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杨秀华都匀的桥2019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
TUhjnbcbe - 2025/7/30 17:51:00

我常常庆幸自己,生活在都匀这样一座灵性十足的城市。在我看来,都匀城的灵性,多是来源于那一条穿城而过的剑江河。剑江河如同一条玉带,于匀城中逶迤而过。一年四季,剑江河的水婉转秀美、静静流淌,涓涓细流从不间断。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有水就有灵性,有桥就有风景。千年以来,正是缘于得到了这碧玉般的剑江河水的孕育,使得匀城成为了一座山水交融、幽静古朴、天蓝地秀的山水桥城。

每每在阳光明媚之时,我总爱沿着都匀的剑江河一路徜徉。从龙潭口往上,直走到黔南师院和环西大道甲茶路的新二中处,又从龙潭口往下一直走到小围寨。累了,便静静的坐在这些各式各样、风景别致的桥上。我喜欢看匀城的水,看匀城的桥,就恰似是在看一幅天成的婉约画卷。

自古以来,都匀的桥就特别多。早在元明时期,都匀就以桥梁建筑著称,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这样描述都匀的桥:“西门大溪上有新架梁,垒石为九门甚整,横跨洪流。”仅仅是在市区这一小段路,细数下来,剑江两岸的大小桥就有28处之多。这些大大小小的桥,造型各异、多姿多彩,渐渐构成了都匀高原桥城的美誉。这些风格独具的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静守护着往来两岸的匀城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建设,都匀的桥梁越变越多,新建了凌空飞架的彩虹桥、清秀隽雅的月亮桥、大气恢宏的遇仙桥、洁白如玉的玉带桥……光是听这些桥的名字,我想你就能领略都匀桥梁的多姿多彩、美轮美奂。

都匀的桥,最著名的桥莫过于百子桥了。百子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原是由当地唐姓家族所筹建,所以也称唐家桥、七孔青石拱桥。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百子桥虽屡遭日军轰炸而不倒,人们便传说是有百位勇士跃入河中魂化桥基,才护得桥的安全,所以从此后唐家桥便有了“百子桥”这个名字。百子桥长米,宽8米,由青石拱砌而成,桥身古朴雄浑,精美典雅,下面7个桥孔屹立水中。百子桥横跨剑江,沟通南北,造型古朴,是都匀城的众桥之冠。虽经历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坚固如初。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百子桥四周都是泥土路。每一次走过百子桥,总会有些胆战心惊。因为每一个桥洞的钢筋,都有残缺,且石桥上布满了青苔石缝。总觉得自己稍不留意,就会掉到河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子桥早已不堪车流与人流双重的通行负荷。年,人民政府将百子桥修葺一新,桥上建起了民韵独特的阁楼,挂起了随风摇动的红灯笼,开设了古香古色的茶楼。休闲的人们,在茶楼上会友弈棋,欣赏着河面上的船舟点点……百子桥不再通行机动车,而是改建成为了专门的民族民俗游览风景桥,开始更多地去承载匀城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如今,镌刻着许多历史记忆的、雕栏木砌的百子桥,早已成为了都匀市的地标性建筑,是身在异地的都匀人最为自豪和牵绊的地方。

百子桥改建后,为了改善交通,都匀市于年在距离百子桥约米处修建了一座新桥——都匀大桥。因为与剑江河道成了45°的倾斜,都匀人又亲切地称其为“斜桥”。斜桥长米,宽14米,三孔净跨40米,与江流夹角45度,巧妙的符合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都匀大桥为钢筋混凝土桁架三孔拱桥,它与百子桥双桥倒影,百米平行。它不仅替代了百子桥的通行功能,更成为了百子桥的姊妹桥,其独特的造型,为剑江河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景。

如果要说都匀有哪些漂亮的桥,我想彩虹桥应该是其中的代表吧。彩虹桥于年8月开工建设,0年12月顺利合龙。全长.60米,宽30米。主桥采用的是单跨90米3肋拱,拱高有20米,主拱采用组合式桥台,前座采用承台加群桩基础,后座则采用了“U”形桥台。承载拉力的固体结构,其整体造型新颖别致,被桥梁专家巧妙地变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桥上装饰着各式各样的彩灯,每当夜色降临,闪闪烁烁的霓虹与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到处都是繁华似锦的波澜。若是雨后,时常能看到天上一道彩虹,桥是一道彩虹,水映一道彩虹,让人赏心悦目。

