桂系的老巢广西。在历时39天的追击作战中,四野和二野第4兵团共歼敌17.29万人,其中生俘15.69万人,击毙将官4人,俘将官78人。四野及二野第4兵团仅损伤、失踪人。
07总结
纵观此役,四野及二野第4兵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是指挥得力。在这场战役中,四野前指能够在兵力较多(约9个军)且相对分散的条件下,全盘掌握、及时协调控制部队的作战行动,随局势的变化而变更部署,这一点在当时的作战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是能够灵活采用追、截、堵、围、攻的综合手段达成歼敌。在战役刚一发起,就采取合围歼敌的方法,兵分三路袭向白崇禧集团。作战中,又因势而变,堵、截、攻、围并用,创造性地使用了追击战战役思想。
第三,是能够迅速抓住有利时机歼灭敌人。在此役之初,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堵住敌人的退路,并乘其来不及组织抵抗和慌乱之际,勇猛穿插,分割合围,将敌各个歼灭,并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
第四,是部队作风过硬,吃苦性强,在超强度连续作战情况下,仍能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此役中,有的部队连续作战10多个昼夜,甚至连续4天未吃一餐饭,但照样用两只脚板追上乘车的逃兵,照样打得敌人落花流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是,此役也暴露出我军指战员还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战过程中,陈赓、林彪意见发生分歧后,林彪作为战役最高指挥员,未能从作战全局出发重新考虑战役布局问题,致使整整一个兵团滞留一处达4天之久,没有有效地配合其他兵团的作战行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总体而言,广西战役是四野战史上一段华彩乐章。重温此役,我们不但可以进一步了解国民党兵败大陆时的颓势和我军指挥千军万马镇定自若的气魄,也可从中借鉴追击战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更能深刻体会到解放时期我军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敢打必胜的崇高精神。正是对这种精神的保持和延续,我军才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只有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崇高的战斗精神,才能确保我军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完成“打得赢”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