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贵州将军山医院院长邬卫东与疫魔较量在主战
TUhjnbcbe - 2023/4/7 21:26:00

一场绵延至今的疫情,再次刷新邬卫东的职业生涯。

“两个月前,我们都未曾想到,是这样一场抗疫人民战争将大家凝聚在一起,一同修行一个关于新冠肺炎笼罩下的人生命题。”4月2日,医院院长邬卫东接受天眼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医院管理工作组副组长,医院临时*委副书记,院长邬卫东

这场疫情,让已离开卫生系统到贵州师范学院工作的邬卫东,重披战袍,与来自全省91家医院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团队,在贵州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医院,与疫魔展开正面较量。

接掌“帅印”

1月21日,贵州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省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成立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的疫情领导工作小组,明确提出四“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同时,医院的扩容升级工作。

随即,省疫情领导工作小组选择了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大水沟院区(就是后来的医院),作为贵州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一边新建病房,一边收治患者,两条“战线”同时拉开,同时打响。

建设中的医院。

1月31日,贵阳阴雨。

就在这一天,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数据是例,贵州已确诊新冠肺炎患者29例。正在加急扩容改建的医院,老院区已收治8名新冠肺炎患者。

绵绵雨雾笼罩下,将*山寒意朦胧。

建设中的医院。

扩建的工地上,各种重工机械一刻不停加紧施工作业,巨大的轰鸣声中透着些许急躁,正如此时贵州疫情。

时间回到1月29日下午6点52分。

一通急电,中断了邬卫东和家人在三亚的春节。

“省委研究决定,请你速回参加医院的建设和救治工作。”来电的是贵州省卫健委负责人,通知邬卫东火速上岗将*山。

这个通知意外,也在情理之中。

医护人员商讨患者治疗方案。

早在6天前,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时,和SARS、禽流感、甲流等做过斗争,有着16年医务管理经验的邬卫东就敏锐地意识到“此次很棘手”,作为医者,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上一线去。

“记住‘零感染,零死亡’。”92秒通话后,邬卫东开始着手准备回贵阳。在他看来,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反复强调的“双零”。不是不近人情的机械命令,而是对生命的尊崇与热爱,这也意味着在这场战役中,一线医护人员必将得到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最强最有力的支持。

公里,20多小时连夜奔袭。1月31日清晨,邬卫东返回贵州,顾不上休息片刻,直接抵达将*山。

负压ICU启用前,现场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定下战术

一边是病人救治,一边是新院区建设。

两项任务,都在与时间和死神赛跑。

当天下午一点,邬卫东主持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短短30分钟,定下基本战术:一切以医疗为核心,以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为重点;按照一个标准病房的建制需要,把抽调到位的医务人员,合理配置成两个医疗组和一个预备组;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每个组合理安排中医医师。

会议结束,邬卫东穿上防护服,一头扎进隔离病区摸底数。

邬卫东与医院管理工作组副组长、医院临时*委书记陈霏商讨工作。(左:陈霏右:邬卫东)

“新的病区修起来最快也要10天,我必须清楚在这10天内,老病区的收治能力和救治水平。”在他看来,只有亲自进入病区调研摸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医院管理,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基础。

当晚,行*楼临时改装的宿舍,医护人员们和衣而睡。

但忙碌一天的邬卫东却毫无睡意,日间的情形在脑子里不断闪现。

将*山是战疫最前线,也是距离病*最近的地方。

这一天,院区内,施工队、土建方、医务人员、媒体记者……各路人马涌入,最多时足足有人挤在将*山。他们从哪来?有没有接触过武汉人员?有没有病*携带?……一个个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尽快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形势决定战术,医院的情况决定“重治疗更重防范”。

负压ICU启用前,邬卫东到现场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邬卫东和团队决定,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个人防护知识和院感知识培训;加强防护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实现零感染的最关键一步。

“必须在脑子里植入院感防控意识。”2月1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地主任杨怀的指导和帮助下,医院就如医院感染管理开展了7场院感培训。医院感染培训考核作为“通行证”,确保培训合格一个上岗一个,还运用“荧石云”手机终端对医务人员高风险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指导,全力确保“医护零感染”。

草木皆兵

2月19日,新院区如期交付。

这天,也是邬卫东来到医院后的第一次早睡。

“邬院长,快,出大事了,护士站没有负压!”

凌晨4点53分,院总值班周光荣一通急电,将邬卫东惊醒。

“当时,我吓得一下子就坐了起来,迷迷糊糊中没有听清哪里没有负压。”

邬卫东一边强制自己清醒,一边询问周光荣,“等一下,你说什么地方没有负压?”

