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98天徒步纵穿中国从中越边境到中蒙边
TUhjnbcbe - 2021/4/7 14:27:00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第1-12天:98天超轻量徒步纵穿中国---从中越边境走到中蒙边境(1-12天)

第十三天(4.19)大兴乡到九圩镇步行38公里。从大兴乡出发,一路缓上坡,这一段的国道很适合行走。路肩宽,车也不多,安静地可以听见山上鸟叫和附近村庄里的公鸡打鸣。有些房屋贴国道,卧室粉红窗帘半开着,床铺上花色的被子散乱着,不看见也难。在一个上坡前的“村邮乐购”小卖部还吃到小时候味道的绿豆棒冰。抱着孙子的爷爷,对越反击战的战斗英雄,退休后在国道的转弯处,开了这家小卖部。他说很少看见走路的,也就两年前有个北京来的人在他的店门口扎帐篷。休息之后天气虽热,但精神体力都很好,以为就这样无惊无险地一直沿国道往北了。走到下拗镇在国道边上的小卖部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老板和老板娘是热情的壮族大哥大姐。大哥说他今天下午去南丹县,干脆把我们带上。我说,这是我们要走三天的路,如果坐车了,就不是走路了。他点头,嗯,有原则,好。他顺手拿了个烟盒,翻过来,和我们研究起路线。他说接下去的二级路(国道)好几十公里什么都没有,以前经常带着女儿开摩托去一条上山的老路,车少还有树荫,如果走那条路,天黑前能到九圩镇。能不走国道,这听起来真吸引人!他拿出自己做的百香果酒让我们喝,出发前还给我们灌上一瓶酒。他执意要带我们到上山的路口。“你们找不到的”,他坚持。实在拒绝不了,想着可能就是路对面某处,我们就暂停了记录行程,跟着他上车。一路上,他很激动地谈着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他曾见过一个骑马旅行的,“那可真是我的梦想啊!”我没有太多心思倾听,只是觉得怎么那么久还没有到。约15分钟后,才到了路口。下车时,我居然有点头晕。看着车疾驶而去,我们打开导航,发现从小卖部到这里约有10公里。我们气喘吁吁地走上山路,甚至还走过一个发卡弯。这一路,果然车少人少。经过保平乡,那里是一个新的安置点。全新的楼房,还有些在建。有个小姑娘看起来8,9岁的模样,她看见我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喊到:她们是小偷!她惊恐地从屋外跑进屋里,又从屋里跑出来看我们。山上空旷,她的声音回旋。不过一转弯,小卖部里那些当地口音浓重的大妈们安抚了我们的心。她们拿出自己做的酸姜给我们吃,那酸甜不腻的姜,特别消暑解渴。从保平乡到九圩这一段,一个小卖部也没有。经过的村子其实并不小,但似乎没有人。汪鱼儿说,有点瘆人。离九圩还有8公里左右才见到地里有人劳动。上山路走多了,脚泡又开始膨胀起来。我在最后6公里,穿上了拖鞋。果然在天还没黑时走到九圩。壮族大哥的预测太准了。九圩镇是两条国道交汇,去巴马旅游会经过此地。镇上旅店饭店不少,甚至还有六层楼带电梯的,但似乎没有什么游客。我们是镇口那家小旅店唯一的住客。晚饭时,我们把酒倒上,吃着螺蛳粉味儿的炒饭,给下坳镇的大哥大姐发去了一条感谢的信息。

第十四天(4.20)九圩镇到长老乡32公里从九圩镇出发走了一段国道。或许是新不从此处经过了,所以镇上主要的那条街也没有什么人。出镇时见村医给一个小男孩打针,和奶奶一起夹住小孩往他屁股上扎针,小男孩号啕大哭,哭声打破小镇的安静,传到很远。拐上县道,完全另一个世界。树荫来自高大的枫柳,花香来自缠绕树枝的万字茉莉。我摘下茉莉插在汪鱼儿的口袋里,她说走一路都是香的。没有车,凉风习习,真是徒步天堂。要不是看见有个床垫广告,真以为是进了国家公园。走过树荫路段,村庄展现。村口候车亭早已失去了它的作用,成为做人流割包皮的广告聚集地。约每五公里就会有一个村子,稻田里有人在抛秧。一个大姐说,以前那种抛法容易被风吹跑,现在这种抛,更像是丢。村口消息树下和小卖部前大人孩子不少。和老板娘聊天总是会获得很多信息。这条县道民国时期就有了,抗日战争时还很重要呢,现在通了高速,车就不往这边走了。她84年初中毕业,那时候有自行车的人家都没几个,都是走路到乡里,也没有人出去打工,穷啊,土墙房子,也只有通风好。老板娘的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现在都出门打工,房子一幢幢盖起来,她又补充了几句,现在的房子窗户密闭是好,不过夏天要是没空调,还真热。孩子们都在城里,他们有什么发展我不管,我就喜欢在这里。老板娘躺在躺椅上,很是惬意。的确,大部分村庄只有零星的土瓦房,而且绝大多数都已经空置濒临倒塌。或许是层层叠叠的瓦屋顶有层次和角度,泥土的外墙和周围环境搭配,木门木窗木栅栏呈现自然褐色带有岁月的痕迹,这些老屋在我们眼里具有特别的美感。一路上桑葚和枇杷硕果累累,渴了就摘些吃。天渐渐热起来,小卖部的躺椅加冷饮料,让我们葛优躺又龟速,一开始的15公里,走走聊聊拍拍照,居然花了4个多小时。琵琶成熟的季节得尽快赶路了,把头巾打湿,围着很是凉爽,看见山泉水就再湿一下。在这海拔多米的丘陵之上,大多山峰尖尖就在身边,感觉略攀爬一下就能登顶。而之前在多米之下的国道上,则是仰望山峰,感觉它们很高很远。最后几公里的县道一路下坡,仍是只有丘陵和小路,很难想象几公里之后会有个乡,还有卖床垫的家具店和旅店。过了一个小坡,突然视野变宽,崭新的汕昆高速的牌子跃入眼帘。牌子后面有密集的房屋,长老乡!走过乡上的小学,我们找到了今天的住宿。晚饭的炒猪脸腊肉,让我俩把剩下的百香果酒都喝完了。第十五天(4.21)长老乡到南丹县县城48公里计划好一天走到南丹县城,所以起个大早。我们只想到今天的路程很长,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长老乡是丘陵中的一块平地,而南丹县县城已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麓。今天的行走也成了我们后面的标杆,“南丹县那天都走下来了,这点路不算什么。”我们出乡走在县道上,见晨雾中的汕昆高速,飞跨在群峰与稻田之中,笔直地一往无前。我们忽略的那个事实扎扎实实地体现着:20公里的持续上坡。县道好像已经被遗弃了,路面崎岖,极偶尔有车颠簸经过。它蜿蜒而上,每个拐弯,后面都是未知的风景,也是我俩直起腰异口同声“继续爬坡”的时刻。村庄渐渐在脚下,离那山顶渐近,还有香樟的花香陪伴。半路还下起雨来。应用了匀速前进不间断的策略,速度真心不慢,没到中午,已经站在山尖,俯瞰群山,心生豪情。汕昆高速

