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抗战期间这些文化名人曾客居贵阳你知道的
TUhjnbcbe - 2021/4/8 14:36: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贵州荔波水葩古寨经过文旅融合开发打造正式开园

喜迎八方游客前来体验浓浓的民族风俗原本闲置的村寨被重新“唤醒”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一进寨门,水家妹子就摆好了栏门酒,唱起水歌迎接客人进寨做客。走进寨门,水族民族文化体验大餐随着脚步一道道盛了上来。非遗传承人特色餐饮簸箕宴品尝、民族文化体验家访、民族手工艺体验和民族文化演艺等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畅游青山绿水的同时也体验了浓浓的水族文化。夜晚,大型山水森林演艺剧场《大美黔秀》开演,将贵州多彩民族风一一展现。《大美黔秀》采取半露天看台和森林实景剧场结合,舞台设计极具创意,古树、山林、村寨,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最后以大型篝火结束,游客们一起随着音乐起舞,将一天的村寨文化体验游气氛推到最高潮。通过文旅融合打造村寨旅游,更重要的是做好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荔波县在抓脱贫攻坚工作中,把具有民族特色得村寨进行文旅融合开发打造,使群众不仅从中获得土地、房屋租赁、务工、参与经营等收益,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群众的发展理念,增长了群众的脱贫信心。荔波县通过打造水葩古寨,探索荔波乡村资源植入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研发荔波“经典山水+民族村落+文化展示”及“白加夜”经营模式的旅游产业经济产品,传播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风情,弘扬荔波文化旅游品牌,将水葩乡村山水风景、少数民族风情演艺、水族非遗文化展示、邓恩铭故居红色文化传唱等与旅游深度融合,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实现“游一个村、看一台戏、吃一餐饭、购一份荔波特产”旅游要素功能,为全县文旅融合提供试点示范。一日游攻略到达荔波后,睡到自然醒,吃完午饭,踏上水葩古寨。驱车前往S省道旁边的水族村寨,距离荔波县城仅12公里,距离S73三荔高速公路的水各互通出入口仅9公里。到达水葩古寨,水族阿妹阿妹站在寨头,唱着水歌热情的欢迎您的道来。1品尝拦门酒这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它体现了礼貌待客,坦诚交友的良好风范。每一位来到当地的游客,往往拒绝不了少数民族姑娘递上来的拦门酒。使用的米酒是当地老百姓使用传统酿造技艺酿制,酒醇香清冽。2参观水族文化展示馆水族文化展示馆是以展示中国水族历史与文化的民族类专题展示馆。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结合来展示水族概况、民族历史与社会发展、水族文化、习俗与节日的六部分内容。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族马尾绣、水书习俗和端节等等珍贵资料及藏品都尽收于馆内。展品鲜明、文化独特、形式精美,呈现了悠久的水族历史和深邃的水书文化及多彩的水族风情。3婚俗体验少数民族的结婚仪式繁杂众多,来到我们水葩古寨可体验以下几个特别的婚俗。洞房对歌:按照少数民族的习俗,新娘出阁不兴拜堂,也不准闹洞房。但当晚男方青年歌手们可以找女方陪娘对歌。对歌时,男歌手只能在洞房外面唱,女方歌手就在洞房里面唱,一里一外,一唱一答。所唱的歌都是传统古歌,不能乱编唱。场面严肃而热烈。唱到深更半夜,男家就摆酒席请歌手们吃夜宵,双方就在酒席边相对而坐,继续对唱,欢歌达旦。哥弟送亲:水族姑娘出阁,必须有亲哥弟或堂哥弟陪同往返。按习俗新娘出大门两脚不能着地,就由弟弟打伞,哥哥背出家门。然后与陪娘一道步行。若在途中遇到重踩别人脚印的时候,哥弟又需背新娘走过交叉路口。进入男方家门时,仍由哥弟两人,一个打伞,一个背新娘进门。这种习俗,体现兄弟姊妹互相关心的手足深情,亦为水家人独有。4品尝特色非遗传人特色簸箕宴想必食物是我们能够记住一个民族特色的最好方式,在水葩古寨,簸箕宴绝对是不容错过的。簸箕本是当地百姓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将美食盛在传统竹篾簸箕上,装着满满12种美食。再配上配上米片、韭菜包鱼等特色菜品。5观看《大美黔秀》贵州省首部大型山水实景篝火演艺《大美黔秀》,是一台汇聚贵州风情的山水实景篝火演艺。探秘贵州省民族文化的饕餮盛宴,一张代表贵州民族风情的名片。突出贵州的民族民间文化、贵州山水美景,采取半露天看台和森林实景剧场结合,舞台设计创意十足,古树、山林、村寨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在演艺最后以大型篝火结束,游客们可以一起随着音乐起舞,把晚会气氛推向高潮。生动地呈现出在贵州这片特有的自然形态与民间民俗民族文化形成大戏,以及中国文化中千年流传的“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格局。整场演出分为内外两场。内场演艺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表现贵州主要少数民族布、水、苗、瑶的特色民俗风情,穿插互动。下半场表现贵州的历史往事,包括红*、抗战、解放,最后是多彩民族大团结,以传唱全国的《桂花开放幸福来》结束,再回到外场参加互动篝火。在演出表演完毕后,乘坐观光车到达荔波县城。交通TIPS航空:每周一、三、五、七可搭乘飞机到达荔波。到达荔波县城后,驱车前往S省道驱车12公里,方可到达水葩古寨。高铁:荔波县境内没有设立高铁站。可乘坐高铁到达三都高铁站,到达后驱车上三荔高速,在到达水各收费站下高速,继续驱车9公里方可达到水葩古寨。自驾:贵阳:贵阳兰海高速——都匀兰海高速——荔波(全程约公里,约3个小时左右),到达荔波县城后,沿S省道驱车12公里,方可到达水葩古寨。安顺:安顺沪昆高速——贵阳兰海高速——都匀兰海高速——荔波(全程约公里,约4个小时左右),到达荔波县城后,沿S省道驱车12公里,方可到达水葩古寨。都匀:都匀高速直达荔波(全程约公里,约2个小时左右),到达荔波县城后,沿S省道驱车12公里,方可到达水葩古寨。

