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毛南语。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在毛南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素有“毛南仙乡族族故里”的称谓,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猴鼓舞”以及“火把节”“迎新节”“挂门歌”、毛南刺绣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
党中央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以来,“毛南仙乡”悠久的文化焕发了蓬勃生机与活力,以文化为着力点,卡蒲乡被列为“中国传统保护村落”和“省级示范小城镇”,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先行先试的乡镇。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党委以“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目标,发挥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把党旗插在扶贫第一线,彰显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和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推动“毛南仙乡”在脱贫攻坚中谱写新章。
南网平塘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在贵州卡蒲毛南乡摆卡村助力春耕生产
“脱贫攻坚”承诺:一切为了人民
“这个移民搬迁点居住村民,都是从摆卡村翁绕、上寨、中寨组搬迁过来的,共有26户口人。现在村民靠加工业、大棚种植为生,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元。”站在在卡蒲乡长河移民安置点,摆卡村村长石成刚说道,“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电力支撑,现在的供电服务精准迅捷,搬迁的移民都很满意!”
为了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点的电力保障,在搬迁方案出台以后,平塘供电局对这26户村民立下了在村民搬迁前一定完成供电设施建设的承诺。
“脱贫攻坚”的承诺,就是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平塘供电局把此项目作为“书记项目”来抓,技术人员开展网格化寻踪管理,结合该村产业发展方向,对线路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合理设计,各部门按照工艺标准密切配合。
南网平塘供电局党员突击队在贵州卡蒲毛南乡长河村进行电网建设
在线路架设建设“硬骨头”的棒槌山顶,所有的工程机械、物资都是靠人力搬运。“电杆是我们一步步拉上来的,导线、横担、瓷瓶也都是我们用肩膀扛上来的”参加施工的平舟供电所党员突击队队员廖骞说。
经过15天高强度的连续作业,在移民搬迁前,一条崭新的电力线路提前竣工投运,包括61基电杆、6.5公里10千伏线路以及千伏安变压器,兑现了当初供电立下的承诺。
“我们住新家后,电力更充足了,供电局的人员还挨家挨户为我们检查室内的开关、插座,服务相当到位,电磁炉、电饭锅、洗衣机同时开启都没问题,比以前在老房子用电称心多了”卡蒲乡摆卡村石佩超入住新居第一天时感叹道。
党员服务队在卡蒲毛南乡开展上门服务,第一时间解决用电问题
这样的移民安置点卡蒲乡有5个,居住户的搬迁移民,平塘供电局积极做好农网升级改造,共架设10千伏线路约米、伏线路约米,新建12台50千伏安和8台千伏安的变压器,在移民新村涉及的所有基础设施建设中,领先其他行业建设,率先实现了“电通”。
“平塘供电局在全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了新作为和担当。”对供电的工作,平塘县县委书记臧侃给予了高度评价。
有了充足的电力,卡蒲乡新引进的扶贫产业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摆卡村为25户贫困户引进了绿壳蛋鸡生态散养项目,平塘供电局主动服务为项目提供电力保障。在年7月23日的分红仪式上,25户贫困户分别领到了0元的分红金。摆卡村网格员莫桃说:“这个扶贫项目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除了政府的扶持,还有供电局的鼎力相助,他们经常到养殖场了解用电情况,帮助检修用电设备,保障了养殖场安全可靠用电。”
“掌上”体系化服务电“靓”新生活
“我没有想到,供电局的服务会有这样的深度和力度,我们村委要向你们‘取经’学习。”5月26日,在“村电联建”脱贫攻坚交流会上,卡蒲乡河中村村支书石治军感慨。
优质服务深度推广的效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得到充分的验证。据统计,抗疫期间,卡蒲乡起客户用电需要,通过“线上”服务,按照“需要”“受理”“处置”“回执”快速响应流程,让毛南人民足不出户尽享供电优质服务。
年5月,在卡蒲毛南乡河中村,平塘供电局党员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用电满意度情况调查
“电力流动大篷车,一个月来两趟,我们寨子有40多户人家,他们来回要3个多小时,真不容易啊,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办完事,你说老百姓高兴不高兴?”家住新山村甲凹组的张开河老人乐呵呵地说。
“如今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