周光荣再次急吼吼地说:“值班护士说护士站没有负压。”

1月31日,邬卫东到老病区看望患者和医务人员后,与当班医务人员合影。

邬卫东听到这句话后一下就笑了。原来,护士站本来就应该是正压,而病人所在的病室才是负压。

对这场乌龙,周光荣解释说“是自己紧张过头了”。当时接到护士讲电话时说“没有负压”,他脑子瞬间就冒出了“空气倒流,医护感染,朝夕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被病*摧残”的残酷画面,所以这才着急汇报。

“怕贻误战机,所以才有了这场‘草木皆兵’的乌龙。”院感科主任周旋说,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警惕性,快速做出反应,是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

全面攻坚

回溯在和疫魔全面交战的难点,邬卫东反复提及“2月19日之前”“部分病人核酸转阴难”这两个点。

2月19日前,施工中的医院呈半开放状态,在动态中防控,难度巨大,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同时,老院区还没法收治危重病人,ICU无法启用;此外,全国各地的医疗物资纷纷告急,医院的口罩和防护服库存量也一度为“0”。

医院举行“清零”当日,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当时的情况,仅是加强个人防护和院感培训显然还不够。”大家商议决定,将院区进行分区分类管理,每天严格进行消杀流程,每天两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并对所有人进行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人员情况。设立隔离带,严格限制人员交叉流动,尤其是病人收治区域与行*办公区、施工区之间,在物理上进行硬隔断。

2月3日,将*山第一批3例病人治愈出院;

到2月27日,累计治愈出院63人。

“然后就进入一个瓶颈期,部分病人核酸转阴难。”邬卫东介绍,当时剩下的40多名患者,尽管他们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实施治疗,还紧密结合中医中药,可患者核酸检测就是不转阴,尤其是几个家族性集聚性群体,病程超过一个月,所有的抗病*治疗措施、药物都按照方案穷尽所有,结果还是阳性。

请驻点专家、省级专家多次会诊、综合分析后,大家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国内治疗效果较好、治愈较高的安徽、云南、浙江、上海等地,请教各地专家同行,同时主动联系中科院李兰娟院士团队,请医院指导,开展研究。最终确定“一人一日一策一对比”的个性化综合诊疗策略,精准施治。

狭路相逢,勇者胜!3月7日,曙光再现,又有2例顽固病例核酸转阴治愈出院。

核酸转阴难问题破解,将*山进行快速“清零”战。

3月16日,医院举行“清零”仪式现场。

慎终如始

3月15日,“清零”前夜,将*山只剩下最后一名患者。

“这24小时太难熬了。”邬卫东回忆说,这个病人此前初次检测结果阴性,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治愈出院标准,间隔24小时再次核酸检测阴性,体温正常3天以上,临床症状消失,血象正常,胸部CT病灶明显吸收或消失,即达到出院标准。所以,自采样后,全院就一直紧张地期待,直到晚上接到实验室报告——“阴性”,病人达到出院标准,终于“清零”,病房医务人员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3月16日,最后1名患者治愈出院,医院“清零”!“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在将*山的双“零”战绩下,疫情阴霾下滋生的迷离与惊慌,在贵州正渐弱消散退。

贵州从病痛走向复苏,城市的生命脉搏,跳动越来越有力。

而在都匀,邬卫东妻子的外婆,生命却在惊蛰到来前止息。疫情期间,一切从简,外婆的遗体迅速火化,只有妻子和女儿深夜赶了回去,而邬卫东却忍着亲人逝去的悲痛坚守在岗位上。因为作为一名医者,当穿上这身白色“铠甲”的时候,就注定要与疫情决战到底,有更多生命需要医者的照护。

现在,邬卫东和战友们依然坚守在医院。

“清零”不等于零风险,贵州目前还处于三级应急响应状态,虽然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境外输入性防控压力很大,种种风险仍然存在。

邬卫东表示,越是接近胜利的最后关头,越不能松懈麻痹和心存侥幸,警惕性不能降,严要求不能降,执行力不能降,医院将继续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

邬卫东参加省级专家会诊现场。

记者手记:

将*山胜则贵州胜。

记者曾先后八次探访医院,见证了一线战“疫”的坚韧,同样见证了将*山上的生命守望、希望之光。

毫无疑问,将*山的完胜,是贵州从病痛走向复苏的最强信号。

但清零不是终点,夺取疫情防控总体战全胜,让经济重现活力、让城市重现繁荣、让千家万户走向更幸福的明天,才是逆行英雄们的终极目标。

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必须依旧保持警惕,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清零”,绝不等于我们可以鸣金收兵。唯有继续巩固“清零”成果,方能不负医护人员艰苦努力,不负英雄所期。

来源:天眼新闻

记者:何永利

微编:代芹涟

“贵州改革”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将军山医院院长邬卫东与疫魔较量在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