都匀有一座著名的文峰塔,在都匀,要说最具文化气韵的桥,便应该是这座依着文峰塔而建的文峰桥。文峰桥原是一座供行人过河的小石桥,后经改造成为了青瓦黄梁的风雨桥。改造后的文峰桥,桥身长约多米。桥面拓宽到5米,以木质为主体加盖青瓦的布依族苗族的风雨桥,桥上建筑,清新独特,具有鲜明的布依族苗族风格。因为桥上所建的阁楼廊亭,既可行人又可躲避风雨,所以现在的文峰桥已经被匀城人民唤作了风雨桥。这座桥与文峰塔、龙潭和剑江河形成了一道独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如果你到了都匀,与这座风雨桥邂逅之后,我愿你能走一走南沙洲,沿着剑江逆流而上,身临其境,亲眼见证历经了岁月风霜、依旧不改当年风貌的文峰塔、龙潭口……

年11月,一部《无名之辈》的电影让都匀狠狠的“火”了一把。西山大桥也一下跃入了大众视野,化身成为“网红桥”。这座建于年的都匀市西山大桥,横跨剑江已经50多年。记得童年时候,每一年春游,我们常手牵着手走过这座西山大桥,走进我们心心念念的西山公园。西山大桥于年进行了拓宽并加固,现在总长有.58米,桥宽30多米,桥高10多米,总建筑面积大约为0多平方米。如今这座承载着我们满满童年记忆的西山大桥,已改扩建为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风雨桥。每到夜晚,这里华灯璀璨,流光溢彩。如今的都匀人,爱在西山大桥的两岸,吃着都匀独特的酸汤烧烤夜宵,感受着都市的繁华,体味着都匀愈加摇曳多姿的生活。

都匀的桥实在是太多太多。我喜欢在旱冰场的吊桥上体会摇摆的民族风情,喜欢在绿博园里的花桥上静静的品茶赏花,喜欢在浪花飞溅的百步跳跌蹬桥中游玩留影……真的,都匀的桥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平桥、黑桥、百步桥、龙背桥、关乡桥、会云桥、蒙家桥、云宫大桥等等。都匀的桥多,桥的式样也多:有木绳钢索结构桥、梁板式桥、钢筋混凝土拱桥、析架拱桥、中承式肋拱桥、双面拱桥、石板石墩木析构桥、古石板拱桥、钢缆吊桥、跳蹬……形式多样、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无论从观赏或是专业角度,这里的每一座桥都足以让人品味一番,所以“桥梁博物馆”,真是人们对都匀桥城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都匀的桥从建筑时间上看,新中国成立前仅有7座桥,其余座均系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而这其中有座为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间修建的。从“桥城”之桥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都匀经济的飞速发展之路。自古以来,桥梁是路的延伸,在给人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更促进了河两岸文化经济的交流。而都匀近年来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其中“桥”的支持,功不可没。俯仰生姿的一座座桥,构成了都匀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也融入了这座城市的灵魂。都匀的这一座座桥,就犹如一座座历史丰碑,展示着都匀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实力,体现出了都匀在桥梁科技、桥梁美学等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展现出了黔南各族人民独有的浓郁的地方风俗传统文化。

桥梁的建设,是都匀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都匀,城乡面貌早已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这40年,都匀的桥梁建设和对沿河两岸生态维护的大力投入,使得剑江河两岸的风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都匀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都匀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特别是近些年,都匀市对现有的文峰桥、百子桥、斜桥、西山桥、彩虹桥、关厢桥、西苑桥、凤啭桥等9座桥梁,及其沿河周边环境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升级改造,注入了布依族、苗族、水族等民族文化元素,深入全景的打造出了一座崭新的“云上桥城”,从而全面提升了“桥城文化”的品位。

桥,对于都匀人而言,不仅是记忆的符号、生活的需要,它更使得都匀,成为了一座历史与现代化并存的城,它搭出了匀城人民奔向美好未来的方向!都匀的桥,早已似都匀城市的脉络,似都匀的城市精神,她让匀城人因“桥”而感到骄傲。都匀这座城,因一条灵秀的河而牵万户,因百座个性的桥而通南北,把南北的人心相通相聚……“桥”,它在都匀人民的心里,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引导都匀人齐心协力建设着更美好的明天。同时,“桥”也成为了一个窗口,向世界展示着日渐美好的都匀。

我为自己是一个都匀人感到幸福,我亦深爱着家乡的这一座座美丽的桥。相信未来,我们的都匀将会建成更多更好的桥。高原桥城,她将步伐不停,砥砺前行。让我们共同期待我们的桥城都匀,在新时代谱写出更绚烂的篇章!

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周年征文”启事(点击查看)

文/杨秀华

文字编辑/李缨

视觉见习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秀华都匀的桥2019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