广告

秋日出游:摘桂圆

赏桂花

玫瑰

风车竹海

最美秋景

古镇郊游

最新民宿

拍照胜地

绿皮火车

游山玩水:主城爬山

美丽湖景

刺激玩法

乡村公路

古道

看日出

庄园

树屋

划船

钓鱼

绝美古镇:小众古镇

村落秘境

童话小镇

老城门

磁器口

万灵古镇

东溪古镇

松溉古镇

中山古镇

西沱古镇

涞滩古镇

双江古镇

人气美食:深夜食堂

街头小吃

小面

露台餐厅

“破店”

防空洞美食

酒馆

古镇美食

区县攻略:江津

铜梁

城口

南川

巴南

巫溪

九龙坡

长寿

涪陵

永川

合川

北碚

彭水

黔江

酉阳

秀山

忠县

巫山

奉节

潼南

石柱

万州

武隆

綦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8 14:36: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08/4323349.html
抗战时期,西南五省成为大后方,“握五省交通之枢纽”的是贵阳。流寓贵阳以及借道贵阳前往他省的文化人颇多,其中更不乏文化名人。他们在流转迁徙中,仍不忘用手中的笔墨记下、画下自己眼中的贵州贵阳,贵州贵阳也因此首次大规模地进入文化视野。

外来的客籍文人群,同本土的本籍文人群汇合,为后人了解抗战时期的贵阳留下了宝贵的文墨。其中广为人知的,客籍的文学家有茅盾、巴金、叶圣陶、冰心、闻一多、施蛰存、张恨水、熊佛西、端木蕻良,艺术家丰子恺、叶浅予、徐悲鸿、厐熏琹、关山月、*尧、董希文皆是,本籍的有陈恒安、蹇先艾、谢六逸。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很长。

“战前,绝大多数外省人士都未到过贵州,他们对贵州历来的了解,大抵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俗谚,以及王阳明《瘗旅文》中所写的蛮烟瘴雨。因战争流徙西南后,他们除了知道贵州的贫穷落后,还重新认识了贵州。”文史专家王尧礼先生说。

