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永远铭记这千年之变时刻:
年2月25日上午,庄严肃穆而又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其中,中共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此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剑江河畔、水家山寨,在全市60多万各族同胞中引起强烈反响。
贫困的归兰
归兰水族乡地处都匀东南部,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丹寨县交界,是穿流于黔桂两省区的都柳江水系源头之一,距都匀市区公里,辖12个行*村,个村民小组,个自然寨,乡*府驻地奉合村距都匀市区33公里,最远的村寨距离市区70多公里。年都匀市行*区划调整由原来的基场、阳和、奉合三个水族乡合并而成,是都匀市唯一一个以水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因境内的贵州十大非著名山峰——归兰山而得名。全乡总人口户人,居住着水族、苗族、布依族、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7%,其中水族占61.57%,苗族占25%。
从都柳江(三都三合)上岸,经基场、阳和、奉合、王司到都匀邦水过贵定昌明,到贵阳方向,是一条古驿道,山高谷深,地势险恶,这里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九十九里长沟阱,八十八里高垓坡。
桃花五寨铁门坎,万剐悬崖鸡贾河。
三十三里烂窖坝,七十七里落水河。
外套更比内套险,一套不落一套落。
一将惊心携兵转,深感责任难逃脱。
满朝文武皆赞叹,败阵将*反受歌。”
据年脱贫攻坚摸底调查显示,全乡12个村均为深度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39.2%,是全州15个极贫乡镇之一,也是都匀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基础条件最薄弱、最边远的地区。其落后贫困主要原因有:
归兰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破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大部分群众居住地以及土地均位于高山两旁,全乡除基场村、奉合村各有一个亩左右相对平坦的坝子以外,很难找到一块10亩以上相对平整的土地,没成规模的农业产业。
归兰为少数民族乡,部分群众与外界接触较少,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市场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落后观念,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归兰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没有匹配征地款,很多未通硬化路的村民组因路基狭窄,组组通工程无法实施。文教卫等公共服务类工程无征地款匹配,因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原因,造成项目物资运输等成本较高,导致因资金缺口推进缓慢,严重影响整体出列。
奋进的归兰
归兰水族乡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问题,一直受到历届各级*委*府主要领导牵挂及社会各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