一个被废弃的矿场,还是繁体字的牌子,破败的房子,二楼伸出一只巨大的狗头对我们狂吠。沟里流的水是亮*色,一幢玻璃都破碎的房屋前,挂着一件红白条纹的婴儿衣,在风里飘荡着。惊悚片可以直接在这里拍了。下到镇里,还是有矿。大场镇是排名第二的中国锡都,镇上的小卖部水果摊的人们告诉我们,原先这里很热闹,整个大厂镇附近的山都挖通了,很多私人小矿。矿难后,小矿陆续关闭,外来人口骤减。出镇后,继续上坡,遇到一位等车的居士,见我们徒步,便也要跟着走。这一路,GPS常常漂移,看似正确的路,其实是反方向,近路往往是不起眼的沙石路。我们走过弯路也走过近路。口渴极了时,幸运地遇上一位大爷,他给我们喝他挑来的山泉水,告诉我们公路没有通以前他们翻山,往南三个小时不到可走到大厂,往北两个小时可走到南丹。这比我们的速度要快多了。但现在已久没有人走,那路已不清晰了。居士跟着走了约20公里,即使我们放慢速度,她一路高喊南无阿弥陀佛,但终究走不动了。太阳已快落山,摸黑走夜路可不是闹着玩的。她决定搭车,我们继续走。但半小时后,她打来电话说没有搭到车,让我们等等她。于是,我们在路边等到天黑,她在快赶上我们的时候搭上了车,飞驰而过。我们没有时间在风中凌乱,挑灯走夜路,生存的本能使人分泌肾上腺素,一路飞奔到南丹!住进旅店,人就瘫倒了。第十三天(4.19)大兴乡到九圩镇步行38公里。第十四天(4.20)九圩镇到长老乡步行32公里第十五天(4.21)长老乡到南丹县县城步行48公里中断的路程是因为下坳镇小卖部老板开车带我们到那条路口,我们暂停了记录,约10公里第十六天(4.22)南丹县县城休整一天。穿越广西的路,就是从海边,穿越丘陵再渐渐走上云贵高原的过程。上海有条南丹路,现在知道南丹在哪里了。南丹县县城已处于云贵高原的南麓,我们快要走出广西了。读了一篇关于1年南丹矿难的报道,回想昨日在大厂镇的所见所闻,应验了我昨天的第六感:被废弃的矿,死寂的底下是异常活跃的贪心,如今,小镇的生活照常进行,活跃的底下是数目不详的孤*。出大厂镇时,一家钢琴培训店里,一个小女孩正襟危坐在钢琴前。老师喊着1,2,3,4,女孩一顿一顿的琴声,被街上来来往往运矿石的大车声切割得支离破碎。我们走出镇子的时候,一辆洒水车开过,把地上的黑色粉末冲刷干净。仿佛一切如尘埃,时间洗刷痕迹。昨天在大场镇上看见的钢琴店县城的街道挺干净。过马路有药店,称了下体重,两周我就轻了8斤,本来就很瘦的汪鱼儿也轻了3斤。她的个子,眼见着快要没有斤了。赶紧去觅食。

旅店旁边就有当地人聚集的米粉店。这里的粉店有了之前一路上都没见到的折耳根。附近的饮食店以米粉居多,还有来自刘三姐故乡宜州吊烧粉。但没有我们熟悉的南宁老友粉,柳州螺狮粉也少见。徐霞客的游记中提到南丹的米多来自宜州和贵州独山,或许是因为这个所以饮食接近这两地?从他的粤西游里,描写了在年前,南丹在明朝时的开矿盛况,并写道:“南丹米肉诸物价俱两倍于他处”。