三十年代的贵阳大十字。

古城面貌:新旧共处,五方杂糅年年初,作家茅盾前往重庆时路过贵阳。在贵阳停留的几天里,他看望了老朋友谢六逸,写下了散文《贵阳巡礼》。

文章开篇,引用了两封通信,是年一位从长沙疏散到贵阳去的太太写给她亲戚的。第一封信的大意是说,太太到贵阳一个多月了,还是没找到菜场,本地人却告知她的住处大门外就是菜场,还领着她指着一些小担贩说这就是。“沿街多了几副小担的地方,就是菜场!?”太太在信中变本加厉地写道,“贵阳只有一条街,货物缺乏,要一样,就没有两样。我从来没见过一个称为省城的一省首善之区,竟会这样的小。那不是城,简直是乡下!”到了第二封信里,贵阳连唯一一条的街,也因敌机的轰炸而被炸平了。这封信寄于“二四大轰炸”之后。

三年后茅盾先生到贵阳,说这时的贵阳已和太太信中的贵阳大不一样,“中华南路还有三层四层的洋楼,有着‘艺术化’的门面和装修,还有大玻璃窗……谁还忍心说贵阳‘土头土脑’?”

身兼“作家、新闻学家、翻译家”诸多头衔的谢六逸先生,是于年底携妻儿辗转回到故乡贵阳的。刚回到家乡时,他眼中的贵阳是一脸暮气的古城:贯城河油绿的死水依然,污秽的垃圾依然;古城垣灰白色的石墙,还没有完全风化。

短短数年间,此时的贵阳风貌虽然“新”,但也有“旧”,是新旧共处。

谢先生同时就还说了,贵阳有最陈旧的,也有最崭新的,不知从第几世纪就用起的纸糊“粑粑灯笼”,以及最时髦的赶流行的电灯,都在城里同时出现;尤其是近几年来,任何新鲜的花样也能够搬弄出来。

他的朋友茅盾注意到,“贵阳市上常见有苗民和彝民。多褶裙、赤脚、打裹腿的他们,和旗袍、高跟鞋出现在一条马路上。”验证这一说法的,是年由贵阳文通书局出版的《贵阳市指南》中的一段文字,作者陈恒安先生提到了当时贵阳市民的衣着:“街巷所见,穿最流行之新式西装革履者有之,披风旗袍者有之,青蓝短衣裤者,草鞋布鞋者亦有之,形色不一。”

衣着如此,建筑、店铺也是如此。诗人沙鸥写道,贵阳大街上的房屋,许多是骑楼,在一般的市房中,也夹杂着五六层的大楼。但因防空的缘故,墙壁都刷黑了;贵阳新兴的商店是时代化的,和上海没有两样,本地的商店,还是保守着原样。

贵阳风貌既有新与旧的鲜明对比,还有五方杂糅。

茅盾先生就惊异地发现,在贵阳这座西南山城里,有着浓厚的苏浙沪气味。“在中华南北路,你时时可以听到道地的苏白甬白,乃至生硬的上海话。你可以看到不少饭店以‘上海’或‘苏州’标明它的特性……一家点心店是清一色的‘上海跑堂’,专卖‘挂粉汤圆’‘绉纱馄饨’,以及‘重糖猪油年糕’。江南的理发匠、厨子、裁缝居然‘远征’到西南的一角。”

“据有关机关之统计,贵阳小饭馆小食堂之总数,在二三百家以上。至菜肴口味,因五方杂处,各省风味俱备。均可随个人嗜好,择其售味。”陈恒安先生写道。他还特意提及,本地食馆,本无索小费之习,给予多少,“茶房”绝不计较,自京沪饭店增多以后,“小费加一”已成为各饭店之定规。

文化地标:科、物、书、艺“四大馆”齐聚贵阳谢六逸先生在贵阳招待远到来客时,时常去三个地方:贵州省立图书馆、贵州物产陈列馆和贵州省立科学馆。按照他的说法,在“科学馆”“物产馆”“图书馆”之间招待客人,可以趁机宣扬贵阳。

据贵州省档案馆编纂的《贵州社会组织概览-》一书中记载,“图书馆”于年正式开馆;年,“科技馆”成立,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宣传,陈列并介绍各种标本及模型,举办科学展览会;“物产馆”创建于年,用于征集本省物产陈列展览,供社会人士观摩研究,谋其产品之改良发展。

