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人:贵州援助鄂州医疗队队员、贵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若冰
年2月2日星期日,来鄂第6天,小雨
经过几天紧张的按感控流程的改进,ICU终于重新开放收病人了。毕竟是干ICU的,大家无怨无悔,默默准备,默默交接,一切都在默契中安静的进行,偶尔有小年轻医生、护士插科打诨的鄂式玩笑打破平静……这个场景我太熟悉了,不管多难,做好自己手上的活。
……
年2月5日星期三,来鄂第9天,晴
今天天气很好,我们也很好。目前ICU有5个确诊危重症。来自都匀的杨桂才医生很优秀,两天内插了3个管。虽然病人仍然前途未卜,这样至少让我们心里不那么悬着了,想起NIV下的状况都觉得喘不上气来,也为我们争取了一些努力的时间。王小亭老师说过,重症,就是死亡前的暂停。我们进驻后新收的病人都还活着,似乎已经按下了暂停键,这样很好,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批医疗队(人)已经出发,还打算今天迎接这些千里驰援的护理弟弟妹妹们,谁知她们安排在武汉。
这两天看到国家卫健委的消息,说还要组织国家级的人的重症队伍援鄂。看来钟南山院士的建议可能起作用了。他说,医院除了配备传染病专家,还要配备重症方面的专家。单纯传染病专家是不行的,有重症医学专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更好的抢救病人。钟院士以80高龄,仍然奋战在一线,力挽狂澜,同时非常谦逊,没有夸大自己的作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这些晚辈敬仰和学习。……重症医学,与生俱来就与重症公共卫生事件密不可分。我们不夸大自己的作用,更不应该有任何的偏见或短见,疫情的控制需要相关学科的精诚团结、密切合作,没有哪一个学科能够承担起所有的重任,但如果面对自己的专业也应该当仁不让。重症人,随时作好准备,愿做火神的赤霄剑和雷神之锤!老师们已经冲锋在前,我们只管往前走就是。
年2月6日星期四,来鄂第10天,大雨
转眼第10天。昨天晴空万里,温暖如春,今天滂沱大雨,春寒料峭,天气无常,疫情严峻,但还是有好消息传来,昨天鄂州死亡病例是零。虽然不能贪天之功,说是我们的功劳,但起码这个成绩里一定有我们的努力。由傅小云主任团医院RICU昨天一病人救治成功,脱离呼吸机,今天转入普通病房,相信这样的好消息还会陆续传来。这真是鼓舞人心,激励我们不要灰心,一定不要轻言放弃,能救一个是一个!我们不需要赞美,不需要褒奖,病人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奖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我们组也要努力!同事鼓励我,要坚持原则,这是我应该做的,推得动还是推不动,这是客观使然。在现有条件下,一定也能做不少事情,我们不是神,不能保证所有病人活,但求无愧于心。医院,必然有自己的积淀,如何在陌生的环境里做事,这个需要技巧。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庞博整理
编辑王迟
编审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