我们走过热闹的丹东路拐进当地人推荐的农贸市场,看见不少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中老年人,他们是附近山上的瑶族。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非景区里看见少数民族。路边的大牌子告诉我们,当地正在开发以白裤瑶民俗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农贸市场里各种农副产品丰富,人头济济,看到了当地特产长角辣椒,还有我们之前吃过的腊猪脸。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上有了一直心心念的咸鸭蛋。老板娘说,因为当地人不吃粥,主要吃粉,就不怎么吃咸鸭蛋。这终于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问题,咸鸭蛋为何在广西难得一见。对于刚从山上下来的我们,这样的人气带着些生机和鼓舞。县城还有条广东街,以前私人小矿的老板,广东人不少。阿尔卑斯曾是县城最高级的酒店,最近还有新开的维也纳。当然,生意不如从前。几乎每个和我们聊天的人都会提到“以前”。

下午汪鱼儿在县新建的图书馆里,她发来消息说,图书馆除了她,只有一个大爷在看报。我则躺在床上,开始发起了低烧。第十七天(4.23)南丹县县城到芒场镇,步行23公里。休整日喝掉半瓶美林,睡了大半天。这半个月走了超过公里,我们也是够努力的。相比之下,两年前从北京走到拉萨,一开始半个月最多走公里,而且至少休整两天。早上醒来,我还是昏沉,贵州麻尾镇离南丹县城超过50公里,今天肯定是走不到。但时间有限,不容懈怠,今天肯定要走。想了几个方案,最后我说,今天就到芒场吧,20多公里的路,下午两点出发天黑前走到,而且农贸市场的那个大哥说那里有旅店。睡到中午,再吃碗花甲粉,感觉有些力气了。和汪鱼儿边走边聊我躺在床上时查到大场镇和南丹县的一些新闻报道。没想到,快要离开广西的时候,这里曾发生的事给我们的路线添上了沉重一笔。从县城出来走到虎形路,然后绕了一个奇怪的上坡弯就上了西南大通道。南丹铜江上的西南大通道,远处是黔桂铁路从这条小道上坡之前我想象过这大通道的样子,甚至不切实际地也不知何故地幻想着看到马车。现实是:其实就是国道,而且这一段路面损坏严重,坑多补丁多。大部分车子都会绕开损坏的路面行驶,所以根本无所谓顺行逆行,反正哪里路好就开哪里。幸好有路肩,我们走起来还算安全。道路是车辆的舞台,我们看着它们扭S形舞蹈。背景仍有奇峰,只是我们一路缓缓上坡,它们也渐渐变矮。远看兰海高速穿过群山,惊叹造路之不易。路边的石材加工厂主要是制作墓碑,那些石材从山里来,然后又被人换个样子再竖立到山上去。离石材厂不远,有个大妈在晾晒着黑色的薄片,我们好奇那些会是什么。是瑶族的印花布,做衣服用的,她说。突然间冒出三个小孩子,最小的那个像是刚刚会走路,甚至没有穿裤子。三个小人儿推着个小车,转眼就跑到国道上,惊得车子大声地按喇叭。我们都心跳加速。

