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早上,在滨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只见有一个个子矮瘦的中年残疾朋友,穿着印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马褂,提着扫把撮箕,弓腰清扫垃圾,把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名叫罗秀祥,现年58岁,原住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河阳社区普林村乜隆村民组,因为早年生病导致弯腰驼背成4级残疾,未婚,蜗居一个破旧的小房子里。但是,他身残志不残,不向困难低头、不向贫困折腰,独自“流浪”都匀街头当“报童”近20年,挣点辛苦血汗钱维持基本生活。
年都匀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时,小围寨办事处首先将他纳入精准扶贫搬迁对象,待滨江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小区新房建好后,将罗秀祥安排在小区2栋1单元2号(1楼),家里生活用品全部是*府安排,他只是领取钥匙开门入住,小区服务中心还安排他为保洁员,每月有元收入。同时,他还享受了小额信贷扶贫*策“农特惠贷”,每年元分红,以及享受低保、特困供养及医保等惠民*策。
如今的罗秀祥生活在安置小区,每天读书看报练习书法,打扫小区卫生,生活无忧无虑。他家干净整洁的新房墙上挂着新旧房屋对比照,镜框上写着“感谢习总书记,感谢*中央”;还有一张毛主席肖像照。
记者问罗秀祥为什么要挂这照片,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没有读多少书,文化水平低,嘴巴笨,不会语言表达,只能以这方式来表达我内心对*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据悉,都匀市有像罗秀祥这样的户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扶贫等形式,搬出难以生存的深山区石山区,来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城镇发展。
年以来,都匀市在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硬仗中,扎实推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程,以整合资源为保障,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移民户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目标,采取整合资金、统筹*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都匀市实施移民搬迁主要以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恶劣区域的农村人口,以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与运行成本过高区域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对象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精准扶贫台账中的贫困村贫困程度严重的自然寨的全体农户;50户以下贫困率50%以上搬迁率达75%以上的整体搬迁自然寨的全体农户;农村复员退伍*人家庭;家庭困难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地质灾害搬迁点农户。
都匀市共完成归兰水族乡阳立村、墨冲镇布依城、沙包堡办事处剑江村(金恒星)和班庄、小围寨办事处滨江和城南、匀东镇王司和坝固、绿茵湖办事处邦水村等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计划3年安置移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实际完成户人。其中,年搬迁移民户人;年搬迁移民户人;年搬迁移民户人;年计划搬迁移民户人,实际完成搬迁移民户人。
目前,都匀市正在围绕“六个坚持”、“五个体系”原则,做好易地扶贫“后半篇文章”,做好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盘活“三块地”资产。加强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重点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发挥*府主导作用,针对安置点的人口规模,分别设立社区居委会、居(村)民小组,加强安置点管理。加强和完善基层*建体系,坚持以*建为引领,以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治功能,把每个安置点基层*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根据*员数量、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总支、*支部,确保*的工作全覆盖。将易地扶贫安置点建成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来源:都匀发布