年,谢先生颇为遗憾地说,贵阳尚缺少一座艺术馆。他说:“我主张‘艺术有用’,如其一个地方的艺术空气衰颓不振,势将无法拯救国民道德的沦落。”于是他在贵阳各大报刊撰文倡导新建。次年,贵州省立艺术馆在科学路落成,陈恒安先生任首任馆长。

至此,贵州省立图书馆、贵州物产陈列馆、贵州省立科学馆和贵州省立艺术馆,成为当时贵阳的四大文化地标。“老贵阳”彭鸿书先生今年83岁高龄了,他告诉记者,“艺术馆”、“图书馆”“科学馆”三大文化机构,均都位于科学路的一个大院内,也就是当今贵州省文联所在地。

抗战期间,“文艺馆”承办的“徐悲鸿画展”轰动了筑城,所有收入用于建设图书馆。“文艺馆”馆长陈恒安先生与徐先生交好,陈先生曾送徐先生一块砚台,徐先生作梅花图相赠。其后,关山月、赵少昂、丰子恺、熊佛西、倪贻德等名家在贵阳的画展均在此举行。“文艺馆”还出版过赵元任歌曲集,举办过马思聪独奏音乐会。

前不久过世的贵阳诗人李麦宁先生,曾著文回忆熊佛西画展的前后。年,李先生在桂林结识了著名戏剧家熊佛西,两人于年在贵阳再次相遇。“当时熊先生没有固定收入,生活难以为继。有一天,熊先生将身边仅有的钱购来一些笔墨纸张颜料之类,利用贵山图书馆客房的书桌画出不少的山水花鸟画卷,连同身边携带的百来幅成品画举行了个人展览。”李先生提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买画的人不少,熊先生捐助了卖画总收入的一半,作为逃难来筑文化人的救济基金。

年4月13日起,在“文艺馆”展出的“故宫博物院书画展览”是当时的一大文化盛事,科学路上车水马龙。当时出版的《贵州日报》详细报道了展览日期及参展珍品的要目。展出分两期举行,第一期自4月13日至20日,第二期自21日至29日,展出的书法、名画起晋迄清,粲然大备。

戴明贤先生新近著文,讲述了此次展出的幕后故事。原来,抗战期间故宫博物院的珍宝为躲避战火,一路南迁、西迁,其中有八十箱文物于年入黔。平日里故宫国宝难得一见,在特殊时期入黔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陈恒安先生提议做一展出,使得黔人得见,最终有了此项盛举。

展出前布展,戴先生写到了一处细节:“当时省立艺术馆几乎没有什么展出设施,除大件作品可悬挂墙上,需平式陈列的斗方小件,是向贵阳商家借用玻璃货柜解决。这是陈恒安先生亲口告诉我的。”

至于“图书馆”、“物产馆”,年10月,学者庆修先生先后参观这两馆,并写下详细的参观日记。他写道——

“到贵州省立图书馆。经过阅览室、报章杂志和参考书室,最后到特藏室。这里面四壁悬挂着本省时贤的书画和治印,展览部分分为:一拓本,二舆图,三方志,四善本,五苗夷生活等。其中以苗夷之展览为最富趣味。所谓边胞文物陈列室,内陈列苗夷的语文注音图表,各种衣着、饰物、乐器、用具,除实物外尚有各种模型及照片,使观众对于苗夷的生活状态,可以得到明白的印象。”

“物产馆平时陈列本省农工矿产品,展示各县市特产。第一、二两室完全是农产品及农场的作业,其中令人瞩目的是贵州烟草公司在贵定和平坝所试种的美国烟叶;此外,各县也有特产的陈列,如石阡的茶叶,三都的青布,都匀的皮纸……”

都匀的皮纸因徐悲鸿先生的认可而名声大噪。徐先生在造访贵阳的过程中发现了都匀皮纸,认为这种纸材料有韧性,吸墨性能好,最适合于他画马,他曾请托一位姓吕的朋友到都匀纸厂定做画纸,并仿照西方画纸的办法,在纸上制作悲鸿的水印暗记。