到芒场时,天还没黑。坐在旅店门口看着老板的两个女儿在*沙堆上玩沙子,想起我们小时候也曾玩过沙子丢过石子。老板和他的朋友聊起大厂镇,“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可是下不去的”,小伙子这样说。老板说那时别处打工一天只能挣二三十块,下矿一天可以挣二三百,但他下过一天矿,就再也不敢去了。我们对矿井的了解仅限于电影《老井》,而如今,即使走过大厂镇,听当地人讲起它曾经的繁荣,以及地下如蚁穴般的矿坑,仍难以想象如果亲见,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徐霞客在《粤西游》的最后写到离开南丹,他心情似乎并不好。我的心情似乎也很复杂。这世间,任何一处资源和金钱密集之地,也是生存和死亡狭路相逢之地。路边买的鲜笋,饭店老板娘炒了,放了薄荷叶和西红柿,已有贵州特点,很清新。我仍旧低烧,汪鱼儿让我把剩下的半瓶美林喝了。第十八天(4.24)#进入贵州#广西南丹县芒场镇到贵州独山县麻尾镇29公里早上镇上有集,老板说,可以看到山里下来的瑶族老乡。可能是去晚了,集市已经没多少人,摊位也没剩几个了。看见两个背着娃的女人,背上的两个娃睡得东倒西歪。这里妈妈或奶奶背着娃,不妨碍干任何事情,下地干农活,甚至还能骑摩托。我们也很难猜出是妈妈还是外婆奶奶,因为有些看起来最多30几岁的,已经是奶奶了。继续走西南大通道。看着转弯处那些大车为了躲避路上的坑洼而开到对面车道,然后和迎面来车擦肩而过,真是人生如戏全凭车技!走了6,7公里,我们在路边树下歇脚,一个穿着白裤瑶民族服装的大妈快步走来。只见她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块肉,步伐轻盈。我看着她精致绣花的服装出神。她也在树下歇脚,和我们攀谈起来,尽管大多数话我们听不懂,但很惊讶地得知她已经83岁了。她去芒场镇赶集,走去走回,居然赶上了我们。望着她一蹦一跳过马路进村子的背影(看起来最多38岁),我们倍感惭愧,背着适合行走的背包穿着避震的公路徒步鞋,走不过一个提着鸡鸭鱼肉的83岁老太太。赶紧起来赶路吧。路过巴平万亩梯田边,因为季节不对,稻田里的苗刚刚插下,既没有倒影,也没有大片的色彩,看不出这个“东方普罗旺斯”的美,只觉得房子有点儿拥挤。83岁的瑶族老奶奶汪鱼儿在拍巴平梯田走到一条岔路,高德地图让我们拐进小路。太好了,不用看大车扭屁股了。走上小路,在一座桥上俯瞰兰海高速之后,这铺设一新的乡间小道,开始还有零星几辆车驶过,看了一颗百年侧柏然后经过墨村之后,就一路再也无车无人了。这太适合徒步和骑行了。群山环绕,散布着农田,水牛,路面平整,路边的蔷薇花盛开。农田里开始有黑色的石头,我突然意识到,贵州!地无三尺平。我们继续往东北方向前进,寂静中,突然听到笛声,走出那条小道,眼前一片开阔,一列火车轰隆隆驶过,在我们的眼前,穿出拉里五号隧道,穿入鼓里隧道。我们都被这隆隆声鼓舞了,象孩子一样对火车充满了热爱,站在那里看了好几辆。沿着铁路线来回钻了几回桥之后,终于走到铁路边的大里村。村口的超市解救了我们的饥渴。老板居然在大厂镇做过三个月的矿工。他说起当年,带着怀念和感慨。他这个小卖部两个方向不远都是贵州。我们继续往北,却不见贵州界的牌子。问一个拿着镰刀从地里回来的大姐,她说此地已是贵州。真是一次毫无仪式感的过省啊。只能在一张有独山县检查站的牌子前面合个影了。进麻尾镇的路口,小河里有男孩子们在玩水,岸边牛儿在吃草。该镇的大幅宣传牌竖立在河边桥头。想起昨日我查到附近六寨镇的老照片,土墙瓦顶房,很有电影里革命老区的模样。如今老房子基本没有了,但这招牌上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我们惊讶又困惑,前方是麻尾镇吗?走进镇子,谜底揭开,尽管现实中的镇子和招牌上的照片有差距,但也很惊艳了,规模和建筑绝对超过前面走过的县城啊!安置小区和商品房已颇具规模,*府大楼气派,主路上红灯笼整整齐齐的。麻尾大桥亭台楼阁,很有景区的感觉。麻尾镇是贵州南大门,布依族之乡,水果店老板娘就是布依族的。但镇上的人们从服饰和言行和汉族无异。问一个大叔镇上哪里有价廉物美的住宿,结果,他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了仿古步行街里的一家宾馆,还砍了价,并邀请我们去他朋友的饭店吃晚饭,免费!第十六天(4.22)南丹县县城休整一天。第十七天(4.23)南丹县县城到芒场镇,步行23公里第十八天(4.24)#进入贵州#广西南丹县芒场镇到贵州独山县麻尾镇,步行29公里第16-18天轨迹,从广西进入贵州第十九天(4.25)麻尾镇到下司镇,16公里。在南丹县县城,芒场镇,都有人推荐了这个景区。昨晚,那位大哥和他的朋友们又提起来,并且今天就要带着家人一起去。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去玩玩,离麻尾只有30多公里,我们开车去,一个小时就到了哦,大哥的话,颇有让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之感。如果有三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当地人都推荐同一个地方,那肯定会引起我们的重视的。荔波小七孔,一路听旅店饭店的老板提及,都说很赞。我犹豫了蛮久,一来,对景区不感冒,二来,赶路要紧。但上网一看,照片果然吸引人,而且有介绍说全程两个半小时能看完。如果这样的话,花半天时间去,下午回到麻尾开走,也可行。我笑着说,就像那个央视的广告,天天轰炸你,最后,就从了!临近景区,看到大片的玫瑰花园,荷兰风车,景区大门更是崭新的仿古建筑,颇有秦朝遗风。整齐宽敞的广场,崭新的观光车,景区投资不小。门票永远是个痛,我看见汪鱼儿把小包里很久没拿出来的几张粉红色百元大钞换成两张门票。进入景区,精心设计的园艺,树木花草高矮错落有致,花儿的颜色似乎都考虑到了色彩搭配。卧龙谭是人造坝拦出的瀑布,鸳鸯湖是以前的芦苇丛,考虑游客到了这里会感觉乏味而建造的仿真景点,拉雅瀑布从水泥做的树洞里钻出,水流巨大。听到旅行团的一个老人问,为何这里的水是蓝色的?导游说,哦,我们贵州有很多矿,含铜的水就是蓝的。尽管工作人员说必须买票坐船才能看见鸳鸯湖,但我们从湖边一条没有人的步道走进去,就近距离地看了湖。无论如何,这个网红景区非常上相,宝石蓝绿色的水,飞泻而下的瀑布,古藤古树,还有那古朴的小七孔桥,当年的交通要道,如今挤满了老年团友,亮丽的丝巾更增添了色彩。人声,水声,导游的喇叭声,站点大巴的发动机声,昨天的宁静仿佛是梦,亦或现在是梦。

