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路网逐步拉通了,园区企业逐渐增多了,乡村建设变得美丽了,群众荷包鼓起来了,民生工程惠及广大群众了,城乡基础设施改善了。这是同步小康创建给都匀市带来的可喜变化。
年12月18日,中共黔南州委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共黔南州委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都匀、龙里、福泉等5个县市为全州领跑型(县)市。
年8月26日,以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省全面小康办副主任杨天禄为组长的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认定组,深入都匀城乡,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听取汇报等形式,对都匀市的小康创建活动进行检查认定。
都匀市委、市*府把小康创建作为统揽工作全局的主抓手,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致力于加快和完善水、电、路、讯等重点城市公用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战略”为主线,以“做大城市、做强乡镇、做美农村”为目标,充分发挥“一圈”核心作用,不断壮大中心城市规模,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城市区域影响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亿元。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财*收入等多项主要指标均实现预定目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5.6%。
(新建的墨冲布依城)
坚持六个注重促创建达标
都匀市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中,注重指标监测。根据“三个不能代替”原则,该市坚持抓数据,重点抓民生改善和群众的直观感受。制定出台《都匀市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涉及的29家部门职责,细化并落实到部门。建立季度会商制度,调度制度,及时掌握全市小康统计监测指标运行情况。
注重产业发展。以绿茵湖产业园区为主载体,大力推进企业“退城进园”,以产城互动为主抓手,推动绿茵湖铁路货场和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集中力量做大产业园区,做强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新型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邦水大道、文明大道、货场路等道路网络建设有效推进,核心区达到“七通一平”;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项目进度加快;东方机床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山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进展顺利;以黔南黔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黔南科技塑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企业已投产。完成18.2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标准厂房入驻率达到94.8%。上半年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4.82亿元,同比增长12.0%。两个省级农业园区和一个州级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入驻园区企业达28家、合作社39个,园区建设投资完成5.7亿元。都匀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进度加快。墨冲-平浪-小围寨环线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百里毛尖长廊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8.65万亩,培育、引导、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12个。全市粮食作物完成37万亩。新建茶园4.02万亩,新增果树种植面积亩。夏粮产量1.49万吨;肉类总产量2.5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吨。农业总产值完成10.70亿元。第三产业上,启动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螺丝壳山顶百里毛尖长廊茶园步道、农家乐、停车场、观光车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南沙洲民族文化园、雨花湖湿地公园已对外开放。绿茵湖、沙包堡、墨冲等物流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建成黔南物流联盟服务中心平台并投入试运行。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完成35.3亿元,同比增长66.3%;商品房销售4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4%;全市旅游总收入49.77亿元,同比增长20.9%。
注重生态底线。完成剑江河及其支流植树造林亩。完成年石漠化综合治理方案、巩固退耕还林方案、植被恢复方案编制工作。启动实施绿色都匀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攻坚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四定”(定时间表、定责任人、定工作量、定路线图)要求,有序开展各项创模工作。安排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资金万元,致力推进新型乡镇、村环境卫生治理。截止6月,都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优良天数天,在全省9个中心城市排名第一。
注重民生为先。年以来,都匀市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确保棚户区改造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完成棚户区改造户。按照“南北拓展,东西扩张”城市发展思路,都匀市大力实施城市通畅工程、安居工程、民生工程及城市中心拓展工程,建成大龙大道、毛尖大道、南沙洲绿地公园、雨花湖湿地公园、都匀市实验中学、实验小学、老火车站广场、人民广场智能停车场等重大项目,努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5亿元,加强对农村“水、电、路、讯、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有规范卫生室个,乡镇、办事处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仅今年1至6月,全市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6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共.9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达3.3%;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同比增长17.0%。人口出生率、自增率全部实现“双降”。着力实施精准扶贫,35个扶贫项目已全部启动。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落实。
注重示范创建。年以来,按照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推进梯次思路,结合实际情况,都匀市年选择基础条件好、有产业支撑、带动能力强的27个村(社区)进行示范创建,树立样板、塑造典型;年选择基础条件一般的68个村(社区)进行创建,显示成效;年对18个村进行创建攻坚,实现我市同步小康创建全覆盖。年以来,市小康办共下拨万元创建资金,各村(社区)充分发挥创建资金的撬动作用,整合各类社会资金5.9亿元开展通村(组)路、文化体育设施、太阳能路灯、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注重宣传培训。在小康创建过程中,都匀市始终把宣传和培训放在首要位置,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形成电视、报刊、网络、户外广告、**内刊全方位立体宣传格局,拍摄《都匀小康进行时》、《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小康茶都·绿色都匀》等专题宣传片在电视台播放,向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向省、州及各大新闻媒体报送小康信息余条,开通“小康都匀”
