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水书》书法作品
水族《水书》书法作品
归兰水族剪纸
归兰水族男女布靴(左为女鞋、右为男鞋)
归兰刺绣用于鞋垫、帽子、挎包、背带、衣服、围腰等归兰水族银饰据《中国水族文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年4月第1版)记述:“端节”,水语称为“借端”。过端节的时间从水历年末的十二月到岁初的正月或二月(相当于农历八、九、十月间)逢亥日分批分期进行。图示水历与农历(引自《中国水族文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年4月第1版)对照表:
端节是水族最典型的年节。农历八、九、十月间既是水历年末岁首,也是秋收禾满仓之际。水族在这段时间“过端”,正是真正意义上过年,这一水语“借端”的词意也完全吻合。水语“借”是“吃”的意思,“端”则“含有‘开端’岁首之意,有‘祭祀祖先’、‘共庆丰收’的内涵。”水族的端节乃“谷熟也”的欢庆。关于“套头”第一端相关年份“白露”之前农历八月初一(亥日)资料据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省级水书习俗传承人韦佩君等水书先生和该乡阳和片区福庄村韦德树等当地水族寨佬以及归兰当地的水族同胞世代口传:归兰老一辈的水书先生韦润甫、吴星儒、韦隽恒等依据祖上的传统,曾经交待过归兰的水族同胞作为“套头”大哥(水语布隆)过的第一个端节,必须选择在八月的第一个亥日,而且是在“白露”之前过,为第一端和后面的批次纳个好兆头。《诗经·国风·秦风》中《蒹葭》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因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而且“白露”一词又有“白白露掉”的意思,如果在“白露”之后才过第一端的话,认为预示着一年的收成会受到负面影响,不吉利。在遇到农历八月三个亥的年份或者农历闰年时,均以“白露”为界点,须选择在其之前过。所以,都匀市归兰“套头”过的第一个端节,有时会赶在农历八月初一(逢亥日)这一天过,比如年、年、年、年、年,包括年即是如此(年的“白露”是在农历八月初十,而农历八第一个亥日正好是该月的初一,正是“白露”之前。)。
“套头”水族第一端端场祭祖仪式而关于水族端节的由来,都匀市归兰水族乡水族水书省级传承人韦佩君说:“远古时候,‘套头’水族先民由江西迁徙入贵州,到三都定居后,为图谋生计,繁衍子孙,拉佑祖公移长另外居住,就溯都柳江而上选择水的源头,就到今天的‘套头’(即今日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基长、阳和、奉合一带)定居,被称为‘布隆’(水语,即大哥)居住。为了延续兄弟亲情,大家就以过‘端节’为纽带,以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为起始,长幼有序,分批过端,先祖定‘布隆’即大哥过头个端,然后依次以第一个亥第二个亥这样分批往下过,直至第七批次为止。水族大哥定居‘套头’之初,是以今福庄村的*土寨坡为端坡,每年端场则在端坡击鼓、赛马、斗牛、吹芦笙等活动,后因*土寨端坡用水不便,经套头各寨的水族寨老商定,将端场迁移至乌卡寨河边,即今阳和片区潘硐大寨一带的端场,据说距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芦笙舞比赛斗牛比赛又据年版的《都匀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相关文章记述和民间传说:水族人为什么要分批过端。其传说是:起初过“端”节,兴集中到三洞来聚会,不管已迁徙了多远依旧不变。如引年年都拢来一个地方团聚同过一天,这样不好,建议让大家分批轮流择亥日在各自居住的村寨过,这样把端分批去过,兄弟们还可以互相来往走亲。其顺序来由于传说中从大哥住的地区(都匀市王司区的基场、阳和,俗称内外套)蒙、韦二姓,于农历八月(水历十二月)的第一个亥日,先过第一批端。以后依序到三都水族自治县相应的水族地区和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等水族居住地分批次过,直至第七批次。水族歌有(译意)“同干活/套头先吃,都辛苦/兰岭关尾”。又传说为安排过端顺序,水书先生陆铎公叫拢各支家族派一个人去,从篓中抓鱼,抓得最大的过头批,以后依所抓得鱼重量大小往后排,抓得最小的结尾。当时是“套头”蒙、韦二姓大哥抓得最大的。图文来源: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端节筹委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