下午4:30左右才回到麻尾。赶紧快步赶路,天黑前能到下司镇。出镇后,路边有辆装着铝合金建材的小卡车,司机大哥伸出头来说载我们去下司,还有12公里呢,他喊道。我告诉他,我们是走路的,天黑前能走到镇上。他笑着表示理解,并挥手祝我们一路平安。今天的国道和之前广西境内的完全不同。没有里程碑,也没有路肩,真是要命。统共来回两个车道,那些大车勇敢的迎面相对或者弯道超车时,走在路边的我都心里一紧。我3.0的视力,走在前面,远远地看见大车,便大喊一声:来车了!然后我们俩就跳到护栏后面。大车开过村庄也不减速,而村民们气定神闲来回穿梭,遇到一个爸爸背着娃牵着大牛小牛笃定地走着,真佩服他们的淡定。仅有的一次歇脚在路边小卖部,两个妈妈带着宝宝在国道边玩,老板娘问我们两个女的出来不害怕吗?我问她,这里安全吗?她说,我们这里很安全啊!我说,是啊,我们也这么想。

走到下司镇的镇牌时刚过7点,天渐黑。穿过镇民私房密集的区域后,就有了小卖部老板娘说的高大路灯。两边零星有些房子,墙上画着拆字。看来,老的镇区即将消失,导航显示到下司镇还有3公里。路过一个很大的织造厂,然后又看见一块下司镇的镇牌后,眼前出现绚烂的霓虹灯。十字路口视野范围内,至少十家宾馆!饭店有了菜单,而不是像之前小镇看冰箱里有什么,端来碗碟的姑娘说这里在打造景区,但还没开放。旅店老板是独山县里的中学老师,墙上的字画是他的作品。他也问我们去没去小七孔,我们点点头。他笑了,说,现在景区门口的玫瑰花开得正艳,那个好看,还不要门票!第二十天(4.26)下司镇到独山县县城,48公里下雨了。在镇上吃到久违的传统油条,老板起初不太愿意说是明矾发的。我说喜欢原来的配方,他才象遇到知音一般说是传统做法。吃起来有小时候的味道,油条松脆,有特殊的香味。话说“健康“油条就变味了,其实也和健康不怎么直接相关。走出下司镇的一段烂路后,突然发现路宽了,大车也不见了。思来想去,可能是车辆从下司上高速了吧。今天一路缓上坡,到海拔0左右,之前所见的丘陵小山连成绵延山脉,空气也不再潮湿,出汗不多了。走约12公里才有小卖部,是在一个饲料店旁。饲料店里卖玉米面也卖大米。一辆马车停在门口,大爷正往上搬玉米,他说是给猪吃的。那马儿不高,棕色皮肤黑色毛发,那刘海儿锤在脑门上,像个羞涩的女孩儿。走到上司镇,主街上的房屋都是*瓦顶,说不出是哪里的风格。街边一个牛肉米粉店里人多。我们要了碗粉。老板娘和我们聊天时,后面本来默不作声的老大爷们会发出哦那么远,走了多久欧,也分不清是谁在说。他们在默默地听,也默默地在参与着聊天。小镇的店,就像自己店,每个人都很自在。天气不热,吃完粉就继续赶路。路边一个美丽的小村落,吸引了我的眼睛。大妈们在池塘里洗衣服,白墙黑瓦的老房子被树林围绕,岁月静好。再次歇脚的小卖部是一个老奶奶在看店。她听说我们走路,看看地上阳光照下来的影子,说,现在3点,这里离县城40里地,要走5小时,你们走到可就天黑了。以前她不但常走去县城,而且还得拿着重东西呢。老奶奶说秧苗已经两寸长,还有18天可以插秧了。看来这里比广西-米海拔的地方要晚种一个月。非常敬佩村里老人们的智慧,他们在常年的耕作中,和天和地的交流中,获得了很多我们书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这样的村子很少见了果然如此,在路过独山县的大学城之后,跑到城门时,天已经黑了。惊叹完这个县城的豪华色彩变幻的大门和路灯,又被虹桥路上的大剧院震撼了,广场舞在剧院前广场都变得不同了。旁边是名为小上海的商品房。一个路人告诉我们这里以前可是小上海,直到抗日战争才萧条下去。现在又在渐渐恢复。独山古称毋敛,距今有0年历史。虽然天黑,但借由路灯仍可看出县城里有仿古和现代建筑相隔,新楼和旧房交错。我们走进当地著名的虾酸牛肉店,被那浓郁的酸臭味搞晕了。这个味道和螺狮粉的酸臭不同,我们都能吃螺狮粉,但这个牛肉,号称什么都可以吃的汪鱼儿表示今天太累了就不试了。我们在县城最高级的温德汉姆酒店。。。旁边的小巷子里住进了70元一间的标间。老板娘说,这里晚上还很冷哟,不需要空调。进屋一看,床上还铺着电热毯!进入县城

大剧院县城最高级的酒店第二十一天(4.27)独山县县城到都匀市墨冲镇39公里今早离开独山县县城时,路过最新打造的民国风情街,大幅的照片是上海老月份牌上的旗袍美女。风情街让人想起上海新天地,客栈,咖啡店的招牌已挂起来,真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继续往北,县城大道旁所有建筑都有”拆”字,不过路边的一个大哥讲,今年可是拆不动了。原来的烈士陵园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下面有个第六空间---五星级公厕,里面大理石地面和墙面。独山战役,国民*阻止了日*北犯,深河桥成了敌人不可跨越的鸿沟。活动中心的老人说,现在的烈士林园搬到深河桥那边,是个红色景区了。

