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都匀市坚持*建引领,以抓*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为抓手,持续深化“四项攻坚”行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为收好脱贫关、起好振兴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夯实基层基础,实施攻坚堡垒筑牢行动
一是建强村级组织。深入推进“基层*建提升年”行动,聚焦“五个基本”,纵深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五星级”*支部建设,深入推进“整乡推进、整市提升”示范创建,示范引领推动农村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年,全市共创建农村领域“五星级”*支部97个,达45%。同时,坚持以“1+7+3”为抓手,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排查整顿,按照“5个1”工作机制,采取“一村一策”、挂图作战等方式系统化进行整顿,年至今,全市共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组织33个。
二是健全安置点基层*建体系。坚持把安置点基层*建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十三五”期间,共完成全市户人搬迁任务,排查梳理10个易地移民安置点*员名,10个安置点中,单独建立*支部6个,联合建立*支部2个,成立*小组4个,实现安置点*组织全覆盖。
三是严肃*内*治生活。坚持把严肃*内*治生活作为强化农村*员*性修养的经常性手段,持续深化基层*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内*治生活“三项行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日等制度,坚持和完善重温入*誓词、*员过*治生日等*治仪式,突出抓好*员*性体检,切实提升*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实效。
狠抓队伍建设,实施攻坚铁*锻造行动
一是建强村级干部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双百提升”计划,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名,实现村*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40名,按照“村寨所需、干部所能”,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力度,为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提供坚实基础。年以来,共选派45名在职干部到村任职,推动名乡镇干部在村工作,占比达69.84%。
二是健全能上能下常态机制。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年以来,累计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晋升职级人。聚焦脱贫攻坚,加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对不胜任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干部坚决调整,年以来,全市调整5名不能胜任的乡科级领导干部。同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与纪委监委、公安、民*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审会,将12名有前科村干部清理出村“两委”队伍,始终确保村级干部纯洁性。
三是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关心村干部发展,在年从村(社区)干部中招录17名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基础上,今年拟从村(社区)干部中再招录5名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并形成常态化机制,打通村干部“出口通道”。制定出台加强保障村级干部待遇报酬的系列文件,确保村级干部平均报酬在元以上。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年以来,共有9名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
抓实驻村帮扶,实施攻坚合力凝聚行动
一是推动资源聚合。组建驻村工作“尖刀队”,从全市各单位精准选派名干部组成支驻村工作队,分别由一名科级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年以来,全市共选派驻村干部人次。建立“”(县级领导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包保1个贫困村,科级干部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单位包保1个贫困村,一般干部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包保帮扶机制,推动余民干部上前线与户建档立卡户“结亲戚”。此外,向上级积极争取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共统筹相关资金万元,实现52个贫困村资金扶持全覆盖,帮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经济效益发挥,做实利益联结,确保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是严格驻村管理。制定《都匀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都匀市脱贫攻坚工作队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肃驻村工作纪律,全面履行“一宣六帮”职责,强化驻村作用发挥。年,驻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达33.5万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条,协调资金.48万元、项目个,解决困难问题个,化解矛盾纠纷起。年以来,共组织“两委一队三个人”分析研判4次,开展作风效能专项督查40轮,通报40期,问责处理余名干部,优化调整驻村干部32名,调整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开展工作的驻村干部4名,作用1名发挥“一般”的驻村干部。
三是关心关爱驻村干部。制定《都匀市关心关爱脱贫攻坚基层一线干部十项措施》《关于落实都匀市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有关待遇的通知》等*策文件,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与驻村干部谈心谈话,今年以来就谈话余人次,各选派单位班子成员严格按照每月1次的要求到村走访调研,帮助驻村干部疏导压力,解决实际困难。根据相关要求,已为所有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统一购买万元额度人身意外伤害险,按元/月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严格落实每年每村不低于1万元的工作经费和驻村干部每人每年1次健康体检等。
强化要素集聚,实施攻坚引擎打造行动
一是创新治理载体,推动治理有序有效。以“三化三制四强”为载体,建立乡镇片区办事处14个、农村社区个、村寨网格个,在实践中总结出“两制三比四共”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构建起以村*组织为核心、社管委为支撑、“三老会”“乡贤会”等村民自治平台为补充的治理架构,制定《村规民约》《社规民约》等自治章程余个,大力推行“星级”评比、*员示范户创建,有效激发村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充分发挥“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帮助化解村民群众矛盾纠纷起,不断延伸农村基层治理的触角,推动“德治、法治、自治”更加融合。如斗篷山村评选出户先进典型、乡贤52人,强化示范引领,营造了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双新村通过“双十星”评比,着力激发村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22名贫苦户主动申请退出贫困。
二是突出项目主导,推动产业发展兴旺。坚持*建引领,以推动“村社合一”实体化企业化运营为突破口,突出项目主导,构建“1+3+N”工作推进体系,实施“三型五类”的分级管理,组织18市直职能部门制定出台“村社合一”发展支持*策,强化上下联动,精准配置资源,探索建立“市直部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村社”项目联动机制,强化资源聚合、注重协同发力,梳理释放项目个,梳理涉农资金万元,项目完工45个,在建55个,规划13个,着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发展“村社合一”,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万元,有10个行*村的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万元以上。在具体实践中,坚持先行先试,鼓励因村制宜、大胆探索,如马尾村创新“四议一报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双入股、双分配”利益联结机制,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抢抓城市外扩、产业外移发展机遇,依托“两高”建设、匀酒厂落地等契机,积极承接土石方开挖、活禽市场管理、道路施工、河道治理等工程项目,带动本村就业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余万元,股民分红余万元。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推动作风提质增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深入实施干部作风建设提质增效行动,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履职情况专项调研,建立健全不胜任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始终以“零容忍、出重拳”的态度,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一律采取“撤一批、换一批”的方式坚决进行处理。年以来,共开展作风提质增效督查5期,通报干部8名、市直单位5个、乡镇3个,并对17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免职处理,对50多名干部进行了“回炉”历练,切实让“敢于抓反面典型、收拾不干事的干部”成为一种常态,让干部听到雷声、见到雷雨。另一方面,坚持“立破并举、正本清源”,聚焦干部作风问题具有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坚持以建章立制为本,涤旧生新,着力破解干部作风建设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探索建立“零容忍”问责办法,划定干部作风9条“零容忍”红线、底线、硬杠杠。
同时,建立完善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和*风廉*等有关情况通报机制、重点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并同“红*蓝”“金银铜”“容错纠错”等办法相协同,下足干部作风制度建设绣花功夫,全面破除干部作风建设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作者:张玉林制作:罗家瑞
编辑:*浩东编审:文勇
往期
精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