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同为中国人建立的国中国,为何果敢不复当年
TUhjnbcbe - 2025/8/13 9:42:00

提到缅北地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金三角地区猖獗的毒品犯罪活动,和当地与中国错综复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缅北地区成为诈骗犯的大本营,这里也频频登上新闻头条。中国人不骗中国人的说法,正是来自缅北的诈骗。

缅北

果敢和佤邦,分别是缅甸掸邦的第一特区和第二特区,虽然都是华人聚集地,但不同的派系,注定让他们渐行渐远。

它们曾同为缅甸的“国中国”,拥有独立的武装,坚持着华人传统,但如今已经变样,果敢已经逐步被缅甸政府收编,佤邦依旧保留着自己的独立武装,成为缅甸境同内的“小中国”。在与中国的关系上,两个地区也呈现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果敢与佤邦组成的掸邦

天下之土莫非王土,此言诚不虚,果敢与佤邦为主的掸邦地区,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

华人大量进入缅北地区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在古代,国家与国家的疆域并不明显,汉人就已经在向缅北地区扩散,尤其是中国在缅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后,大量汉人不断涌入,将这里变成了华人为主的地区。后来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加剧了这种情况。

南明永历帝

第一件事就是明朝的覆灭,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榔,带着南明的一众追随者经云南逃往缅甸,在此苟延残喘。吴三桂曾带领10万人马,兵临城下,迫使缅王交出永历帝。永历帝在昆明被处以绞刑,最终安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南明的其它人员,自然就留在了缅北。这些南明幸存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的果敢族。

第二件事是清缅战争。年,缅甸入侵中国云南,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清军大胜。这场战争,导致刚刚崛起的缅甸被严重削弱,甚至后来主动要求向大清进贡,暹罗也得以复国。前往前线作战的汉人,索性留在了当地繁衍生息。

第三件事是近代的人口融合。随着马帮的兴起和缅甸矿产的发现,大量汉人不断从陆路和海路进入缅甸,在这里经商开矿,缅甸华侨社会基本形成。

第六件事是解放战争,云南解放前,国军第8军和第26军余部溃逃到缅北地区,在此盘踞了下来。老蒋收编了这支武装,希望将他们变成日后反攻大陆的据点。这支部队控制的地区,就是今日之佤邦。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果敢与佤邦都是华人聚集地区,但由于融入人员的不同,果敢与佤邦并不能真正融入在一起,这也是今日果敢与佤邦处境截然不同的原因所在。

无论这里的形势多么复杂,有几点是肯定的,首先一点,掸邦曾是中国的领土。在英国占领缅甸后,曾与国民政府针对两国边界进行过划分,双方都非常明确地将掸邦大部分地区划给中国,因为这里曾是中国的领土。不过,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英国迫使国民政府就范,将掸邦地区划入缅甸。

虽然掸邦被划入了缅甸,但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不仅解决不了外忧,自身也是派别林立,其中,缅甸共产党曾短暂统一过掸邦地区。

短暂的统一

昂山

以德钦梭为首的“红旗共产党”,更加倾向于苏联模式,他自己也曾秘密前往苏联学习,不过,红旗共产党在缅甸独立后遭到政府军的围剿,最终烟消云散。

在政府军的围剿之下,白旗共产党当然也是自顾不暇,被迫退入了缅北一带。缅共当中的克钦族部队,则跨过边境,退入了中国,被中国妥善安置了下来,因为他们其实就是汉人。

眼看缅甸共产党就要被全部剿灭的时候,缅甸的排华运动却给了他们机会。年6月,缅甸国内兴起排华运动,大量华人遭到屠杀,就连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新华社、中国民航办事处都受到了冲击,中国还一度中断了派驻缅大使。

在这个时刻,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缅甸的华人,都表现出了同仇敌忾的勇气。缅北地区的华人武装,开始团结起来,以缅共人民军人民军为旗号,与政府军展开激战,就连那些已经在中国安定下来的缅共成员,也重新武装并集结完成,前往缅北,参加捍卫中国人的战斗。

缅共武装

许多知青走出国门,出境加入缅共人民军,参与对缅甸政府军的作战。战斗惨烈,许多人留在了缅北,后来,这些人大部分成为了缅北的各种武装首领。

年后,中国与缅甸的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中国也主动调整了外交政策,不再支持缅共。失去造血能力的缅北武装只得通过鸦片贸易来维持开销。

随着外部压力的减轻,缅共内部也开始土崩瓦解,所有的地方武装重新各自为政,缅共风光不再。

鼎盛时期,缅共武装总共控制了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近万人口,武装人数达到3万人。不过,到了年6月,缅共中央已经只剩下几十人寄居在别人的地盘上,最高领导者们开着会,依旧在发号施令。三个月后,缅共消失了,毒品与内部矛盾,最终害了他们。他们留下的唯一遗产,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地下毒品贸易和运输通道。

金三角

果敢与佤邦,曾是缅北地区最大的武装势力,随着缅共的瓦解,自然又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日渐消失的果敢

缅甸军政府上台后,对果敢地区武装进行了围剿,继承父亲地位的杨振才居然相信了政府的话,主动放权,远离权力中心,最终导致果敢被缅甸政府接手。

缅北武装的同仇敌忾,让缅甸政府军收复缅北的野心破灭,他们重新采取怀柔政策,对地方武装实施招安,果敢就败在了这招上。

缅甸军政府控制果敢后,当然是要在当地开展“去中国化”,他们派来了大量缅语教师,授课也以缅语进行,其目的正是为了消除当地的中华文化。

如今,果敢已经逐渐沦为缅甸政府的盘中餐,不仅没有什么话语权,就连对中国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可以说,世上已无果敢。

但曾与果敢情况差不多的佤邦地区,则出现了与果敢完全不同的局面。

佤邦的坚守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有自己武装的佤邦,缅甸政府军当然不敢轻举妄动了。缅甸政府还主动多给他们划了一块土地,帮助他们摆脱对毒品生意的依赖。

佤邦继续坚持着这里赖以生存的中华文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全面学习中国,与中国交好,他们学校使用的教科书,是中国通用的教科书,他们使用的手机信号,也是中国移动的。疫情期间,佤邦还主动向中国捐献价值48万元的口罩。

佤邦俨然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近年来,佤邦在大力发展经济,摆脱毒品生意的同时,始终维持着强大的武装力量。我们经常在抖音上刷到佤邦青年,唱着中国歌,说着中国化,以中华文化而自豪,却穿着一身军装,就是因为他们要维持军事力量的体现。

果敢与佤邦,都是中国人在海外建立开枝散叶的结果,曾同为缅甸高度自治的区域,如今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果敢已经毫无话语权,佤邦却能一枝独秀,时常受到中国的关爱。其中原因,当然是因为果敢放弃武装选择妥协,而佤邦却坚持着自己作为中国人血性而导致的。以后,佤邦回归中国,也是有可能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为中国人建立的国中国,为何果敢不复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