四十年代的省府路。

*尧漫画《腰门》。

黔地风情:山川、民族、世相,画图难足“抗战以前以贵州为题材的绘画,除了统称为‘百苗图’的各种少数民族图说外,我所知道的只有三家,清初*向坚的《寻亲图册》,清中叶邹一桂的《山水观我》,清末麟庆的《鸿雪因缘图记》,总共不过三十幅。”文史专家王尧礼说。这一情形在抗战之后大为改观,在他辑录的《抗战贵州图录》一书中,即收录有抗战期间流亡贵州的外省画家的贵州题材画作约三百幅。

以诗人、学者为世人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实则为黔地留下为数不少的画作。年2月19日,西南联大三百余名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出发,横穿贵州赴昆明。在贵州,闻一多在写给夫人的信中说道:“沿途见到的风景之美丽奇险,各种花木鸟兽,各式各样的房屋器具和各种装饰的人,真叫我从何说起!”面对贵州这迥异于南北的景致,大诗人也觉言之不足,便图形行之于形。他兴奋地重执荒废了十多年的画笔,画了几十张速写。近年出版的《追寻至美——闻一多的美术》收入三十五张画作,其中三十三张画于贵州。

闻先生的这批作品中,和贵阳有关的有《贵阳一角》、《黔灵山东峰》、《黔灵山脚》、《甲秀楼》,此四幅速写完成的日期均为4月1日。《清镇东山寺》、《西城桥》则作于4月5日。参加“湘黔滇旅行团”的西南联大学生杨式德,在当日的日记中提到了西城桥说:“西城桥,石建,长七八十米,九孔,东望,只见散布的小山尖。闻一多先生在桥上写生。”

以牛鼻子漫画享誉国内外的*尧先生,也为贵阳画像。他在客居贵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街头所见作了一百幅漫画,每幅漫画下还题有一句图解诗,完全描绘出贵阳社会的全貌,从贵山、富水一直写到民情风俗时尚,涵盖贵阳的城郭、市井、民族、风俗、土产、古迹、气候。王尧礼先生说,*尧之前,此前没有人对贵阳作如此全面的描绘。

这批作品题名为《漫画贵阳》,出版于谢六逸先生主持编撰的贵阳文通数据。随后,这组作品在筑城公开展出,当时的报纸报道是:“许多外省的人们,看了他的漫画觉得意境逼真,惹人好笑;就是道地的贵阳人,对着这‘良工苦心’的作品,也会掩口葫芦了。”

年,叶浅予先生在贵阳及周边县镇的苗区住了两个月。这两个月里,让他改变了之前探索十年的、让他得享盛誉的漫画创作风格。

贵阳的民众已见识过叶先生的漫画作品。年10月7日在富水路商友俱乐部举办的“叶浅予漫画展”盛况空前。画展期间,叶先生买到一份贵阳出版的《国民画报》,很感兴趣,就前去拜访,结识了画报的主编、青年画家高马得。二人一起去花溪看苗家赶场,画速写。

“我发现苗族妇女打扮得非常漂亮。每逢赶集,人人都把漂亮的衣裙首饰穿戴上,集场上五彩缤纷,正如百花争艳,任何画家见了都会动心。”叶浅予也不例外,但他立马发现,“我那支惯于夸张的刻薄之笔,对着真正美妙的形象,只能瞠目而不知所措。心想,如果不改变手法,岂不是颠倒美丑?”从那时起,叶先生决心从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中解脱出来,另找塑造人物形象的新手法。

找来找去,叶先生觉得应该向国画传统中的先辈们学习,其漫画创作转到国画创作方面来了。因为贵州民族风情的美,一代大家的画风由此改变。

画家华天谷作于年的《花溪全景》图,则是抗战期间流亡画家创作的贵州题材作品中尺寸最为巨大的。该图长二丈九尺,宽一尺三寸,描绘了贵阳西南郊花溪赶场天的全景,场面宏大,景物繁复,人物众多。王尧礼先生从此图中看到了碧流青山、曲桥垂柳、红亭绿阁,还有耕田的农民、出操的士兵、学习的师生、赶场的行人,各色人等千姿百态,是抗战时期贵州社会形态的真实写照。

此外,黔地的风土人情,在丰子恺、庞薰琹、关山月、董希文等诸位大家的画作中,也不难寻得。(本报记者郑文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战期间这些文化名人曾客居贵阳你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