出了北城门后的林荫大道和新草坪,高新产业园,加上昨天南边的大学城,独山县的快速发展显而易见。我们反复比对了徒步路线和骑行路线,发现从独山为民中学拐进去,有小路可走。村口大哥说,里面那条路,可是什么都没有啊!的确,这一路,只看见两辆真正的车,一辆收猪的车,一辆贵阳牌照的面包车,甚至小卖部也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厂隐在山林间,远看,以为是谁家的豪宅。尽管有一个景区正在开发,但过了那处,便入无人之境。山杜鹃开得正艳,我们从溪水潺潺走到汪镇河奔腾。河里有两个人甩开的钓鱼线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象电影《大河之恋》。沿河上坡,回看大河蜿蜒,深呼吸,真是洗肺了!沿河有很多处可以下河的地方,第一次让我感觉后悔把游泳衣寄回去了。路过的村庄,村民们在收油菜籽,养猪户把三百多斤的大猪卖给收猪车。老木屋已经歪斜,新的砖房有的已建成,还有的在建。我们对山坡上的老奶奶说,这里真美!她笑了,这里可是娶不到媳妇啊。

走出这无名小路上了县道,哈!大车呼啸,路面扬尘,快到墨冲镇时还有一个大型水泥厂,墨冲镇也是灰头土脸。我们在街心花园里坐了一会儿,才缓过劲来。第十九天(4.25)麻尾镇到下司镇,步行16公里第二十天(4.26)下司镇到独山县县城,步行48公里第二十一天(4.27)独山县县城到都匀市墨冲镇,步行39公里第二十二天(4.28)墨冲镇到都匀市市区,29公里有人问,两个人走路时聊天吗?通常不怎么聊,因为很少能并排走。但今天就是一前一后,也聊了。因为从墨冲出发地图上没有任何小路可走。那就乖乖走吧。大车扬尘,路肩狭窄。偶尔有黔桂铁路上驶过的铁皮火车,轰隆隆的一阵之后,会显得安静些。一路也没有特别的风景,连爱拍照的汪鱼儿都没有什么兴致拿起相机。我们聊了发生在独山的深水河战役,然后扩展到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又跳转到我们的大学时代。想到什么就聊什么,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走了十多公里。照理国道接近城市会越来越宽,有些地方甚至会有漂亮的迎宾大道。而今天则是越走越窄,渐渐的连露肩也没了,只能走在路旁高起的长条水泥台子。直到过了马尾坡隧道之后,看见楼房,右转,便是进城大路,有人行道了!在这拐角处有生猪屠宰场。那里传出的是真的杀猪的嚎叫啊。往前没几步就是好几家以杀猪场命名的饭店。这听着猪的惨叫吃猪肉不知是何感受。都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布依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有剑江流过,桥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百子桥了。我们走过桥去,对面是个市场,人潮涌动叫卖声此起彼伏。步行的速度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很慢的,但是我们这两天的行走,从安静的山间走到喧闹的城市,昨天今天的不同,真也非常迅猛。

第二十三天(4.29)都匀市到麻江县县城,35公里徐霞客的黔游记中“初三日下午自都匀起身,二十里,文德宿。初四日三十里,麻哈州。又十里,干溪宿。”其实到都匀时,我还没找到第二天合适的目的地,看了这段,我在地图上找到了麻江县。也就是他说的麻哈州。一早离开旅店,就先去了汪鱼儿一定要去的都匀三线博物馆。她对三线工程有特殊的感情,是因为她很多好友的父母都为此奉献过。都匀三线博物馆在城北,附近不少红砖的老厂房也已经成了客栈,酒吧等等娱乐场所。博物馆门口的草地上放了一些老机器。走到门前才看见牌子上写着周一闭馆,就朝着那个玻璃门里望一望。一个大型群雕,*色的灯光从上方射下,给深黑色的雕像抹上一层金光。天气特别凉,穿上两件衣服也不觉得热。都匀国道往北建了一条新的路,人行道宽阔,除了树修剪得有点矮以外,其他都很适合行走。马尾隧道,是我们走过的隧道里对行人最友好的,宽宽的人行道上还有盲道。走到杨柳村,路过别墅区,拐上,大车就多起来了。国道是依山依水而建的,高速就是拉直。国道在兰海高速左右来回穿梭。有的时候我甚至会有种错觉,好像我们走了反方向的,就是因为高速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在右边。国道旁的高速走到往麻江县县城转进去那条民主路的时候,看到高速公路对面有有一些古色古香的木屋,还有一个塔。问附近小卖部门口一个正在打游戏的男青年,他头也不抬地说“状元故里,呵呵。”果然那景区门口写着“夏同龢状元故里”。不要门票,就进去看看。一个中年妇女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这是当地的一个扶贫项目,里面还有两处旧屋,其他是这两年新建仿古建筑,里面也有些从别处拉来的老物件。景区还没有开放,因为还要申请一些许可证或者通过验收。里面还有不少居民,大多是老人。有些家门敞开着,可以看到门厅里供奉祖先的排位和老人的遗像。各种小店的牌子已经挂起来了,状元面馆,状元酒。

我们走到麻江县县城的时候天还没有黑,最近很少有到了目的地天还没完全黑的时候。今天有美食,晚上吃了旅店老板娘推荐的酸汤牛肉。满满的一斤牛肉放在牛角里面,酸汤是颜色是鲜红的番茄汤色。喝起来又酸又香,还有淡淡的薄荷味。牛肉下锅后至刚熟,真是鲜香嫩滑,有弹性。免费赠送的绿豆粥是淡咸味儿,放盐的绿豆粥我们都是第一次喝。人均33元。

