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与商住小区一起位于城市中心,就学就业医疗同步同城化。
清早在坝区采摘的一筐筐沾满露珠的新鲜蔬菜,晚上就可以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民餐桌。
教育优先、医疗优先、就业优先、产业优先、社保优先、住房优先,一切都为建档户着想。
村村通水泥路、寨寨有通信号、户户有安全电、人人喝自来水,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五年来,都匀市攻克了贫困堡垒,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标签,截至目前,都匀市实现了5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户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3.65%降至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幅9.6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元,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0%。
五年来,我们坚持高位推动,压紧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
五年来,都匀市上下对标对表省、州工作安排部署,狠抓“责任、*策、工作”三落实,下足“绣花”功夫,打好*策“组合拳”,建好产业“增收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是建立四级联动作战机制。坚持“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建立“市级指挥部、乡镇战区指挥所、村级作战室、村民小组网格”四级联动作战机制,形成“点面结合、全域覆盖、上下联动、严密有序”工作机制,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制定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建立干部包保攻坚机制。全市建立“”包保帮扶机制,推动干部上前线。县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包保1个贫困村,科级干部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单位包保1个贫困村,一般干部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全市余名干部与户建档立卡户“结亲戚”。组建驻村工作“尖刀队”,全市选派名干部组成支驻村工作队,分别由科级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全面履行“一宣六帮”职责。
三是建立督查整改一体推进机制。全市组建市级脱贫攻坚督查组,常态化一体推进督查、指导、整改工作,重点围绕“四场硬仗”“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等专项行动,精准查找问题、精准开出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核查筛查无死角、无遗漏。严格落实“双台账”“双责任”“双销号”“双问责”制度,实现问题整改动态清零目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惠民*策落地落细
一是全面落实“3+1”*策。全市建立*府、教育双线责任制,设立“七长制”、“六对一”、“五联保”制度,落实国家教育资助*策,累计投资.33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学生9.65万人次,实现对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全覆盖,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累计投入资金11.5亿元,完成薄改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新建、改扩建等项目,全市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提升。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单清即时结算”服务,实施大病专项救治,累计完成88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配备名村医,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完成“三个三”目标任务;全市贫困人口参合率%,累计参保资助万元,累计报销22.8万人次,补偿费用1.48亿元,实现了“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户,同步实施“三改”户,老旧房整治户,出具安全住房鉴定书3.01万份,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累计投资1.9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17个,建成或改造水厂6座,铺设输配水管道.15公里,覆盖13.3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87万人),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是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兜底*策。全市统筹用好用活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策措施,加强脱贫攻坚与兜底保障的双向衔接,各项保障*策%落实到位。农村低保标准由年元/人?年提高到年元/人?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55亿元、特困供养金.09万元、临时救助金.44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一次性临时救助金.93万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51万元、重残护理补贴.万元,涉及贫困人口人。
三是全面落实生态补偿*策。都匀市严格落实生态效益补偿*策,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偿等工作,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从年11月起,累计投资.73万元,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由年人增至年人,实现每人每年增收1万元;累计发放国家和地方公益林生态补偿金.24万元,惠及贫困户2.71万户次,户均年增收.2元;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9万元,惠及贫困户2.89万户次,户均年增收.86元。
四是全面落实干部关爱激励*策。全市大幅提高村干部报酬,人均达到每月元以上;为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统一购买万元额度人身意外伤害险,按元/月的标准发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生活补助,落实每年每村不低于1万元的工作经费和驻村干部每人每年1次健康体检。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累计提拔重用人(其中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8人、乡镇和村级干部人、部门干部96人),晋升职级人(其中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3人、乡镇干部85人、部门干部79人);从村“两委”、驻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21名、事业单位人员17名。全市个组织、名个人荣获省、州、市脱贫攻坚“七一”表彰。
五年来,我们坚持“五个强化”,确保攻坚成效稳固提升
一是强化“两业”并重,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全市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依托茶叶、蔬菜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坝区经济、坡地经济、庭院经济,持续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全市累计争取产业扶贫资金1.24亿元、实施项目个(其中“三变”股份合作项目个),产业结构调整近10万亩,覆盖贫困人口户次,户均年增收元。把就业扶贫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人次;围绕农业产业结构,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人次。依托用工招聘、劳务协作等方式推进市外劳务输出,依托移民安置点“扶贫车间”加快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累计组织贫困劳动力市外务工1.16万人、市内务工1.19万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户、搬迁户、边缘户劳动力就业人,人均月增收元以上。
二是强化后续扶持,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全市累计投资8.62亿元,建成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户1.2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3万人)搬迁任务。同步建成医疗服务场所、乡愁馆、图书室、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扶贫车间,实现就业人,搬迁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设置社区居委会、成立*组织,配备社区干部,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为搬迁群众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三是强化靶向施策,持续聚力攻克贫困堡垒。全市累计投资8.46亿元,修建农村通村通组公路.38公里;投资万元,新建28个、改扩建22个、维修15个村级办公用房,新建或改扩建49个村文化活动广场;安装光纤通讯线路公里,架设“广电云”户户用光缆干线公里,“村村通”新增农村用户户,“广电云”户户用新增用户2.95万户。管资金、促效益。累计投入财*专项扶贫资金2.2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个,资金拨付率%,备案率%,带动受益贫困户8.76万户(次)。重监测、防返贫。坚持“未贫即防、返贫即扶”原则,建立健全防贫预警与帮扶机制,积极应对疫情灾情,全市脱贫监测户户人、边缘户户人风险点已全部化解。
四是强化统筹兼顾,“战疫”“战灾”“战贫”一体推进。全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和春耕生产等工作。完成因灾导致危房、透风漏雨整治户,坚决防止已脱贫监测户因灾返贫、边缘户因灾致贫。
五是强化扶贫协作,“三个结合”构建全方位扶贫格局。东西部协作长短结合。*埔区、海珠区累计向都匀市资助财*资金余万元,捐资捐物合计余万元;实施产业合作项目14个,完成投资6.7亿元,带动贫困人口人就地就近就业;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人,组织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人;结对帮扶都匀3个乡镇、30个深度贫困村,49所学校、4所幼儿园,25家医院(其中基层医疗机构22家)。定点帮扶上下结合。省公安厅交管局帮扶都匀3个深度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实施项目9个,带动贫困人口户人;13个州级部门帮扶都匀市18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万元,实施项目个,带动贫困人口户1.1万人。社会帮扶横向结合。家企业到村开展产业帮扶、公益帮扶、就业帮扶等,累计投资2.29亿元;通过扶贫日“慈善一日捐”,累计募集爱心捐款.94万元。
五年来,都匀市完善了基础设施,实现乡村组道路硬化,住房、饮水、用电安全,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壮大了扶贫产业,农业产业深刻变革,田地“有产业”、附近“能就业”、自主“可创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加强了乡村治理,基层组织能力明显提升,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改善了民生福祉,教育事业更加优质公平、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农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密切了干群关系,广大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形成了干群齐心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文隽永制作:罗家瑞
编辑:龙梅编审:叶灿海
往期
精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