都匀市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年,都匀生产总值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总收入完成25.06亿元,同比增长2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和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1.4%。年1至6月,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9.76亿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11%。目前,已培育小围寨-墨冲-平浪南面地区疏菜示范园、毛尖镇现代高效茶产业园、绿茵湖产业园区、豪龙水泥公司等支柱企业,建成农耕体验第一乡村包阳村,特色饮食刨汤村朱紫布依寨等示范村寨。
全市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4%,位居全州前列。社会保险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数不断增长。文化设施健全,文化市场繁荣,各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都匀市“”工程有效实施,网格化管理逐步推进,全市安装监控探头6个,建立治安联防队人,保安人;同时,以社区戒*康复“阳光工程”经验以开展“三大群体、五项工程”工作为载体,扩建“阳光企业”、创推“雨露工程”、合办“医院”,有效破解特殊群体管控难题。年全市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为97.36分和97.68分,综合评分为97.52,居全州前列。
年,在全省开展同步小康创建示范推选展示活动中,都匀市荣获十佳示范市、杨柳街镇获二十佳示范乡镇、包阳村获三十佳示范村称号,年都匀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5.6%,居全州前列,充分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
(低日照太阳能发电)
同步小康创建典型经验
都匀市通过“三个统筹”实现创建资金、项目等要素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资金统筹,年以来,市财*共投入小康专项资金万元,撬动各类社会资源6.5亿元开展创建工作,所有资金由小康领导小组按需分配到村(社区)。项目统筹,全市所有涉及农村的项目和资金由市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分配,形成小康创建全市一盘棋局面,解决了以往投入分散、不聚合力和不显亮点的问题。统筹部门,明确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涉及的29家部门职责,建立统计监测指标调度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合力。
都匀市始终坚持建设一个“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在农村小康水、小康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参与作用,首先要建什么群众说了算,其次群众是投工还是投劳自己定,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自己解决,最后质量过不过关由群众来检验。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发挥农业产业在同步小康创建中的支撑作用,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例如:毛尖镇的农民自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30家,企业18家,并形成了争相种植海花草的局面,通过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既激发了干事热情,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都匀市规定农村小康创建必须抓好“十个一项目”(一个带动力强的农民增收项目或产业;一条通村硬化串户路;一个农村安全饮用自来水到户管网系统;一套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保洁处理设施运转正常;一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个村级主街道30盏以上的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一个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一个平方米以上的群众公共健身娱乐场地;一个藏书达到村民人均一册以上的农家书屋和5台电脑以上的电子阅览室;一个村级幼儿班),城市社区小康创建必须抓好“七有四无”项目(背街小巷有路灯,小区卫生有人管,破损路面有人修,医疗服务有站点,基本保险有保障,体育健身有设施,小康创建有宣传;社区无乱搭乱建,车辆无乱停乱放,墙壁无乱贴乱画,垃圾无乱扔乱倒),以项目动力激发创建活力。通过创建这些有效的项目载体,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小康创建的成果。
迎接省级同步小康创建达标认定
年8月26日,以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省全面小康办副主任杨天禄为组长的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认定组,深入都匀绿茵胡产业园区、南沙洲绿地公园、包阳示范村,墨冲示范镇等地,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听取汇报等形式,对都匀市的小康创建活动进行了检查认定。
验收组认为,都匀市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中*委*府高度重视,目标明确,措施有效,保障有力,干部作风扎实,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创建活动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验收组要求都匀市进一步强化巩固同步小康创建的各项指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把点变成线变成面,让同步小康惠及每一个群众,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都匀市委市*府表示,将继续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发展理念,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四化同步”主战略,围绕“一圈两翼”发展格局和构建“大都匀”的要求,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实施“南北拉动、东西扩张、组团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步伐。以“5个”工程为抓手,以交通、水利、信息、生态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项目落地和建设效益。继续完善园区和基地建设,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茶产业为主导,蔬菜、烤烟、中药材、精品水果、畜牧等产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业的“接二连三”夯实基础。继续实施“文旅提升“战略,借力高铁经济效应,大力发展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拓展服务领域,提高三产在经济中的比重。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让全市人民群众共享小康创建成果。
(来源:都匀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