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街上经常举行抛绣球、布依族婚礼、芦笙、铜鼓表演及对歌等民族民俗活动。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石板街已由*府规划建成旅游购物步行一条街。20世纪90年代初,石板街经维修,房屋随着街道蜿蜒上升,整条街古朴典雅,成为别具特色的仿古建筑群。
文峰塔古塔旧景
位于市中心,剑江河畔的文峰公园内。文峰塔原名文笔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都匀总兵修建,系五层木塔。当时认为都匀东、西、北三面皆有山峰,唯独正南面缺少一峰,造成水口散漫,故在此建塔,作为水口关键,并以南应文明之相。木塔年久倾毁,仅存塔基。清道光十九年(年),都匀人士、甘肃按察使陶廷杰于任上致书于家,捐银一千两作建塔资金。都匀知府陈西桥、知县钟海门又集士绅募银两千两,于原塔基上修建石塔,并改名文峰塔。塔坐南朝北,呈六边形,为七级密檐式实心石塔,塔底直径9.5米,塔高33米,下有正方形青石塔台,高3.8米,宽17米,是贵州唯一加载《中国古塔》图册的石塔。塔东北脚并立《重修文峰塔记》、《补重修文峰塔记》碑刻。
文峰园公园夜景
文峰公园位于城南龙潭西岸,剑江三面环绕,以清代石塔文峰塔为主体设计布置而成,是一座开放式休闲公园,为都匀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年,黔南州、都匀市在文峰塔周征地85亩,以塔为主题修建文峰园。文峰园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以文峰塔为主景,分为若干景区,各景区即独立成景,总体又和谐交融。文峰园有西面和北面两个入口,为开放式公园。北面有文峰桥与市区相连,文峰桥于8年8月改建为独具民族特色的风雨桥,该桥全长米,宽4米,整座建筑用杉木建造,不用一钉一铆,桥上均雕刻着独具地方特色的图案和文字。西面入口处有一巨石,重约50吨,运自都匀螺丝壳顶峰,名为“云石”。园中建有古朴雅致的长寿亭、民族特色浓郁的祥和门、仿古罗马风格的立柱露天歌舞广场、卡通式鸽苑。绕塔四周以砖石铺成平坦广场,绿色长廊与清乾隆五十一年(年)修建的百子桥相连,园内碧草如茵,鲜花吐艳,树木造型优雅,绿化率达85%以上。
三江堰水生态保护区三江堰卢桃/摄
年,黔南州列入“全国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其中都匀等5个县市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先行区。为加快曾经污染日趋严重的剑江和上游杨柳街河的治理工作,都匀市决定在沙包堡办事处陆家寨柳档河、斗篷山河、杨柳街河汇合处打造剑江河三江堰水生态保护区及滨河景观度假区,用于净化杨柳街河水质,规划实施筑坝治污,湿地绿化,综合治理剑江河生态环境。
年春节期间,“三江堰”彻底告别昔日“小*河”的囧态,以清澈的湖水、别具一格的生态景观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美丽的生态景区一路芦苇、荷花、垂柳、湿地,景区一路延伸十余公里,是广大市民生态科普展览、学习交流、休闲游憩、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休闲景区。
百子桥古桥风景
百子桥位于都匀市区剑江中段,桥长米,宽8米,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年)冬季落成,历时五年,由邑人唐文升独力修建。时都匀知府孙廷相为桥落成题“功半洛阳”匾额以赠,至民国初年贵州省省长任可澄至匀题“唐家桥”三字刻于桥头。百子之名,典出《诗经》中的《大雅·思齐》,取其子孙兴盛,永继祖业之意,寓意为修桥后会多子多福。百子桥曾经是黔桂两省之间的交通要津,在建桥后的一百多年间,百子桥屡遭兵火与洪水的侵扰。年侵华日*进逼都匀,百子桥曾被炸毁两孔。直到建桥两个世纪之后的年,都匀市对百子桥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并改建为游览风景桥。桥上有两层古典楼厅,桥的两端各立石狮一对,各建有六角琉璃亭一座,亭内绘有龙、凤、八仙等精美图案,古今建筑融为一体。整座桥鲜艳夺目,雄浑古朴而又精美典雅,为高原桥城——都匀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博物馆之冠。