第二十四天(4.30)麻江县县城到福泉市龙昌镇44公里。早上很凉快。自从进了贵州,就再没有了广西的湿热。出了县城城区站在山坡上,云雾缭绕。看到有一个狗羊批发的招牌,上面是可爱的宠物犬,特地绕进去看。羊没看见,地上草垫上已经有好几条被杀了的狗。汪鱼儿说,之前看到草烧狗肉这个菜,现在知道是怎么个草烧了。从国道再重回国道,继续往北行走。有一段和沪昆高速几乎平排,感觉就象在高速路上走一样。多年前我自驾去昆明的时候路过这里,看到高速公路旁木屋前面绿色田地,觉得很美。如今木屋少见,瓷砖楼房涌现。路面条件不错,也仅是缓上下坡,提提速,我和汪鱼儿开始小跑。每天的路很长,如果不赶路的话,到达目的地通常已天黑。我们俩一路连跑带走,就跑完了十六七公里。

然而在拐了一个弯以后,道路就变了。这是我们走过最泥泞的路。沪昆铁路建设工地,溅起的泥水,灰色的天,灰色的空气,横冲直撞的大车和毫不在意也横冲直撞的电动自行车。路边大叔说,工程已经开工三年了。接近福泉市,以为大车会少些,路况会好些,可是……水泥厂,磷肥厂,机械加工厂,石材加工厂,化工厂……烟囱喷着各色的烟,各种类型的卡车罐车穿梭着,灰蒙蒙中,看到一位大叔居然背着娃在路边悠闲地溜达。这里是亚洲磷都。修铁路,修公路,城镇改造,脱贫攻坚,正是撸起袖子大干的时候。

直到过了福泉市的马场坪才有了像样的人行道。这个镇我们在高德地图上并没有找到。后来有人告诉我们,原来这里是马场坪火车站,现在改叫福泉站了。进入福泉市,崭新的大桥跨过麻哈江,进入福泉市是洒金大道,过了洒金隧道,走洒金大桥。大桥在麻哈江上,向下望去,居然是深切的峡谷!往东有一座建于明朝的葛镜桥,那时在绝壁两岸造出这样的桥梁,真是奇迹。我们没有绕去看看,只是快步穿过城市。崭新的高楼林立,每个高楼都像一个大的铁笼子,每家每户都安上了防盗窗/护栏。沿着省道往龙昌镇走的时候路过一个大型的化工厂,一直走到龙昌镇都空气非常的糟糕。龙昌镇很小,镇上旧房有“拆”字,还有“已丈量”。旅店的老板说现在正在旧城改造,这些地方很快就夷为平地,5年以后可就完全变样了。第二十二天(4.28)墨冲镇到都匀市市区,步行29公里第二十三天(4.29)都匀市到麻江县县城,步行35公里第二十四天(4.30)麻江县县城到福泉市龙昌镇步行44公里第二十五天(5.1)龙昌镇到瓮安县县城38公里“你们这是和整个世界对抗吗?”在省道平定乡和瓮安县的岔口,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大哥放下手中的修车工具,走到我面前说,乡里有公交车马上就来,4块钱就可以到县城。我笑着说我们走路。他看着我,伸出四个手指,重重地挥了挥说:4块!我笑了。他看了看走在前面的汪鱼儿,摇了摇头。天无三日晴之地,今天阳光明媚。一路上玫瑰花儿开的正艳,花瓣随风飘散,落在青砖绿苔的阶梯上。高大的泡桐树盛开着粉花,像小小的倒挂金钟,又从树枝上肆意地落下占据一片坡。沿着省道,走到高处时,泡桐花是一片绿色中最显眼的颜色。劳动节,是个好日子,一路上看到至少5个婚车队。在有着崭新商品房的牛场镇,路边还搭起了舞台,背景是新人照片,一个穿着银色超短裙的女孩在唱着蔡琴的你的眼神: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我满心欢喜。男女老少非常安静的听着。歌毕,无人鼓掌。女孩用当地的语言和听众互动,老人们和孩子们看起来都一脸懵懂。两个穿少数民族衣服的老奶奶走过来,问她们是什么族,她们笑着,但彼此听不懂。旁边一位当地人试着用当地话来问,也还是不行。一路过来,语言沟通有时很困难,我们听不太懂当地的话,而当地人说,生活在这里少数民族的话,他们也听不懂。出了牛场镇,一路上坡,最高到米以上。走过一个矿场,烟囱冒烟,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福泉和瓮安都是产磷的重要县市。在路边看见一块界碑,这边是福泉3,反面是瓮安3。两地在民国时期就为边界问题争执。重镇牛场的归属还是各执一词。进入瓮安县,景区牌子给出很多信息。乌江流经瓮安。遵义会议之前的猴场会议就在此地。景区牌子没有告诉我们的,汪鱼儿告诉我,是8年的瓮安事件。走进县城,它比独山县高楼更多。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价格合适的旅店,五楼有小伙子在玩键盘,高声唱着,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红*长征曾四次经过瓮安县,那么后来,我们走到瓮安,是对世界的探索。第二十六天(5.2)瓮安县县城到构皮滩镇。39公里。这一天的记录,我只写了一句话:报平安,被热情的当地人民灌多了,酒好人好山好水好,倒下了。从瓮安县城往北出城,路好,景美,空气新鲜,汪鱼儿很简洁地总结了这一路。有大型德国工艺的饲料厂,厂区附近规划整齐,人行道的地面像是按照步道设计的。园艺也精心设计,还让我们认识了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花儿。或许是因为离猴场会议旧址不远,这一路的老房子保存得很好,或是按照老房子的样子造的,掩映在青山绿树间。猴场镇在偏东一点的地方,我们没有去,而是拐进一条围着个游乐场的路继续往北。尽管是假期,但游乐场里没有人。附近的商店大多也是关门的。问了摆摊的大姐,她说,怎么没有人!有的,不过是今天早上下雨了。我和汪鱼儿相视一笑。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那些打造出来的景区还有新建的镇,店铺的确很多,但不见有什么客人。如果问老板,他们会挺起胸脯说,生意还好。猜猜这是什么?

