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康养之城百岁人家岁苗族ld
TUhjnbcbe - 2021/4/3 15:28:00

年前,她出生于贵州都柳江水系源头一个偏远的水苗聚居山寨的贫苦农家,从没有背过书包进过学堂识过字,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普通人农耕生活,如今已是四代同堂,还能做简单的日常家务,生活维持井然有序,还能用苗语、水语及汉语与社会顺利交流。

年12月27日,都匀市融媒体中心“走进百岁老人之家”采访组,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水族第一寨”,对居住在这里的跨世纪女寿星进行了采访。

她的身份证信息显示:“吴么妹,女,苗族,年10月2日生,贵州都匀市奉合水族乡(现归兰水族乡)奉合村三组(榔木寨)”。

上午11时,我们采访组到达她家时,身着苗族服饰简装的她与家人一起,在水家木楼一楼,媳妇在灶边“点豆腐”煮饭,她在灶前传柴烧火,孙子在杀鸡拔毛;不一会儿,老人带着第四代小孙女,扛着锄头、提着竹篮、住着拐杖,到寨子附近的菜地里,翻土割白菜,将白菜带到水井边洗干净,作为中午大家吃饭的“梭火锅菜”。

由于吴寿星长期生活在水族、苗族及布依族等聚居山区,身体健康,视力好,还可以穿针引线缝补衣服,主要说苗话或水话,极少说汉话,能听懂汉语意思并可以用汉话简单交流,只是听力稍微弱点。

我们请在当地水族青年教师田兴恩当“翻译”,对吴寿星的长寿人生经历进行详细记录。

吴寿星的出生地是都匀市(原属都江、三合及三都县)归兰水族乡(原基场水族乡)阳立村腊水寨,是都匀市与三都水族自治县接壤的“边咔吊”(边缘地带),重峦叠嶂的大山与外界“隔绝”,山谷的小河成为都柳江一支小水系,出门就是爬山,站在半山喊对面两寨人家,一呼百应,走路要半天。

吴寿星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由于偏远落后,人多土地少,家庭贫穷,旧社会“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严重,我们这些山旮旯,没有文化,教育意识淡薄,男子都很少有人进学堂读书,女子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现在我的名字我都不会写,导致我原本叫“吴幺妹”,身份证上却写的是“吴么妹”,也没有更改,管他的,反正都是我。

我的父亲吴文培,98岁左右时去世;我的母亲吴氏(笔者注:古代女性一般没有名字,都是嫁给丈夫后,随丈夫姓,加一个氏或本人的姓,即某某氏),84岁左右时去世。父母生育我们5姊妹(3男2女),我排行老二(女的也是小妹),父母就取我的名字是“吴幺妹”,大姐90岁左右时去世。

我是20岁左右经媒人介绍,正式出嫁到现在的榔木寨,这是一个水族聚居寨子,几乎是韦姓大家族,我与水族丈夫韦学才(韦恩才)一起生活,那时两家都穷苦,韦家仅带一只雄鸡、几斤米酒,就把我迎娶进门,我也只有几件换洗衣服出门,请内亲20多人拢来吃一顿饭就算正式结婚成家过日子了。

采访组对吴寿星20岁左右才结婚提出疑问,因为旧社会女性10多岁是童养媳,15岁至18岁是正常结婚年龄,到了20岁才结婚的女性极少数。

在旁作习俗翻译的田兴恩老师解释:我们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古代有“认亲不进门”,也就是,按照农村风俗定亲结婚了,但是还得回娘家居住几年才回来和丈夫一起生活。估计吴寿星就是这种情况,因她无法准确记忆是哪年结婚的。

她说,在旧社会,我们这地方生活很苦啊,尤其是我在老家基场大山里居住时,走山路赶最近的是王司场和三都大河,有紧急事情必须到都匀城,要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一般是天不见亮就背着山货出门,中午在半路吃随身带的“饭团”,晚上深夜才回家,有时在城里或半路亲戚家住宿,第二天才回家。现在太好了,公路通到家门口,出门就坐车。

吴寿星与韦学才共同生育了7个子女(2男5女),丈夫70岁左右去世。目前,也仅有3个子女健在。她与儿孙们一起,每天都要出门转一转,照看小重孙,喂猪喂马添草料,手工洗衣服,收拾家务,生活自理,全家老幼同锅吃饭,粗茶淡饭,不分彼此,不抽烟少沾酒;她脸色红润有气质,还有5颗座牙,笑起来满脸慈祥;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家里出现过几次变故,她很快调整,为人和善,与世无争,赢得寨邻亲友尊重;视力好,还可以穿针引线,现场展示,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穿好线开始缝补衣服,连6岁的重孙女韦良静都比不过祖太的穿针速度。

她说,我年轻时候的吃穿住都靠自己双手劳动才得,白天亲手下地种棉花、晚上再点起煤油灯,纺线织布缝制衣服,每逢过苗家“六月六”、水族“端节”、汉族春节等民族节日活动,还有亲友婚丧嫁娶等,都会穿着自己做的新衣服参加活动,吹芦笙跳坝坝舞对山歌。现在年纪大,做事笨手笨脚的,唱歌跳舞都不会了,不过,长期居住水苗聚居寨子,还可以说苗话、水话、汉话。

吴寿星笑呵呵等地说,现在新社会样样都比旧社会强,以前我们是吃不饱穿不好,吃了上顿愁下顿,一件衣服要穿几十年,缝了又补、补了又缝,住的是不能遮风挡雨的茅杈房,现在,不光是吃得饱穿得暖有住处,还要吃得好穿得漂亮住房安逸。

随行采访的贵州峪丰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洪森特地赠送吴寿星两盒价值元的“清炖石蛙养生汤”,老人现场品尝后笑道:“我岁了,从没有吃个这个清香的味道,比我做的土鸡土猪肉都好吃多了”,原来,该产品就出自归兰水族乡大山里,年才生产上市的都匀旅游特产。

吴寿星的小儿子韦毓书是榔木寨(三组)村民组长,多年来,积极带领群众办实事,配合上级*府打造以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中国水族第一寨”。

榔木寨仅有80多户水族群众聚居,被誉为“中国水族第一寨”,因为这里是水族的“龙头老大”,每年水族传统节日“端节”(相当于汉族春节)要从这里开始,“端节”成为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节日,从头至尾长达49天。至今延续着水族古老的婚俗、民间刺绣和剪纸艺术,是贵州著名剪纸艺术之乡。

这里的水族同胞保持着最原始的最纯真的热情好客风俗。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被称为“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不仅收藏了水族古老的语言文字资料,而且还保存了珍贵的水族天文地理、气象历法、文学艺术、生活习俗、历史哲学以及原始宗教资料等。由榔木水寨到阳和潘硐村一带再到基场一带,自然资源有大峡谷、古村落、河流、瀑布、鼻子岩、归兰山、花合山等风光。年,榔木寨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年,被国家民委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前,都匀市正在策划打造全域旅游,将此打造为“都匀版张家界”。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生活在这一带的少数民族同胞尽享大自然的恩赐。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比较多。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归兰水族乡岁以上的老人2人。

当地乡村教师田兴恩还赋诗一首赞誉百岁老人:

为人处世讲谦和

隔壁邻里住一坡

伸手莫摘山林笋

开口不能乱骂人

光阴似箭催人老

和和气气过一生

勤劳孝贤家风好

尊老爱幼幸福多

草木丰茂春风暖

青山绿水古营坡

瑶池果熟三千岁

海屋筹添逾百箩

作者:文隽永制作:罗家瑞

编辑:*浩东编审:叶灿海

往期

精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养之城百岁人家岁苗族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