杉木湖中央公园公园一角
杉木湖中央公园位于都匀东部新城,处于都匀经济开发区的核心位置,交通便利,占地80万平方米,总体设计为一轴一环五区九景。总投资约3亿元,包含环西路、环湖路、中央公园三个建设内容。结合市民需求和场地特点,着力打造一个集生态、文化、休憩、娱乐、健身、防灾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公共公园。
归兰水族乡榔木寨水族祭祖胡绍德/摄
榔木寨是典型的水族聚居村寨,也是都匀水族聚居地区的第一寨,被誉为水族的“龙头老大”,每年一度的水族“端节”要从这里开始。
都匀市归兰乡榔木水寨地处都匀市城区东南部,距都匀城区40公里。榔木寨是一个有80多户多个水族同胞聚居的水族村寨,优美的自然风貌、古朴的民族习俗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广大游客。这里一栋栋水族吊脚楼依山而建。迎宾、祭祀、水书、剪纸、刺绣、歌舞、水族婚俗等民俗活动吸引国际摄影博览会众多摄影家眼球,近3年来榔木寨已接待国内外游客批1多人次。
东山公园公园一景
东山公园位于东山之上,占地20公顷。东山紧靠城廓矗立城东,海拔米。《都匀县志稿》称:“东山巍峨矗立,气象端严,剑河前绕,诸山罗列,为府治镇山。”
东山之巅有奎星阁,系都匀市区最高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年)。清嘉庆庾申年(年)改为钟鼓楼,名为“奎星阁”,阁内置铜铸巨钟大鼓。每当清晨日出,自城中望去,山巅流光溢彩,楼阁若隐若现,仿佛琼楼仙阁,瑰丽无比。晨钟荡响,洪亮悠扬,飘越城区上空,声震数十里。明清时期称“东山晓日”,又称“东山晓钟”,为“都匀八景”之冠。
东山上有张翀摩崖等多处景点。在半山亭石壁,有明嘉靖进士、刑部主事张翀谪戍都匀时手书的“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栖此盘谷,饮此泉水”28字草书石刻。年东山辟为公园,园内树木葱茏,环境优美,为都匀名胜。
包阳布依寨包阳花海岛主/摄
包阳村位于小围寨办事处南部,距都匀市区17公里,面积59.85平方公里;全村有户人。
包阳村群众喜好布依经典舞蹈舂碓舞、铜鼓刷把舞、狮子舞、傩舞等,纳鞋垫、刺绣、蜡染、做围腰、做老虎鞋、做五色糯米饭等更是拿手工艺。包阳村的*土碗、黑铁锅、柴火膛,木桩凳、八仙桌、煤油灯,火刨辣、红薯藤、狗庖汤等农家乐办出了土味,办出了布依风情;六月六,赶桥、浪哨、对歌、傩舞、扫寨、敬菩萨等民族风俗活动成为包阳布依民族村寨的旅游品牌。
格多苗寨格多苗寨农家风光卢庆文/摄
格多苗寨位于都匀市东南面,处在三县(市)(都匀、丹寨、三都)交界处,距都匀城有35公里,苗寨坐落在林木葱茏的罩子山下,属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王司社区新场村,格多苗寨村民98%为苗族,至今广大村民仍身穿苗族服饰,使用苗语交流,居住的是依山傍水的杆栏式古建筑。
格多苗寨大气磅礴的银锁门与芦笙场建筑群镶嵌在层层梯田间,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上一排排金灿灿的玉米和串串红艳艳的辣椒美轮美奂。苗族汉子们敲起铜鼓,吹起芦笙、长号,妇女们备好红鸡蛋、苗带、拦门酒,大家相聚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与八方来客欢度 “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吃新节”“戏鱼节”、“苗年”和“迎雷节”等苗族佳节。
都匀美食盐酸扣肉
虾酸牛肉
冲冲糕
还有冷狗肉热蘸水、青椒斑鸠、稻草狗肉、虾酸牛肉、泡椒肥肠、*焖狗肉、盐酸扣肉、庖汤、带皮牛肉、酸汤鱼、红酸汤、六酸(盐酸菜、虾酸、臭酸、香酸、糟辣酸、毛辣酸)、烤臭豆腐、铁板烧、烤糍粑、麻辣土豆丝、炒螺丝、砂锅粉、米豆腐、丝娃娃、一锅香、洋芋粑......
来源:黔南旅游、网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