过了游乐场继续上坡。这里的扶贫项目是种植烟草和太子参。按导航走进一条小路,有中药材基地的大门,还以为走错了。那漫山遍野的太子参,农民们用小锄头精心地翻土。小蹦蹦车上拉着钢筋条,上坡哼哧哼哧,真担心它往下滑。这一天的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那些老木屋,尽管有些已歪斜,但融于自然。村子富了,木屋就没有了。我问汪鱼儿,新屋可以用新材料,为何不按照老屋的样子造,那多美呀。这是我的偏见,反正我不喜欢方盒子瓷砖二层楼。今天的翻山路,也是几乎没有人没有车,遇到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年轻妈妈,还有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语言虽不通,但笑容温暖。很多房屋没有人住,屋前就是我们歇脚的好地方。走出这片大山,见深切绝壁,构皮滩镇便坐落在对面的绝壁之上。看着很近,山路十八弯看山跑死马很久才走到,而且快进镇的一段路,那真是烂呀。建设要修路,建设也碾压路。旅店有洗衣机,汪鱼儿在洗衣服的时候遇到了老板娘,然后就加入了他们的朋友聚餐。烤肉,火锅和贵州当地的酒,火热的食物,热烈的气氛,和那醉人的酒哟!

第二十七天(5.3)构皮滩镇到敖溪镇,39公里贵州可以卖空气了。昨晚晚餐时一位大哥这样说。的确,走在山间,我们常常深呼吸,那微凉的空气,带着槐花,泡桐花,金银木的香气,一丝丝渗入肺里,好像能置换出在城市中沉积已久的浊气。红*长征经过此地,如今有长征路,指挥村。往贵州最大的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走去,一路少有人鲜有车。平路或缓下坡时,我们小跑。上坡时,换成大步走。速度和爬升让人心跳加速精神振奋,清新的空气像是给身体注入新的动力。今天见到乌江了!她是发源于贵州的,今天虽不是在其源头,但也是在她的发源之省再相见,很激动。走过三号隧道,见一碑:构皮滩乌江大桥。走上大桥,往左看,是构皮滩水电站大坝,往右看,那翠绿色的水像丝绸般在两岸高山之底向东滑去。如果在此乘舟,江水将带我们去到那座江城。徐霞客到了麻哈州后就往西去贵阳,不是我们这般直直向北。想必那时造桥挖隧道还不如今日,恐怕他是难以跨过如此高山也难渡过如此江水。见过乌江之后,高德地图把我们带到一条不能通行的路。那是水电站封闭管理区域。汪鱼儿看了下地图,如果绕路,今天不知道要走到何处才有住宿。我们好说歹说才得以进入。一路快走,发现诺大的工程,竟无一人。查到的信息是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两座三峡电站,我们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似乎还未完工。出了另一侧大门,便是飞龙湖景区。五一假期,景区也没什么人。水并不翠绿,而是墨绿。表面更平静,偶尔有快艇划开表面,泛起两条白花。景区公路上也很少有车,路面还很新。走上省道,突然间各种车辆呼啸,汪鱼儿说还真有点不适应。沿着省道一路往北,路肩宽,行走舒适。走到古驿茶园,大片的茶树果树,周围房屋统一风格。到敖溪镇,那镇门并非砖块堆砌,而是用白线画出砖的模样。门洞后是高大的商品房。镇上房屋一楼都是商铺,大多是卷帘门紧闭。在全民皆商的时代,小镇更有体现。但此地明显没有这么多消费者。而这土司古镇,除了一座桥和各种景点的指示牌,竟无什么像样的景点。遗址还是路边的一处废墟。问路人,大家都一脸茫然。几乎上了些年纪的人都说听不懂我们说什么。年轻的孩子对这里的历史也一无所知。倒是一个中年男人说现在还在开发,牌子先立起来了。对面唯一还有客人的饭店安抚了我们。吃到了蚕豆和鲜笋,两菜一汤47元,老板娘给我们打包时,还特意给我们打了满满一盒米饭。相比镇上其他好像根本不在乎生意的葛优躺的小店老板们,她是这个镇上最有活力的人。

第二十五天(5.1)龙昌镇到瓮安县县城,38公里第二十六天(5.2)瓮安县县城到构皮滩镇,39公里第二十七天(5.3)构皮滩镇到敖溪镇,39公里

第25-27天步行轨迹图

要加入全球各地户外

1
查看完整版本: 98天徒步纵穿中国从中越边境到中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